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紅軍在二戰中被俘570萬人,戰爭結束之后回到蘇聯的是190萬,剩下的人大部分死在戰俘營。令人驚訝的不是蘇聯軍隊被俘人數之多,而是這570萬被俘蘇軍當中,有100萬人叛變了,他們組成俄羅斯解放軍或類似志愿軍,掉轉槍口,向祖國開戰。有道是:“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蘇軍士兵的反叛,與蘇聯軍官集體腐敗息息相關。
蘇軍內部的腐敗,是打擊蘇軍士兵士氣的重要因素。一份對蘇聯第五十九集團軍的揭發材料最能說明問題:
該部隊的領導貪戀女色,酗酒成風,在戰斗過程中不是干好本職工作,而是胡作非為。比如,集團軍工程部副部長、“蘇聯英雄”科羅溫,他在酗酒后帶人闖入部隊食堂,拔出手槍,向廚師索要香腸、果醬和面包,拿到之后,還把果醬瓶子砸到地上,并命令副官在食堂安放地雷。此人還公開與司令部女打字員同居,一起去澡堂洗澡,成為下屬的“榜樣”。
該集團軍炮兵參謀長薩莫伊洛夫在給打字員圖加里諾娃的情書中寫道:“親愛的,如果你不想破壞我們的友誼,就請你收回今天說過的再不和我一起吃飯的話。這使我非常傷心,你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我為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好意。我喜歡你,或者說,我已經習慣了和你在一起。”
如果軍官們只是做點兒這類事情,那還只是影響士兵的心態。該部隊獨立話務連的軍委會成員阿夫圖霍夫與連助理女軍醫同居,因此,不讓她到連里為受傷的戰士醫治,則引起全體人員的憤恨。
服務于該集團軍的女飛行員、打字員、通信員、醫護人員無不受到上級騷擾。有個叫烏蘭諾娃的衛生員把企圖動手動腳的衛生部長官推開,結果那名長官惱羞成怒,拔出手槍對地面連開數槍,活該他倒霉,反彈的子彈擊中了他的腿部。
第五十九集團軍就是活脫脫的“酒色”集團軍。第三七八步兵師師長多羅費耶夫總結得最妙。有一次,他在跟一群女醫師鬼混了兩天兩夜之后對部下說:“這兒的婦女就是妓女,就得用她們,你們這些指揮員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蘇軍士兵在這樣的環境中,肯定會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這樣的軍隊能贏嗎?軍官們沉溺于酒色,卻讓當兵的流血犧牲,這樣的軍官,士兵犯得著為他們賣命嗎?
因此,蘇軍士兵變節投敵的很多。在戰俘營里,蘇聯將軍弗拉索夫也喪失了信心,認為蘇聯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唯一應該做的就是跟德國人合作,建立一個對德國屈膝的傀儡政權。弗拉索夫認為這樣可以使俄國少流一些血。
只有跟德國“合作”,才能讓蘇聯人少流血。這個念頭在弗拉索夫的思想中,越來越堅定。他跟自己的部下講:“難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嗎?難道俄羅斯民族的主要敵人不是布爾什維主義和斯大林嗎?難道奮起反對斯大林及其同伙不是每個俄羅斯人首要的神圣義務嗎?……我終于得出了結論:我的義務是動員俄羅斯民族投入反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和建設新俄國的斗爭中。”
弗拉索夫的這些話雖然是為自己的背叛找借口,并且試圖拉別人下水,但是他的行為具有代表性,表現出當時的蘇聯人對斯大林專制主義并不認同。這種思想把弗拉索夫綁到了法西斯的戰車上,擔任了親德的俄羅斯解放軍的首領。?笪
摘自《戰爭就是這么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