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蓮
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作為班主任,總是很輕易地對某些問題學生作出定位,甚至為他們扣上“壞學生”的帽子。但是,“壞學生”的定義是什么呢?他們真的無藥可救了嗎?還是壓根就沒有給他們應有的關懷?抑或是給予了關懷卻用錯了方法?這一切的一切,導致了“壞學生”問題的蔓延。所以,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眼中的問題學生……
點燃學生心目中的那團火
筆者在從教20年的日子里,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他們都擁有著不一樣的性格特征。但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樣一批學生:懶散成風、調皮搗蛋、桀驁不馴、愛跟老師作對……在別的老師看來,這確實是一群“不知所以”的學生。在我接手六(3)班的時候,真的有點不知所措。上了第一節課下來,只能說是“一敗涂地”。聽課的學生寥寥可數,開小差的、睡覺的、搞小動作的不計其數。學生根本不愿意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想讓他們主動回答問題更是天方夜譚。很難想象,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名任課老師,這不能事不關己。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知道不能坐以待斃。我認為,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數日冥思苦想后,決定利用“龍虎榜”的活動方式,點燃學生心目中熱愛學習那團火。
所謂“龍虎榜”,其實就是號召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利用卡紙、膠水、報紙等材料,制作類似古代“龍騰”的圖樣,最后寫上每位同學的名字,將其粘貼在課室的墻壁上。“龍虎榜”的作用在于激勵同學們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回答一次問題就加一分,一個月統計一次,選出前十名給予獎勵,后十名則以表演節目為懲罰。活動方案一出,明顯地看到了學生眼中的期待。在他們的經歷中,從未以競賽方式組織教學,一般都是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而本次活動,要拋開小組這個避風港,促使每位學生要以自己的能力參與。大概用了一周的時間,“龍虎榜”鮮艷的紅色卡紙、輝煌的金色轉軸,成了課室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來到課室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醒目的“龍虎榜”。“龍虎榜”的下端則粘貼著一些列規則:凡是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者,不論答案正確與否,加一分;一節課中積極回答問題兩次以上的分數倍增;以分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評選出最為優秀的一組,全組成員進行加分等。
公布活動的規則之后,迎來了第一節評講課。在上課之前,我有意識地鼓舞學生舉手,并激發他們的競爭心理。在以往的評講課中,通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稍有拓展的地方學生也不愿意說出自己的觀點。但這節課,卻真正感受到同學們上課的激情,當第一個問題拋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幾乎全班同學都舉起了手,迫不及待地要說出自己做過的事。連平時愛搞小動作的學生也變得神采奕奕,爭先恐后地發言。就這樣,一節普普通通的口語課變得津津有味,讓人流連忘返。沒有人喜歡沉悶的課堂,一節課精彩與否,不在于老師,也不在于學生,而在與學生與老師能否很好配合。
盡力將問題“細化”
“無規矩不成方圓”,而這些規則同樣適用于其它方面。上了一節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的口語課后,再進行反思:既然這種競爭方式能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果把它有效地運用于其它方面,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于是,在“龍虎榜”活動進行了一周左右,征求同學們的意見,把“龍虎榜”的使用范圍擴大,大至每天選出一名進步之星,小至每天作業認真完成者加一分。如此下來,把同學的學習生活都有效地結合了起來,“龍虎榜”的使用對象更為廣泛。
這些改變是為了告訴學生,“龍虎榜”并不是為優生服務的,對于后進生也同樣適用,只要有了進步,付出了努力,同樣能得到同學們的掌聲。有了“龍虎榜”作為媒介,在日常的教學中明顯輕松多了。上課的時候,只要稍加點撥,同學們都十分樂意說出自己的觀點,整個課堂氣氛可謂是熱烈融洽。為了兼顧后進生的學習,在問題的設置方面,盡量“細化”,務求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不再是人云亦云。在提問方面,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解決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而且給予不同層面的學生發言機會,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
教育,離不開反思
活動進行近兩個月,然后布置作業“談談自己兩個月以來的改變”。教育,離不開反思,縱使自我感覺良好,只要學生不能接受或是不能很好接受,都不能稱得上是真正地教育。
因此,有意識地布置這樣一份作業,在于讓學生全面地審視自己,看清自己兩個月以來的改變。在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中,看到最多的就是對“龍虎榜”的認可,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競賽活動。班上黃小明同學還發出感嘆:“每天看著自己的名字以及上面的分數就有一種超越別人的使命感”“我總想要舉手回答問題”“我真想每天都進步”,甚至一位一直被視為問題學生也這樣說道:“一直以來,我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因為我不可能正確地回答出來,也怕挨罵;但看到同學們的分數每天在榜上飆升,我不想落后;于是慢慢地思考老師的問題,原來我也能回答得出,我也能成為每天的進步之星。”看到他的敘述,思緒仿佛飄到兩個月前,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這孩子很倔強,讓他聽課,他卻故意跟你唱反調,不是趴著睡覺,就是故意騷擾旁邊的同學,稍微批評兩句,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另外,陳志明同學也這樣說道:“我從來沒有想到我也會榜上有名,而且我居然還勇敢地舉起手了。老師的眼神告訴我,其實我并不比別人膽小,別人能做的我同樣能做。”李佳樂同學是一位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他這樣感嘆道:“一直以來,沒有人關心我,每個人都笑話我,覺得我沒有父親,不是正常的小孩。我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課堂上我也不敢表現自己,因為沒有人會為我鼓掌。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只因為我的作業書寫工整,就獲得了全班同學的肯定。原來,我也是個幸福的孩子……”看到他們的改變,作為教師,我由衷地高興。教育,真的能改變一個孩子,用心教育,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真正發揮自身優勢
期末到來,“龍虎榜”活動也進行了接近半年。總體來說,在“龍虎榜”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生活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來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地增強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人數不斷上升;學生學習的態度較之前更端正,作業的質量不斷提高;在品德方面,“好人好事”“進步之星”不斷涌現;班級管理方面,交由學生自治管理,教師的教學活動也相對輕松并且效能高;同學間也學會了和睦共處、互助互愛,班級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將近期末,教師也該履行自己的承諾,首要的就是清點同學們的分數再進行頒獎。讓人大吃一驚的是,排名第一的居然就是那位一直被老師們看不起的“問題學生”。頒獎過后,讓他上講臺說說自己的感受。他是這樣說的:
“老師,同學們,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壞學生。我什么都不會,成績不好,還愛打架。我原以為,就這樣混過小學的最后一年。可沒有想到,我也能當上進步之星,老師也會在意我,讓我回答問題,同學們居然也會在課后教我怎么解決作業問題,我覺得我已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聽到他的這番話,很多同學都被感動了。一位曾經被拋棄的學生內心究竟有著怎樣的煎熬與辛酸!那一刻,我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情感了:“同學們覺得他還是壞學生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整耳欲聾的回答:“不!”筆者大聲地說:“你從來都不是壞學生,你也是好學生!我們都不是壞學生,我們都是好學生!”同學們齊聲吼叫道:“我們都不是壞學生,我們都是好學生……”
老師不是演員,卻吸引著學生饑渴的目光;老師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老師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少年的靈魂。作為班主任,如何能真正發揮自身優勢,如何能真正地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如何能擔當培養一代又一代英才的責任,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天道酬勤。只要有恒心,堅信人們矚目的教育事業就能越辦越好。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也沒有天生的壞學生,只要教育者真正地用心教學,用愛去感化每一位學生,便能見證一個又一個奇跡的產生。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同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