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進一
追蹤“Y染色體”
文/趙進一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若沒有深仇大恨,沒有巨額財富的吸引,沒有難以割棄的情愛,除非神經錯亂,誰會去殺人呢?
然而,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去年盛夏,在名聞遐邇的“姑蘇城外寒山寺”的楓橋邊,就發生了一起不為仇、不為財、不為情的離奇命案。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沒有任何利害關系。此類沒有前因后果的案件,往往是“無頭案”,警方很難“循線追蹤,順藤摸瓜”。面對這樣的高難度案件,蘇州警方不畏艱難,另辟蹊徑,綜合運用高科技及合成作戰等手段,盯案不放,歷時88天,終破全案,在中國刑偵史留下獨特的一頁。
2013年8月3日上午7時許,楓橋地區河道驚現兩具尸體。
蘇州市公安局虎丘分局楓橋派出所接報,立即組織人員打撈。尸體在馬澗小區的馬運河里打撈上來以后,警方發現死者為一男一女,兩人身上均有刀傷——男的頸部被砍致命一刀;女的全身上下被刺20多刀,身上還綁著石頭。警方認定此案為他殺,兇手作案時間為8月2日凌晨。此時,距案發已經24小時。在省市區三級公安機關領導的主持下,一個由虎丘分局、市局刑偵支隊及相關技術部門組成的多警種合成作戰的“8.3專案指揮部”迅速成立。
死者的身份很快查明:兩人都姓王,男20歲,某公司員工;女21歲,系男所在公司實習生,某職業學院在校生。法醫鑒定,兩人均是被銳器刺、割而亡。案發地位于河道北側小樹林內。這起命案發生在野外,風吹雨打,檢驗材料(以下簡稱“檢材”)極易喪失,且尸體浸泡在水中已有20多個小時,極大地增加了有關“數據”獲取的難度。但偵查員細心勘查后還是有所收獲——
偵查員在林子里的一棵沾有血跡的樹下撿獲一根皮帶(女式)和一根運動褲腰帶(男用)。顯然,兇手是“就地取材”,從被害人身上解下皮(腰)帶,然后用它把被害人捆綁在樹上,再用兇器加以殘害。
案發地栽有不少玉蘭樹、銀杏樹,偵查員在這些小樹的枝干上發現了血跡,現場指揮員果斷作出搶救檢材的決定——立即將這些沾有血跡的小樹(共10棵)砍下送刑科所檢驗。
在林子里,細心的偵查員還發現一小塊凹陷地,估計是綁在女尸身上那塊石頭原來所在的位置。經比對,果然如此!在凹陷地旁邊,還有一塊更大的石頭,有過移動的痕跡,偵查員推測,兇手本想把它綁在男尸身上,但不知是何原因,最終沒有實施……
一般情況下,發生兇殺案的緣由不外乎三類:仇殺、財殺和情殺。但專案指揮部分析,根據本案情況,上述三種情況都沒有可能。理由是:有關信息表明,這對被害男女是一對戀人,8月2日晚,他們臨時在網上相約,當晚12時至上述小樹林會面,這一約定無人知曉,這說明他們與犯罪嫌疑人之間并不相識,雙方是偶然遭遇,不存在“愛恨情仇”關系;至于犯罪嫌疑人是否為財而來,專案指揮部分析,也無此可能:半夜三更在野外談情說愛的一對情侶,大熱天衣著單薄,身上不可能帶多少錢財,根本不可能去燈紅酒綠的場所消費。后來的外圍調查也表明,這對男女與外人并無明顯的利害關系。
另外,現場勘查表明,被害人是在草叢上被加害人威逼至200多米外的樹林里,殘害致死以后,被扔進了河里。由此可知,作案人是兩人或兩人以上,一個人是斷難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的。專案指揮部判斷,犯罪嫌疑人并非流竄作案,他們不可能特地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殺害與他們素昧平生的人……
仇殺、財殺、情殺都不像,那么,兇手是奔何而來的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起案子?案情云遮霧罩,撲朔迷離。
科技再發達,傳統的偵查手段還是少不了。案發以后,在迅速將有關檢材送驗的同時,專案指揮部立即部署力量對案發現場周邊的景山、環保、馬澗小區及馬木橋等重點區域進行調查訪問,共排查住戶996戶11350人;對楓橋地區120家企業734名離職員工進行逐一查證,弄清其去向、近期活動軌跡;還對馬澗地區59家網吧630名案發時段下線人員結合網吧監控、進出小區監控及刷卡記錄等進行綜合查證;當然,對兩名死者的205名QQ好友、工友、室友、同學等社會關系也都一個不漏地排查見底。
總共1.29萬余人,一個個地查,又一個個地排除,每一個排查對象都被查得一清“見底”。“排查見底”,是近年來蘇州警方在實戰中逐漸形成的刑事偵查工作的專門術語。一個“底”字,道出了偵查工作的細致、深入、透徹和偵查工作的萬般艱辛……
這樣的排查進行了84天。由于本案是一起無頭案,雖然專案指揮部根據現場勘查的情況作出判斷,本案的作案人為男性,人數在兩人或兩人以上。從其作案不計后果的特點及其殘忍度看,作案人的年紀一定較輕,但對作案人的身份、體貌特征等情況卻無法進行大致的勾勒。偵查對象沒有明確的目標,警方無法“按圖索驥”,再加上案發地地處偏僻,四周很少監控設施(如果有,只須重點察看案發前后所有通向小樹林路徑的那段視頻,可惜沒有),所以“大海撈針”這么些天,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是刑事偵查工作的常態,不足為奇。
