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旭良
新課引入是一門藝術,在學生思維的前行之處,進行合理的設計,引導學生起步,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設置精彩的課堂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注意力集中在新課上,引導其以最佳的學習狀態,進入求知的思維通道中來,以培養優秀人才。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從實踐入手,探尋新課引入的策略方法,現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體會。
一、計算引入,突出理字
在計算教學中,對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重點。在課堂中,針對計算教學的引入環節,教師要從算理入手,突出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導入,以免造成混淆,以至于形成負遷移。如在教學“一位數乘兩位數”時,出示應用問題:上衣每件45元,5件上衣多少錢?我先讓學生從乘法的意義入手,看看怎么口算更簡便,由此引出課題,進而優化算法,讓學生對豎式當中的數位對齊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可以從算理到計算方法,步步深入,層層理解把握。
這樣的導入方式,既能夠保證知識間的聯系,又能讓學生展開聯想,突出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二、概念引入,突出激字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嚴謹性和系統性,與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有著明顯的沖突,由此造成了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枯燥之感。很多學生不喜歡上數學課,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就在于此。為此,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巧加引導,順應學生的感性認知,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生動的話題,重點突出一個“激”字,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把概念課上“活”。
如在教學“認識厘米”時,為了讓學生建立對長度單位的統一標準這個概念,我精心設計了話題:黑貓警長收到線索,說老鼠一只耳偷了山羊的珠寶,立刻展開調查,結果一只耳很快就招供了。他告訴黑貓警長贓物就藏在黑山后的一棵大樹下,從左邊的石頭數8個腳長的距離。結果黑貓警長到達那里之后,卻遲遲找不到贓物。難道是一只耳在說謊?到底為什么呢?故事剛講到這里,學生立刻有了興趣,都想發表自己的看法,更急于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由此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后再接續故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黑貓警長迅速將一只耳帶到了現場,結果果然在距離一只耳8個腳長那里,找到了偷盜藏匿的珠寶。請問你答對了嗎?為什么?
通過這樣的新課引入方式,學生對問題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樂于想要探尋答案,能夠一步步在數學的海洋中探尋,情緒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為新知的講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三、幾何引入,突出動字
幾何課堂的立體抽象,是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小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入有助于學生思維的轉化,使其更好地理解立體空間概念。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幾何概念的引入,巧加設計,突出一個“動”字,著重指導學生會動手、會操作,能動手、能操作,從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先出示問題:三角形有幾條邊?(三條邊)是不是只需要3根小棒就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呢?大家猜想一下。學生對此有兩種看法:能拼成,不能拼成。到底結果如何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此時我讓學生拿出所用的學具,一些具有長度單位的小棒,或者是吸管,然后自我選擇,進行三角形的圍擺,展開操作探究活動:看看怎么才能擺出一個三角形,怎么擺不出一個三角形,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圍成三角形必需的條件。
在這個操作過程中,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操作,記錄數據并列出一個表格,而后根據表格進行比對探究和交流探討。操作中學生自主探究,有的能夠拼出三角形,有的拼不出三角形,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將拼出來的三角形的三邊長度統計出來,再將拼不成三角形的三邊長統計出來,這樣學生就養成了動手操作、動手記錄,同時又在操作中養成了思考的好習慣,有助于建構幾何概念。
四、應用引入,突出構字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編排,遵循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典型的原則,這充分體現出了數學知識間的系統性和結構性。在小學數學知識系統中,具有特定的結構特征。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有結構,在應用題的教學導入環節中巧加引導、善加設計,突出一個構字。
如在教學低年級應用問題時,要注重對學生的直觀導入,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習的問題產生熟悉和生活化的感覺,而后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理解應用問題是由兩個已知和一個未知條件構成。在進行高年級復合應用問題的導入時,要從簡單入手,將復雜的數學知識分解成不同的層次,首先從一個層次開始,讓學生建立概念,然后抽去其中的一部分,再進行補充和修改,讓學生逐層掌握,完整理解并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在結構體系,從而理解解答復合應用問題,最后從中間問題找出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在學生思維的起步時,給予關注和激發,讓學生樂于學習,能夠學會學習,而這也正是課堂教學的本質所在,也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
(江蘇常州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