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等
摘 要:塊體的運動和演化決定油氣地質的形成和分布,影響油氣在油氣地質中的分布順序。中國土地幅員遼闊,油氣資源蘊含豐富,但我國的陸地是由小塊體組成的,經過長時間的運動和演化,這些塊體在地質構造和油氣儲存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性,因此而導致的復雜油氣地質條件為油氣的勘探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故而,在油氣地質勘探過程中,勘探人員要根據塊體油氣地質的形成規律和油氣資源的分布特點來勘查油氣儲藏地質。文章分析了塊體構造與油氣資源分布的關系,詳細敘述了塊體油氣地質的形成以及塊體油氣地質中油氣資源的分布規律,并闡明了塊體油氣地質的研究對油氣勘探工作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塊體構造;塊體油氣地質;油氣分布;勘探
引言
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地質構造學說就將對盆地的分析引入到大陸板塊形成的研究中,形成了大陸板塊的運動和演化形成了沉積盆地的認知。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致力于對盆地形成和演化、盆地構造特點、油氣形成及分布規律的探究,并以此來評估盆地中油氣資源的開發前景,預測勘探地區和方向。但是,隨著地殼的運動和多年來勘探技術的發展,盆地勘探理論對油氣資源的開發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更多油氣資源的發現。長時間的分析表明,大陸是由塊體所組成的,塊體地質經過長時間的運動和演化,形成了復雜油氣儲存條件,為更好的進行油氣勘探,必須對塊體油氣地質進行研究,根據塊體油氣地質的形成規律和油氣資源的分布特點來勘查油氣儲藏方向和地域。
1 大陸板塊構造對油氣分布的影響
大陸板塊構造與油氣資源的分布有著緊密的關系,大陸板塊在長時間的沉積和演化中形成了有利于油氣儲存的地質構造。依據地質構造、演化時間以及油氣分布可將全球的油氣資源富含區分為北方域、太平洋域、特提斯域、南崗瓦納域四個油氣域,其油氣儲量分別為23%、5%、68%、4%,其中,雖然特提斯域的油氣域面積相對較小,但是油氣儲藏資源卻是最大的,可以說明,由于板塊構造的不同,油氣資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在目前所發現的近一千個大型油田中,大多數集中分布于美洲、歐洲、非洲及中東,經分析大多數油田都分布于被動大陸邊緣以及大陸裂谷盆地中,可以說明板塊構造與油氣資源的豐富程度及分布地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2 塊體油氣地質
塊體油氣地質是指以相同塊體為基礎,以塊體和塊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為控制力而形成的同一沉積地質體。塊體油氣地質的形成往往經過長時間的地質構造變動,要歷經多旋回演化、多套沉積層系、多期油氣生成、油氣運移、油氣聚集成藏等過程才能形成。塊體油氣地質在垂直方向上有時代、性質、類型等不同的多套沉積的疊置,在水平方向上有不同時期的繼承性、改造型、交錯式的疊置。某一范圍的塊體油氣地質既可以形成構造簡單的盆地,又能形成性質復雜的盆地。所以,一個盆地可以是由多個構造不同的塊體地質基地構成,這就導致一個盆地不同塊體的油氣分布規律出現較大的差異性。
2.1 塊體油氣地質體的形成
(1)演化背景。長期以來,由于地殼的運動和演化形成了大陸板塊構造。在顯生宙時期,全球地質經過約十億年的運動和演化,在歷經兩個構造巨旋回后,即發生在Rodinia古陸的裂解構造運動和Pangea古陸的重新聚合構造運動,大陸塊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決定了大多數沉積地質的類型和范圍,而這些沉積地質體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對全球油氣資源的分布產生了決定性影響??梢?,大的板塊構造運動促成了不同地質沉積環境,導致了不同沉積地質的發育和形成,最終決定了不同地區和塊體的油氣資源的儲藏含量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較大差異。
