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皓


隨著北方各地進入供暖期,許多城市逐步進入一年中空氣污染的集中期,霧霾氣象頻發。目前,各地中小學正在開展“每天鍛煉一小時”戶外活動,“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隱患有多大?”成為諸多師生及家長的擔憂。遭遇霧霾天氣,如何進行戶外活動?有沒有應對機制?
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傷害
對于中小學生在霧霾天氣下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現象,北京知名非營利環境保護機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表示憂慮。“因為劇烈運動時,身體內吸進的有害氣體比平常多。同時,空氣污染較重,戶外體育運動的孩子本身就更加容易吸進有害物質。”據介紹,霧霾中的有害物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2.5。“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暴露在霧霾環境中的少年兒童,患上哮喘病的概率更高。”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五一說。
王五一在環境生命元素與健康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解釋說,霧霾空氣中很多顆粒物質是直接進入到肺部的,有些甚至能穿透肺部細胞。“從生理來講,顆粒物質對成人、兒童的影響是一樣的,但是,由于成人和兒童的運動量、活動量和暴露時間不一樣,所以效應也不一樣。” “PM2.5濃度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我國居民每日死亡率上升0.31%。”這一結論來自2012年6月南開大學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專家發表論文中的數據。據了解,該論文綜合了國內外2002年至2008年間的流行病文獻,統計出我國居民呼吸系統疾病每日死亡率上升1.00%,心血管系統疾病每日死亡率上升0.50%。王五一指出,兒童在大氣污染面前,可能更脆弱。“因為孩子是在長身體的階段。如果他受到環境污染物的暴露,可能會影響健康,潛在的持續危害會比較大。”
目前,由于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不少教師只能靠肉眼估測,自行判斷是否讓學生進行戶外活動。因此,不少教師們建議出臺“霧霾停止戶外運動標準”。
南京:紅色預警學校停課
2013年11月20日,南京市教育局出臺了《南京市教育系統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方案》,要求教育局、學校指定專人負責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在南京大氣污染預警與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發布有關重污染天氣預警后,要在第一時間根據預警等級自行啟動應急處置方案。
“我們學校周圍有很多施工項目,加上天氣不好,學校里總是灰蒙蒙的。孩子們一進行戶外運動,更是塵土飛揚。無奈之下,新學期學校專門雇人每天灑兩次水,盡量緩解污染帶來的傷害。”南京一中學校長尤小平表示,環境污染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有害,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要開展相應的教育,包括提醒學生出門戴口罩。據了解,進入秋冬季節,南京的霧霾呈高發趨勢,2013年10月以來,除個別日子空氣質量良好外,大多數時間里南京市的空氣質量處于污染狀態。什么樣的天氣能組織孩子什么樣的活動,急需出臺相關的措施。
根據規定,大氣污染達到黃色(一般)預警時,學校應減少組織學生戶外活動,兒童及心臟病、肺病患者、特異體質學生應留在室內,戶外工作人員減少工作時間或采取防護措施,學校在建施工工地增加灑水降塵頻次。橙色(較重)預警時,學校停止學生戶外體育等課程、停止學生戶外活動,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兒童及心臟病、肺病患者、特異體質學生必須留在室內,避免體力消耗。工作人員則要避免戶外工作,必須在戶外作業人員,增強防護措施。此外,還應停止學校內施工的土石方作業,管控現場揚塵。紅色(嚴重)預警時,學校停課并及時發布通知,看護因未接到停課通知而到校的學生,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停止學校內全部施工工程,除必須堅守的崗位外,教職員工實行彈性工作制。
根據要求,南京市大氣污染預警與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發布污染天氣預警解除通告后,學校應及時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南京市教育局同時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應面向師生廣泛開展大氣環境保護和污染天氣下自我防護教育,教會學生掌握污染天氣條件下的基本保護常識,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上海:學校調整戶外時間
2013年年初,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環保局聯合發布《關于建立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戶外活動空氣質量預警聯動機制的通知》。上海市環保部門將指導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根據空氣質量狀況科學開展學生戶外活動。