專案指揮部沒有因此而泄氣,仍然緊盯此案不放,擴大范圍繼續排查,時時刻刻關注著與此案有關的一切信息。好在刑科所在送檢的檢材(小樹上的血跡及皮帶、大石頭上的印痕)上提取到被害人的有關生物信息及犯罪嫌疑人的“Y染色體DNA分型”(僅男性才有)。盡管全國DNA數據庫擁有1500萬多個數據,但只有一個Y數據(即非全數據)是無法進入比對的,所以蘇州警方只能將該嫌疑男性的“Y染色體DNA分型”的有關信息分發全國各地公安機關,請求協查比對(有些地區建有Y庫)。專案指揮部一直與各地公安機關保持著聯系,探詢協查結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28日,即案發第85天,終于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建有“Y染色體庫”的浙江嘉興警方向專案指揮部反饋:2010年,在查證當地一起案件的現場采集到的一個“Y染色體數據”與上海“8.3”命案現場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Y染色體數據”一致。當時嘉興警方查明此人系安徽阜陽市臨泉縣人。
“命案密碼”終于對上了號。案情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不過,“命案密碼”對上了號,并不等于已經找到犯罪嫌疑人。
前期大規模排查的資料顯示,那個臨泉人近期并無在蘇州活動的軌跡,也就是說,他不具備作案的條件——人沒到過蘇州,怎么可能殺人呢?但只要有了這個“Y染色體數據”,就不愁找不到它的主人。
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Y染色體”為男性所獨有,而且具有相同Y染色體的男人并不止一個人——只要出于同一父系(不論幾代)的男子,都具有相同的“Y染色體”。毫無疑問,“8.3”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在那個臨泉人的父系人員中!所以,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其一,是臨泉籍人;其二,近期在蘇州,尤其是楓橋地區有過活動的軌跡。
楓橋是外來人員密集地區,專案指揮部將情況分析透徹以后,即對暫住楓橋地區的14萬外來人員進行集中梳理,不斷地縮小嫌疑人的范圍,最后從14萬外來人員中“過濾”出暫住楓橋地區的149名安徽阜陽籍男子,其中臨泉籍六人。又通過對一萬多個信息逐個進行詳盡的研判、查證,發現六人中有個叫趙安偉的男子(27歲)與嘉興警方反饋人員同村同姓,屬于同一父系的人。而且,案發前后,趙安偉與另一個名叫馬金偉的河南泉城縣男子(19歲)關系密切,活動區域一直同在楓橋地區……
兩個條件都吻合,趙安偉、馬金偉有重大作案嫌疑。
10月31日,專案指揮部將趙安偉及其重要關系人馬金偉抓捕到案。警方當場在他們的暫住地查獲兩把作案用刀具以及他們作案時所穿的衣服鞋子。經DNA檢測,趙安偉的“Y染色體數據”與現場檢獲數據完全一致;信息表明,馬金偉案發時一直在現場。經審訊,兩人分別供認了合伙殺害那對男女戀人的經過——
趙、馬在楓橋地區打工時相識,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發財致富的方法,卻一直“議而不決”。忽然有一次,兩人突發奇想:何不受雇于人,當個“專業殺手”,那樣來錢就快,“干幾票”就可發大財啦!然而,他們畢竟沒有殺過人,連一只雞一只鴨也沒殺過。所以,他們覺得,殺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真要去當“專業殺手”,還得“操練操練”……至于以什么方式殺人,經過一番“探討”,他們購置了兩把刀具,伺機作案。
一切都如專案指揮部所分析研判的那樣:作案人數,兩名;年紀,一個27歲,一個年僅19歲;作案動機,果然是“三不為”;至于作案目標,更是漫無邊際,反正遇著誰就是誰……
8月2日凌晨,兩個惡魔從馬澗四區一黑網吧下線后,攜帶刀具竄至聯港路景山公寓附近,尋找作案目標。
東游西蕩近兩個小時后,兩個惡魔看到一對青年男女正坐在聯港路東側的草坪上相依相偎,卿卿我我,好不親熱,不由得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立即惡狼般地朝這對青年男女撲了過去,持刀將他們威逼至聯港路西側的小樹林內,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剝奪了兩條鮮活的生命……
初試牛刀,就大獲“成功”,兩個惡魔好不得意。作案后,兩人潛回暫住地,藏起兇器,做起“專業殺手”的“美夢”來。不難想象,如果不是警方及時將他們抓捕歸案,不知還有多少無辜的人要慘遭他們的毒手!
編輯:張同舟 luara010203@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