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莉
摘 要:近幾年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對素質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基于問題式學習或者問題導向型學習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這種教學方法簡稱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PBL教學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習,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研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當中組織中PBL教學法的運用,旨在促使學生學會更多科學知識,并且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PBL教學法;初中英語閱讀;應用探析
在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中,其中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是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PBL式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問題導向型學習的教學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采用設疑質疑的方法,培養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設疑質疑能力、愛問善問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運用,是因為它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并且教學效果顯著良好,能促進學生成才。
一、PBL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理論基礎
從近幾年的研究應用方面來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也就是基于問題式學習或者基于文題導向型學習的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且獲得了良好的評價。在20世紀60年代,一位美國的神經病教授Barrows創立了一種自主學習的模式,與現在的PBL教學法十分相近,他們都強調問題教學,在復雜且生動的問題情境中設置教學環節,而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本身,主導則是教師,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然后根據問題情況,研究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不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將所有的知識全盤托出,而是在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情況和能力,提出適當相應的問題,以便學生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考點。歸納具體過程如下: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設立框架,然后學生初探問題、再探問題、產生成果、評價表現和問題。
二、初中英語閱讀中PBL教學法的運用原則
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應用PBL教學法,往往需要遵循以下幾方面的原則,詳細來講包括預測問題、閱讀、驗證和重新認識。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首先應當向學生提出其中的相關問題,比如說:“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或者是“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What makes you think so?”等類似的問題。初中英語閱讀主要是對一篇英語文章的理解,首先對文章進行預測,設立問題框架、初步探究問題、再次探究問題,最后理解回答問題。新課標要求教學模式不能教師一直在講,學生只是聽,學生也要廣泛參與到教學當中,而PBL教學法正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情況和他們的能力,提出相對應的恰當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和解決問題。拿到一篇英語閱讀,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設置一個最初的假設,當然這個假設并不是隨意設置的,主要的依據是文本的材料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本材料,對之前的假設作出判斷,隨著學生逐漸加深對閱讀的領悟與理解,最初的假設很有可能會予以證實,并且經過否定、再證實、再否定以及再調整等階段,循環進行;在閱讀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教師不能自行決定,彼此分享閱讀中的信息,對之前的假設作調整,或者重新設計一個假設,在問與答和答與問的過程中,最終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針對每一個問題都如此進行循環訓練,每一個問題都更加接近文章的中心,最終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越來越有探知的欲望,興趣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不僅不再覺得閱讀枯燥無味,而且會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會自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主學習能力逐漸被塑造,終身學習能力逐漸被培養,這種能力對以后的學習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初中英語閱讀中PBL教學法的有效教學策略
在初中英語閱讀中,PBL教學法的教學策略具體是把閱讀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讀前、讀中以及讀后。首先,在讀前階段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當拿到一篇英語閱讀文章,教師先通讀弄懂,依據以前學習過的文章知識提出一些啟發式的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對文章進行讀前預測,并且提出一些預測問題,接著帶著每個人自己設定的問題進行思考,為下一步的閱讀奠定一個基礎。然后讀中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學生帶著之前自己的假設對文章進行詳細的閱讀,分析解答相應問題,看看之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如果之前預測不正確,進行調整和修改;如果預測正確,進一步對問題進行預測,就需要教師大力倡導學生投入到自我思考中,展開獨立的預測,并且切身參與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從中體會樂趣,收獲知識與快樂。若在這一過程中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教師要協助學生一起解決,這個階段也是教師的主要職責階段,必須做好學生的引導和啟發作用,既不能全部灌輸也不能放手不管。最后讀后階段需要注意:學生對文章進行了詳細的閱讀,對自己的問題經過否定修正確定的循環過程確定了一個正確的答案,這個階段主要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和評價,然后整體上重新審視文章,深層次理解,同時可以將文章延伸思考,尤其是對關于事物、生活、世界的認識和意義。
PBL教學法是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而創造的新方法,是對英語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嘗試。因此,教師要依據實際的經驗進行預測,通過小組討論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集體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打破傳統的閱讀方法,讓他們享受英語閱讀的樂趣,為以后的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娜.PBL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課堂精
粹,2010(9).
[2]張嵐.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設計[J].寧夏大學
學報,2009(12).
(江蘇省邳州市占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