據悉,預警信息內容包括時間段、污染原因、預計污染程度及相關建議。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還將發布短時污染預報提醒、季節性污染提醒等信息,同時,國家和上海市的相關要求,發布實時空氣質量信息,并適時調整預警信息發布內容。當空氣質量狀況達到或超過預警臨界值后,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將及時通過微博、網站和媒體等渠道發布預警信息,同時發送至上海市教育督導事務中心的“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臺”,由短信平臺將預警信息轉發至全市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
上海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在獲得預警信息后,應及時響應,根據相關建議采取措施,調整學生和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如需調整體育課的,應做好補課方案,同時報區縣教育局知悉。當空氣質量逐步改善、實時狀況低于預警臨界值時,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也將通過微博、網站等渠道發布預警解除信息,同時發送至短信平臺,由短信平臺將預警解除信息發送至全市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獲得預警解除信息后,應及時終止相關措施,恢復正常教學活動。
北京:中小學、幼兒園不同方案
北京市市委常委會2013年10月16日通過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根據預案規定:當北京市發布空氣污染紅色預警時,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
石景山實驗小學校長葉艷表示,北京市的中小學目前還沒有因天氣污染嚴重而停課的情況。但是,針對嚴重霧霾天氣,學校會根據教委的指示,暫停學生的戶外活動。她說,教委與學校有溝通平臺。在天氣不好時,教委會通過網絡平臺向各個學校發出通知,要求學校學生可以上課,但不建議在戶外活動。如果霧霾較重,通知會要求學校暫停體育課。葉艷說,即使在周末,如果天氣不好,學校也會通過短信平臺群發短信,要求家長不要帶孩子外出。對于治理大氣污染發出紅色預警學校停課的規定,葉艷說,目前已經形成了教委、學校、老師、家長的順暢溝通平臺,如果教委下發通知,即便老師在家中,也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到家長,不會延誤。
北京第一幼兒園園長馮惠燕表示,遇到嚴重污染的天氣,幼兒園將根據兩個原則進行安排:根據市教委的相關規定做出相應調整,要盡量滿足家長們的需求。馮惠燕解釋說,幼兒園和中小學不同,安排上會相對靈活一些,因為家長們要上班,孩子小需要人照顧,不讓家長送孩子入園可能不現實。在“非典”期間,也有孩子不得已被送進幼兒園,園內采取全封閉式管理,只要孩子送進來,直到“解封”才能出園。另外,幼兒園也有部分全托的孩子,有睡眠室、活動室,活動空間相對比較大,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目前,針對霧霾天氣,幼兒園的措施是,暫停戶外運動,安排在專用教室、活動室等地方進行室內活動,并且每個教室內都有空氣清新器。對于日托的孩子,幼兒園會滿足家長需求,如果家長必須送孩子來幼兒園的,路上的防護措施由家長負責,入園后則由老師負責。
實施上尚有不足
2013年11月15日的上海窗外一片霧蒙蒙,環境部門發布的空氣質量指數達到中度污染,建議兒童、老年人等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但楊浦區卻仍有學校如期召開秋季運動會。楊浦區主管部門介紹,目前市教委并未做出污染天氣下禁止開運動會的決定,所以各個學校相關事宜由各校自行安排。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倪閩景介紹,空氣污染與教育生活如何關聯的規則,目前還在制定中,環保部門正在聽取各方意見。預計規則出臺后,在暴雨、臺風、空氣污染等天氣狀況出現前,相關預警將直接通過電臺、報紙等公眾媒體告知市民,并且報警的時間點可能提前。與學校生活有關的事宜,將不再通過市教委發布信息給學校,學校再發布信息給家長;而是讓家長一早直接從媒體獲得信息,了解當天學校的活動是否變化。這一改變可以減少周轉流程,提高市民應對災害天氣的能力和效率。
北京家長于天明的兒子在朝陽區一家幼兒園。“孩子有體育課,依然要跑步,老師說按照教學計劃來。我真的感覺在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受傷害。”接連數日的霧霾天氣,衛生部門發布了減少出行的提示,孩子所在幼兒園卻置若罔聞,讓孩子在霧沉沉的天氣下跑步。為此,于天明找到了兒子所在幼兒園的園長,以家長身份建議,停止孩子的室外活動。園長雖然理解,但又很為難。因為幼兒園是一個街道園,孩子多,空間小,教委要求保證戶外活動的開展,還要經常考核和抽查。據園長講,教委來人抽查時,曾批評了幼兒園戶外活動少,達不到“陽光體育”的要求。
2013年10月21日,哈爾濱出現霧霾天氣。當天早上7點,氣象臺先后發布霾橙色預警和大霧紅色預警信號。7點20分左右,許多中小學生家長才接到中小學停課一天的通知。此時,已經有很多學生提前趕到了學校。在一些學校門口,擠滿了接送學生的私家車。不少家長質疑,應急預案何時能真正“應急”,發布渠道何時能更快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