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霞
人大工作程序性強,法律規范多,對新聞報道工作要求嚴格,如何做到人大新聞報道嚴謹性和可讀性的統一,使程序性平淡記述變得生動活潑,使呆板的法律法條變得淺顯易懂,是從事人大新聞報道記者必須面對的課題。筆者認為,寫好人大新聞稿件要做到“力求快、著眼新、站位特、落腳實”。
一要立足于“快”,突出新聞時效性
“快”是新聞稿件的生命力,“快”就是新聞寫作動作要快,要講究時效性,最好要在事件發生的當天或是第二天就把新聞稿件給寫出來,不能讓新聞變“舊聞”。如2011年,我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監督形式,首次對全市42個市政府職能部門開展了工作評議,于是我抓住這項人大監督形式的創新,采寫了《政府工作好不好,人民代表說了算》一稿,稿件在《鐵嶺新聞》播出后,收到很好反響。
二要著眼于“新”,突出稿件可讀性
人大新聞報道有些是程序性的報道,例如,一年一度的人代會和兩個月一次的常委會,是法定會議,必須報道。對這類會議的報道,不要以為拿到一套會議材料,不聽不看會議中具體的運作過程,就可以寫稿了,必須在了解全過程的前提下,動腦筋先策劃研究采寫稿件的角度和報道的方式,力求使這類“新聞”從最新處著眼,從最近處落筆,讓領導和聽眾都認可。新”就是有新意。要求稿件在內容上標新立異,求新求奇,這樣才能吸引聽眾。
2013年1月的“兩會”為了落實中央節儉辦會的要求,我市的”兩會“沒有彩虹門,沒有紅地毯,沒有交通管制、沒有禮兵把守……新年伊始,鐵嶺“兩會”會場內外吹起了一股清新之風,這樣“節儉辦會”辦兩會,雖然聲響不大,卻傳遞出新一屆市領導班子務實工作之風。
三要站位于“特”,突出人大工作特點
“特”就是特色。人大具有立法權、監督權、人事任免權、重大事項決定權。這些職權,具有法定性、專有性、權威性。寫好人大新聞稿件除了要善于發現,捕捉題材外,還要牢牢結合人大工作的特點,突出人大及其常委會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推進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所取得的成績;展現各級人大代表為民代言、參政議政的風采;報道“一府兩院”落實人大決議決定、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舉措等等。如為了解決鐵嶺“一小兩低”問題,實現鐵嶺跨越式發展,鐵嶺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新城區,這一決定,在2007年1月16日,鐵嶺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鐵嶺新城區規劃》以幾乎全票獲得通過,成為全國第一份以人代會決議形式通過的城市規劃。體現了全市人民對新城區建設的高度認可和期待。我采寫的《人民城市百姓做主》的錄音報道播出后反響強烈。
四、要落腳于“實”,突出深度報道
“實”就是務求實效,要求挖掘人大宣傳的深度。即深入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宣傳人大在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對人大代表議政履職和人民當家做主的宣傳。做好深度報道,不僅報道會議的召開時間、議題及會中作出的決定和決議,更重要的是重點報道代表和常委會是如何審議的,發表了哪些重要意見,為什么要作出那樣的決議、決定。同時,選擇一些群眾特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系列跟蹤報道,使群眾了解國家權力機關是怎樣嚴肅認真行使職權,人大代表又是如何行使人民托給他們的權力的。我及時采寫了《五大亮點改寫人大議事規矩》、《別讓母親河再哭泣》等一批報道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推動了我市環保監督工作的開展。
市人大六屆一次會議以來,為了更加廣泛地聽取基層代表和群眾的聲音,擴大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參與,市六屆人大常委會決定適當增加代表列席名額。每次都邀請兩三名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及市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這不單單是人數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使常委會更加廣泛地聽到人民群眾對有關議題的意見,使審議的視野更寬,使通過的法規和作出的決議、決定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更加切實可行。我采寫了錄音報道 《人大常委會聯系代表的新嘗試》,效應、反映非常好。要從新處著眼,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樣,同一主題也能找到新的閃光點,寫出打動聽眾的好作品。如果再寫被任命人員出任前法律考試、述職評議、就職演說等報道就沒有新聞價值了。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