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 萊 短短兩天的香格里拉對話會很快過去了,但赴新加坡采訪的《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所感受到的那種特別的緊張與壓力,讓人遲遲難以忘懷。 5月30日下午,在《環球時報》記者乘車前往會場的路上,新加坡的電臺播放新聞說,日本首相安倍要在會上激烈批評中國的南海政策。距開幕式還有5分鐘時,記者在宴會廳入座,身旁坐著一名印尼將軍和一名泰國女外交官。“你知道安倍今天要批評中國嗎?”印尼將軍問。“知道。讓我們一起來享受吧”,記者笑著回答。 安倍在開幕式上用日語發言,跟隨他的首席英文翻譯“繪聲繪色”、“抑揚頓挫”地表演。由于記者去年也參加了對話會,所以注意到安倍的發言與去年越南總理的發言在形式上稍有不同,即沒有安排日語與漢語間的同傳。“魏先生,美日搶著要當亞洲領導,那么誰出錢呢?誰給我們這些國家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日本還要給菲律賓驅逐艦,這又是為什么?”那名印尼將軍后來私下向記者問道。 5月31日上午,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直接點名批評中國。這出乎歐洲一些觀察人士意料,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哈格爾要這么嚴厲地批評中國。“說幾句就算了,那么較真,干嘛?”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一名高級研究員說。當然,也并不是處處“火星四射”。當天下午,在氣候變化、人道主義援助與亞洲安全分會上,與會代表表現出溫和一面。大家都認為應當同舟共濟,相互支持。 6月1日,不出所料,中方代表王冠中副總長針對哈格爾與安倍的演講進行反擊,引起媒體熱議。與此同時,二樓的媒體中心,中國各路媒體在緊張地寫稿、編輯視頻。 1日下午,記者隨意來到酒店大堂的咖啡廳。這個時間,一軌的軍方代表團在閉門開會,二軌的專家在各個分會場溝通交流,而大堂休息的地方是各國軍工企業與商人的舞臺。無論一軌與二軌的交鋒多激烈,這里一直是“合作共贏”,“買賣不成人情在”,笑聲不斷。可惜,記者幾乎沒看到中國人的身影。 1日晚,一名美國共和黨企業家與記者在新加坡瑞士酒店偶遇。“發生什么事情了?美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的一個什么論壇上又和中國吵架了?”記者簡單做了解釋后,他淡淡地說,“中國是美國的經濟伙伴,哈格爾這樣做,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有什么實在好處?或許共和黨總統該上臺了。” 圈內人士明白,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輿論戰、情報戰、外交戰、心理戰、商業戰,都在大家眼皮底下進行著無聲的“較量”。一切盡在不言中。▲
環球時報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