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宏新
社會監督的途徑有三種,一是公民監督,一是社會團體監督,再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輿論監督。輿論監督,是社會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采取多種形式,表達和傳導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及看法,以實現對政治權力運行中偏差行為的矯正和制約。在整個社會監督體系中輿論監督有其獨特的優勢。
我們的報刊、雜志、網絡和電視等大眾媒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就是扮演著社會監督角色。媒體以調查、報道和評論等輿論形式揭發政府體系中的有些不作為和不法行為,成為了遏制官僚主義、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國中部湖北省青年孫志剛在南部的廣州市因為沒有攜帶任何證件外出,被當地一個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毆打致死。這一事件被新聞媒體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最終,涉案人員全部被依法嚴懲。此外,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國政府廢除舊有的強制收容制度而改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孫志剛事件”可以說是中國眾多新聞輿論監督案例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傳播途徑的拓展,輿論監督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各種媒介中我們的廣播電視該如何有效地發揮出這一社會監督功能,讓“新聞更有力量”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筆者所在的鐵嶺廣播電視臺2012年與鐵嶺市紀檢委合辦了一檔節目《輿情聚焦》,針對黨風政風行風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進行監督報道,同時對一些熱點焦點的社會問題和丑惡現象等予以揭露和曝光,節目播出一年半多的時間,在發揮輿論監督功能上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在曝光各種不良行為和現象的同時更促進一些問題的解決和整改,在我們本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欄目組工作中的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引起了筆者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輿論監督要立足民生,喚起受眾共鳴
新聞報道的受眾是人民大眾,只有關注民生,腳踏實地,言之有物,抓住百姓關心關切的問題予以報道,才能在情感上引起受眾的共鳴。《輿情聚焦》節目關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做出了《違規收取裝修保證金應予以清退》、《系好校車安全帶》等節目,對我市新城區相當一部分居民反映的物業公司違規收取裝修保證金一事予以報道,并聯系市房產部門市物價部門等,從法律法規上做出了解讀和剖析,促使多家物業公司退還了違規收取的裝修保障金600多萬元,并促成了新城區的房產物業管理部門下發了禁止違規收取裝修保證金的新規定。《系好校車安全帶》節目則是我們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了部分地區存在校車過于老舊缺乏相應規范的現象,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采訪,并通過報道促使我市教育主管部門和交通部門對此進行了嚴格的整改和規范,我市的工作舉措推出后不久陜西發生了嚴重的校車事故,這也讓我們的主管部門慨嘆媒體的前瞻性和新聞力量對相關管理工作的有效推動。
從百姓身邊的生活挖掘報道的源泉給我們的欄目注入了不盡的生機和活力,也使我們的節目有了更多的“煙火氣息”,與受眾的聯系更加緊密甚至達到了很好的互動。
二、輿論監督要有的放矢 發揮媒體的社會功能
輿論監督的目的是“實現對政治權力運行中偏差行為的矯正和制約”,這一功能決定了我們的監督承載的是更多的社會功能,而不是簡單的曝光和粗暴的批評,我們的目的在于通過監督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和社會風氣的逐步好轉。《保護好我們的柴河水源地》反映了在我市的飲用水源地柴河水庫內存在的一些污染和影響水源水質的不文明現象,記者沒有停留在對現象的揭露和批評上,而是聯系環保水利等部門,闡述了危害,并提出一些積極的整改建議,更好地發揮了電視媒體的社會功用。節目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這也給筆者及欄目組同事們一個深刻的體會:電視記者的社會責任不只是揭露和批判,不只是獵奇和獲取最簡單的關注,最重要的是通過曝光反映深刻的社會問題,并且能通過節目達到一定的社會目的,解決或者推動問題的解決或者朝好的方向發展。
三、要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傳播優勢 揚長避短
電視媒介是指錄編、傳送和接收聲音和活動圖像信息的電子媒介。它們聲像兼備、視聽兼顧,具有雙通道視聽優勢和現場參與感。是一門融視覺和聽覺、時間與空間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在萬千紛繁的媒體形式中,電視可以說是最具表現力的媒體之一。電視媒體較報紙、網絡等媒體相比優勢在于傳播的效果直觀,感染力強,紀實性強。我們在3·15系列報道中,充分發揮了電視傳媒的優勢,對食品造假黑窩點的曝光、二手機市場舊手機翻新當作新機出售等現象通過隱蔽采訪報道了第一手的新聞事實,視覺效果令人震撼,相對比傳統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來說傳播優勢不言而喻。但我們的弱點也是很多信息都需要電視畫面來表達,在采制的難度上也相對較大,特別是對一些社會丑惡現象,負面新聞的報道,采訪需要冒一定的風險,這也要求我們的錄制設備不斷更新,記者的采訪水平、深入生活的能力不斷提高才能獲得第一手的音像資料。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并促使其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事實證明,某些公權力的荒謬做法,正是因為有了輿論監督力的利劍,才更有力地推動了其校正的過程,同時輿論監督又是庇護公民私權利的盾牌,從《輿情聚焦》欄目的創辦過程來看,我們既監督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效能、窗口形象等問題,同時也關注百姓特別是弱勢群體的訴求,這使得我們的監督既“對上”,又“對下”,既有監督,又有規范,凸顯電視傳播的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出電視媒體的輿論監督的功能。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