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21日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兩年舉行大選。安倍為何選擇此時解散眾議院,其意圖何在?安倍果真就穩操勝券?
提前大選,眾議紛紛 最近安倍可謂“馬不停蹄”,先是在北京參加了APEC,又到了澳大利亞參加G20峰會。
然而日媒稱,雖然安倍身在外,但是心思早已飛回了國內。安倍在G20峰會結束后,馬上就將回國與官房長官菅義偉等人磋商,并將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主席山口舉行會談,正式確定解散眾議院的日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1日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兩年舉行大選,如選舉失利他將下臺。選舉將于12月2日進行候選人公示,在14日投票后產生新一屆眾議院。
眾議院議員的任期還剩近2年,在野黨對安倍此時解散眾議院很不滿,紛紛指責其“無大義可言”。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前首相、民主黨議員野田佳彥之前在東京發表演講,對安倍政府考慮推遲再次上調消費稅并在年內解散眾院舉行大選提出批評。
一邊是安倍匆忙行動,一邊卻是其民眾支持率一路下滑。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11月全國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下滑到45.5%,不支持率則上升到32.3%。這是自2012年安倍上臺以來在民意支持率上遭遇的最大打擊。
面對日漸下滑的支持率,安倍突然宣布要解散眾議院,不禁引人深思。
看準時機,一舉多得 可以確定的是,安倍有自信通過提前選舉再獲得4年任期,鞏固其執政地位。
“現在是安倍認為最合適的時間,這時候舉行大選,自民黨會丟掉一些席位,但是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丟掉更多。現在只需保持多數席位就可以,而他看準了這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指出,“安倍提前解散眾議院,是想實現自己的政治延命,延長執政時間。”
重新選舉還可使自民黨和安倍甩掉壓在身上的部分丑聞包袱。“前階段接連出現的閣僚政治丑聞,對安倍支持率產生了很大影響,民眾可能會將這些人投出眾議院。這樣,民眾也會看到自民黨勇于自我革新的一面,這也是安倍的考慮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分析認為。
同時,推遲再次上調消費稅更是被野田佳彥批評為“是因為經濟不景氣”。野田還強調:“眾院選舉的爭論點并非消費稅,而是‘安倍經濟學的失敗。”安倍在這個時候提出推遲上調消費稅,也是為了不增加民眾負擔,以贏得民心,鞏固政權,把之后的事情放到新任期中去。
未竟之事,能否完成 對于安倍來說,提高消費稅是他未竟事業之一。提高消費稅可以削減財政赤字,有利于實現經濟長遠穩定發展,然而目前卻又必須顧及經濟既定的發展,保證發展速度,讓民眾不至于負擔過重,因而消費稅本身就是無解的難題。
財政赤字需要解決,民意也不可忽視。只有拉動經濟,進而帶動就業,才能贏得民眾的支持,而安倍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楊伯江認為,從實施效果來看,安倍三支箭的短期刺激效果已消耗殆盡,而長遠政策效果沒有體現出來,目前正處于青黃不接的階段。近期安倍的執政策略有所調整,開始把精力投入到經濟、民生、改革等問題上,希望交出令民眾滿意的答卷。呂耀東指出,安倍還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沒有完成,他還會將日本“正常化”、“大國化”的目標向前推進。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安倍的政治資本取決于他的經濟成效,而他改變日本安全部署的能力取決于他的政治資本。
只有解散眾議院重新大選,安倍才有可能實現自己“未竟的事業”,他希望在任期內把想做的事都做完。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難度會有多大,想必安倍自己也清楚。?笪(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