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燕輝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其在早產兒、過低體重兒或過期產兒中多見,對患兒的危害性極大,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本次研究為了探討綜合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方案,對廣東河源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4 例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患者給予NCPAP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廣東河源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4 例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患者為研究對象,完全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2 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出生后6~15 h發病,平均(10.38±1.24)h,胎齡26~38周,平均胎齡(33.28±1.13)周,體重1300~2400 g,平均體重(1863.29±216.34)g;對照組42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22例,出生后5~14 h發病,平均(10.17±1.11)h,胎齡27~39周,平均胎齡(33.65±1.37)周,體重1400~2400 g,平均體重(1879.29±227.34)g。兩組患兒年齡、性別比例、體重、病情、病程等各方面無統計學差異,故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兒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逐漸加重伴呻吟,行血液生化檢查、胸部X片等檢查符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確診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2]。(2)本次研究嚴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則。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給予保暖(36.5℃)、營養支持、體液供給等常規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患兒先吸盡呼吸道分泌物后,將預熱到37℃的肺表面活性物質100~150 mg/kg經氣管一次性給藥,再使用NCPAP進行通氣,氧氣濃度40%~50%,流量5~8 L/min,壓力3~8 cmH2O,溫度控制在36.5~37.2℃,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以上參數;對照組則給予常規頭罩給氧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
1.4 療效評定標準 將臨床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治療后呼吸困難等主要臨床癥狀消失,血氣分析提示正常)、好轉(治療后呼吸困難等主要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血氣分析提示PaO2、以及PaCO2雖未恢復正常,但明顯改善,提高20 mmHg以上)以及無效(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以及血氣分析結果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3 個等級,統計總有效率(前兩者之和)。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以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數據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肺表面活性物質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分泌的脂類、蛋白質等組成的一種復雜的脂蛋白,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張力以及保持呼氣時肺泡張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就是由于新生兒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質,導致肺泡表面張力增高,導致肺不張,從而引起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發展,并發肺炎等并發癥,若未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將會導致患兒死亡[3-5]。在常規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可以使NRDS新生兒的肺換氣功能得到改善,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是通過鼻塞來實現的一種通過改善患兒的換氣功能從而來提高血氧分壓的無創呼吸模式,其治療時使用的氧氣濃度不高,大大降低了新生兒氧中毒的可能性,再加上其在使用過程中能保護患兒氣道的完整性,持續性的正壓通氣,使功能殘氣量得到提高,通氣血流比值得到改善,從而有效的防止肺泡萎縮,能夠很好的提供治療[6-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NCPAP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方法的效果更好,值得借鑒。
綜上所述,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馬曉丹.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D].玉溪市醫學會第十六屆兒科學術大會資料匯編,2011.
[2]洪俊,饒永彩.Bayer ADVIA 120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羊水中板層小體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診斷的臨床價值[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3(1):117-118.
[3]曾凌空,李文斌,潘睿,等.肺表面活性物質蛋白B 基因多態性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易感性的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1,6(1):37-41.
[4]方霞.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CPAP應用時機臨床觀察[J].醫藥前沿,2012,2(10):73-74.
[5]王瑛,丁雪晶.鼻塞持續正壓通氣和常規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比較[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8):757-760.
[6]李秀花,張玉華,翟晶等.n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50 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9,49(27):88.
[7]高薇薇,譚三智,陳運彬,等.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和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在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0,12(7):524-526.
[8]茅紅英.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大劑量氨溴索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J].當代醫學,2013,19(25):5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