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娜 孔慶鑫
標題就是新聞的題目,是新聞內容的高度概括,它用精煉的文字提示新聞中最重要的和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厚報”的趨勢,想讓讀者迅速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和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標題的向導作用就凸現出來,所以,人們習慣把標題比喻為新聞的“眼睛”。“看書看皮,看報看題”,“看人先看臉,看臉先看眼”也形象地表達出這個意思。
那么,這雙“眼睛”在眾多的“眼睛”中亮不亮,能否抓住讀者的目光,關鍵在于一個“煉”字。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聞隊伍的不斷壯大,許多“新兵”從事記者工作。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從其他行業“轉業”而來。他們雖然有很高的工作熱情,但相對而言缺乏基本功的訓練,尤其是對于如何制作好的標題沒能予以高度重視,所以往往一篇很有新聞價值的文章因為標題平淡而被湮沒在文章的海洋之中。加強“煉題”對于基層記者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一、題文一致,一語破的
新聞標題源于新聞又服務于新聞,是對新聞的一次再評價。制作的標題就像戰士打靶一樣,要一彈擊中靶心,把新聞中最精華的部分標示出來,一語破的,突出文章的“眼神”,使讀者一看就知道你的喜怒哀樂和觀點所在。
1987年4月,我的父親在《丹東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湯池村成立紅白事理事會的事。在農村,紅白事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每當誰家遇有紅白事,大都興師動眾,不僅鋪張浪費,更有的夾雜著不少封建迷信色彩。紅白理事會成立后,對破除封建舊俗、倡導文明新風具有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提倡。文章標題就定為《破除封建舊俗 樹立文明新風》,并輔之以“湯池村成立紅白理事會”為副題,將報道的核心內容和主題意義彰顯出來。
要做到一語中的,就要求記者對客觀情況十分熟悉,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對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有深刻的了解,知道提倡什么、反對什么。這樣才能正確把握輿論導向。
二、通俗易懂,簡潔明快
標題既然是“眼睛”,就應該讓讀者一下子看清看懂,不能啰里啰嗦讓人如墜云里霧中。據心理學家分析,移動視線時獲得的印象,不如不動的注視印象深刻。因此,標題越長,閱讀越不方便,給人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標題越簡練,閱讀就越方便,給人印象也越深刻。
例如:《文匯報》的一篇文章以《香港居 大不易》為題,短短六個字,便將文章內容展示在讀者面前。至于怎么不易,一下子抓住讀者眼球,吸引閱讀。我曾寫過一篇報道,內容是反映孤山鎮對干部管理實行改革,對不稱職的干部實行黃牌“警告”和紅牌“罰下”的辦法。文章寫好后,也曾想過幾個標題。偶然間,我想到“濫竽充數”的成語。南郭先生從開始集體演奏混飯,到最后單獨演奏的沒飯,和經行的干部有異曲同工之妙。于是,我將標題確定為《混飯吃的干部沒飯吃》,標題通俗易懂,簡潔明快,也抓住了事物的本質。
要做到通俗易懂,簡潔明快,首先就要善于省略。將那些可有可無的內容毫不留情地刪去,只保留事實的核心部分。其次要善于“煉字”,能用10個字說清的事不用20個字,能用5個字說清的,決不用10個字。通過“煉字”達到“煉題”的目的。
三、運用修辭,生動活潑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既然看人先看眼,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就不僅要讓人看到這雙“眼”,還要使這雙眼睛生動明亮,讓“窗戶”明亮,才更能吸引讀者。這里,就要求記者學會運用多種修辭手段,使標題生動活潑。在文章中,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借喻、比擬、借代、拈連、雙關、排比、對偶等等。例如:《人民日報》報道文志一家在落實政策后家境大變的一篇文章中,就以《“金鳳凰”飛進“光棍堂”》為題,信手拈來,借題發揮,形式新穎而生動。同時,要做到生動活潑,還要多多運用百姓熟悉的語言,讀來使人感到親切。
在標題中適當地運用數字,往往也能起到非常獨特的效果,使“眼睛”更亮,更引人注目。有人說,比較出新聞。對比越強烈,反差越大,新聞就越有沖擊力、吸引力?!豆饷魅請蟆?979年8月5日有一條“錯批一人,誤贈三億”可謂經典之作。這篇文章報道的是為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平反。馬寅初曾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論”,卻被當成資產階級理論受到批判,從而造成我國人口迅猛增長。當時大多數報紙的標題是“北京大學為馬寅初先生徹底平反”。而引入數字的標題,具有更強烈的吸引力。這都是我們在擬定標題時可以借鑒和學習的。
四、與時俱進,多種表現
既然標題是文章的一雙眼睛,那么,不同的人就應該有不同的眼睛,記者也應該學會給不同的文章安上不同的“眼睛”。在標題的形式上,不僅有敘述式、號召式,還可以充分利用提問式、對比式、懸念式等等,使標題更加富于色彩,引人入勝,激起讀者的閱讀欲,使其“欲知其詳。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家兒女不贍養老人,最后老人將兒女告上法庭的事。在采寫時,我也想過幾個標題,但都覺得不能很好地吸引讀者。最后幾經推敲,采用疑問式標題《一家人何以對簿公堂》,讓讀者欲知其詳,就要看看究竟為什么,從中得到答案。
在擬定標題時,年輕記者常犯的毛病主要是流水式、口號式,致使標題平淡無味,沒有新意和個性,也就不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難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還有的單純為圖順口和押韻,只注意標題的形式而忽略了標題的內在的功能,逐本求末,有嘩眾取寵之意。這些都是應該予以特別注意的。
標題制作是一門藝術,需要較高的新聞與語言文字修養。這就需要我們在新聞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理論修養和文學思辨力提高標題制作水平,使標題不僅標出新意,避免雷同化,而且色彩紛呈,形象感人。
(作者單位:東港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