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卿
重視歷史學習,善于從歷史經驗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黨的歷史問題發表重要講話,既有高屋建瓴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又有針對某段歷史或某個歷史人物的具體評價,平實的語言之中閃爍著深刻的思想光輝。這些論述,對于黨員干部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運用黨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讓黨史學習成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
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這一重要論述,把學習黨史進一步提高到事關全局的重要地位。一名黨員干部,如果對黨的歷史不了解,則不知前人創業之艱難,后人守成之不易,又何來踐行黨的宗旨,實現黨的目標?選擇讀黨史其實就是選擇了進步,選擇了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境界和提高素質。一直以來,各級黨委都十分重視黨史學習,黨史課程也納入了干部培訓的范疇。2010年,中央更是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在全黨廣泛深入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活動”,并“把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黨的歷史作為對黨員領導干部的一項基本要求”。問題是,重視黨史學習口頭上提得很高,而實際工作中還沒有落實到位,離必修課的要求尚有一定距離。一方面,黨員干部的黨史學習仍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做不到真正“入心入腦”;另一方面,常態化,具有一定約束力的黨史學習教育制度還沒有形成,黨員干部黨史學習的強度和力度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加大。十八大前后,習近平同志再次高密度地發表有關黨史學習的講話,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則,集體學習黨史、國史,這在無形中為推動黨員干部學習黨史起到了示范作用。除此以外,習近平同志還就黨員干部為什么學習黨史、怎樣學習黨史,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他提出,加強黨史學習,各級領導干部是要著力抓好的重點對象之一,對于年輕干部而言,更需要比較系統地學習黨的歷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又如,他提出,加強黨史學習,要注意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強黨史學習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時效性。再如,他提出,加強黨史學習,既要抓住重大紀念日等有利時機開展全黨性的黨史學習活動,又要抓好經常性的黨史學習。這些要求,不僅極具針對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我們相信,隨著這些要求的深入貫徹,黨內黨史學習將日益步入制度化、常態化的軌道,黨史學習一定會在黨員干部中蔚然成風,成為真正“入心入腦”的必修課。
二、實事求是研究、學習、宣傳黨的歷史
習近平同志指出,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實事求是地看待黨的歷史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論述的法寶。任何偏離事實真相的歷史,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是無法被人們接受和認可的。因此,我們在記錄、講述歷史的時候,實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原則。當下,一些人或是借歷史研究之名,或是打著反思歷史的幌子,肆意歪曲、篡改甚至惡搞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在社會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這不僅嚴重損害了黨史的嚴肅性和真實性,而且也誤導了讀者,消解了人民群眾對黨的崇敬感、光榮感,也嚴重影響了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要實事求是地研究、學習、宣傳黨的歷史,首先,必須遵循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黨性原則”,即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指黨成立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90多年黨的歷史,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和主線,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只有牢牢把握住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我們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黨的歷史,不被歷史和現實的浮云遮住望眼,自覺抵制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觀點和傾向。其次,必須把握住歷史的整體性和階段性,既要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中來認識黨的歷史,又要注意區分各個歷史階段的不同特征。比如,我們在看待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黨史時,就一定要遵循習近平同志所提出的“兩個不能否定”原則,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再次,要正確認識黨在革命、建設過程中犯的錯誤、存在的不足。如,我們在看待大革命時期的右傾機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化大革命”等右和“左”的錯誤時,既要做到不避諱黨的錯誤和不足,又要從復雜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歷史條件出發,辯證分析,不將歷史挫折簡單歸咎于某個人或某個因素。
三、積極運用黨的歷史激勵人、教育人、啟迪人
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厥h90多年的歷史,既有波瀾起伏、大浪淘沙的壯闊之景,也有止步彷徨、陷于泥沼的困頓之象。然而,無論是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經驗,還是誤入歧途的反面警示,都可以讓我們以史為鑒,知興替、明是非,走好路。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
90多年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這是撐起中共90多年歷史最牢固的支點,也是閃耀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星河中最閃耀的亮點。利用這些支點、亮點來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征途中繼續奮勇前行,是黨史的主要功能之一和學習黨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廣東面臨著經濟社會轉型的巨大挑戰,在此艱巨的關頭,回望30多年前黨領導廣東人民在“先行一步”歷程中披荊斬棘,取得的一個個偉大成就,使廣東從一個落后的邊陲農業省份,在短短10多年間一躍成為經濟第一大省、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這會極大增強全省黨員干部的干勁和信心。
90多年來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通過其行動和精神,鑄就出黨的思想之魂,經過歲月沉淀,成為孕育華夏優良傳統的沃土。恰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當前,全黨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一項旨在通過深入挖掘黨的優良傳統,武裝廣大黨員干部思想,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大舉措,也是全黨一次以史鑒今的偉大實踐。南粵大地優秀的共產黨人為我們留下“紅軍阿姆”等一大批反映黨與群眾魚水情深的佳話,宣傳好、利用好這些鮮活的歷史案例,對于我們弘揚黨的群眾路線意義重大。
90多年來革命前輩和建設、改革先驅們還為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成功經驗,可以說是一座蘊含豐富的治國理政管黨智慧的“金礦”。這既有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所推行的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和治理方式,也有黨內領導人高超的執政思維和領導藝術,這些經驗和智慧對當前改革大業有著巨大的啟迪作用。當前,廣東正努力響應中央號召,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30多年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探索有很多成功經驗可資今天借鑒,20世紀80年代,深圳蛇口曾通過大膽的體制改革,創下舉世矚目的“蛇口奇跡”。蛇口當時的不少做法,對當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不僅如此,廣東在改革開放初期曾在不少領域創下開風氣之先的改革,這些舉措依然值得我們借鑒和吸取。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黨史,汲取歷史經驗,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