(2)塊體間相互作用對油氣資源分布的影響。由于塊體之間的相互接近、碰撞等產生的作用,導致塊體發生對沖、仰沖、俯沖、走滑等現象,塊體內部的沉積環境因此而發生一定程度的構造改變,產生較大的隆起、背斜構造地帶等,經過多種類型的發育而形成了適合油氣儲存的理想空間;在塊體之間及邊緣由于塊體間的碰撞而產生的褶皺變形經過發育形成了不同的有利于油氣聚集的構造地帶。此外,塊體之間的離散和塊體內部的伸展裂陷都會形成有利于油氣富集的閉圈形構造地帶。
2.2 塊體油氣地質油氣的分布規律
在烴源、儲集、蓋層等油氣地質條件下,不同沉積地質體的油氣分布具有一定的順序,遵循一定的規律。
(1)對于因拉張伸展構造背景下的地質體,沉積和油氣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主要表現在形成的沉積旋回具有由粗到細再到粗的特點,斷層邊界處粗粒形成的沖擊扇沉積物厚度逐漸增大,細的部分為河流、湖泊相體系。主動裂谷由于受到頻繁的熱干擾,而形成多個次一級旋回,呈現砂體和湖相沉積交錯分布,形成生儲蓋結構;被動裂谷具有斷層陡峭、脫落面深等特點,湖想體系分布廣,砂體分布較少,多形成于湖盆周圍的邊緣地帶。伸展地質體由斜坡帶、凹坡帶、凸坡帶和斜坡帶順次相連的構造單元組成,形成對稱或不對稱的表面結構;對油氣資源分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地質體的凸起或隆起構造,由邊緣到中心的圈閉分布為巖性地層型圈閉、斷塊斜型圈閉、背斜構造型圈閉。
(2)對于加壓構造背景下形成的地質體,從塊體邊緣到內部地質沉積和油氣分布的有序性體現在構變形造強度逐漸變弱,構造幅度和面積逐漸減小,由褶皺沖斷帶、深凹陷帶、斜坡帶、隆起帶等構造單元以此構成;沉積巖的厚度減小,粒度逐漸變粗,儲集層的層位變新;油氣分布主要在褶皺沖斷帶和隆起帶地區,依次形成斷塊斜型圈閉、背斜構造型圈閉、巖性地層型圈閉等閉圈類型。
3 塊體油氣地質體油氣的勘探研究
陸地是由小塊體組成的,經過長時間的運動和演化,這些塊體在地質構造和油氣儲存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性,因此而導致的復雜油氣地質條件為油氣的勘探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故而,在油氣地質勘探過程中,勘探人員要根據塊體油氣地質的形成規律和油氣資源的分布特點來勘查油氣儲藏地質,不斷的創新勘探的理論和技術。
3.1 以塊體地質為對象開拓新的油氣勘探區
在我國,對于油氣的勘探工作不要僅僅局限于沉積盆地地區,如果按照塊體油氣地質體來看,以塊體地質為勘探對象,可以突破盆地的勘探范圍,從而開拓新的油氣勘探地區。在許多地區,有大量的前中生代層體系位于新生代沉積下,而且這些前中生代層的分布十分廣泛,甚至大于中新生代沉積盆地的分布還要廣泛。尤其是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區這一現象十分顯著,按照塊體油氣地質體來看,四川盆地的油氣勘探可以伸展到南、北、東方向進行拓展。
3.2 根據塊體油氣地質體得規律和特點勘探
將塊體油氣地質體看作相對獨立的勘察整體,根據不同構造背景下塊體地質體的形成和發育不同,去勘探有利于油氣生成、運移和富集的地質條件,結合油氣資源在不同構造背景下的分布有序性規律來勘探油氣資源。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塊體的運動和演化影響油氣地質的形成和分布,決定油氣在油氣地質中的分布順序。我國的陸地是由小塊體組成的,經過長時間的運動和演化,使得這些塊體在地質構造復雜,油氣儲存和分布具有較大的差異。復雜的油氣地質條件為油氣的勘探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因此,在油氣地質勘探過程中,要以塊體地質為勘探對象,根據塊體油氣地質的形成規律和油氣分布的有序性來勘探,有助于擴大油氣勘探范圍,發現更多的油氣藏。
參考文獻
[1]初劍.地震成像系統塊體建模關鍵技術研究[J].計算機軟件與理論,2010.
[2]楊寧.弱各向異性單程波動方程數值模擬新方法研究[J].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2011.
[3]徐子英.南海北部陸緣反轉構造定量分析和物理模擬研究[J].海洋地質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