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摘 要:山體滑坡是我國丘陵高山地區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加強山體滑坡風險評估對防治山體滑坡災害有積極意義。文章選地質環境、氣象水文等關鍵因子構建滑坡風險評估模型,引入GIS技術支持并借助SPSS統計分析軟件,以陜西鳳縣為例進行了山體滑坡風險評估分a析實踐,對山體滑坡風險評估有一定借鑒價值。
關鍵詞:山體滑坡;風險評估;GIS技術;陜西鳳縣
引言
山體滑坡是由于山體斜坡上一部分巖土受重力作用沿軟弱結構面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向斜坡下方移動的常見地質災害,多發生于丘陵高山地區。當結構松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弱的巖土體在水作用下性質發生變化后,極容易造成滑坡災害,如黃土、頁巖、泥巖、凝灰巖、片巖以及軟硬相間的巖層等,當這些巖土體各構造成切割分離為不連續狀態時,如平行或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成和順坡緩傾構造面極易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通道造成滑坡。滑坡災害一旦發生,極容易給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工農業生產活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加強滑坡風險評估對預防和治理山體滑坡極為重要。
1 GIS技術實現原理及評估模型的建立
1.1 GIS技術實現原理
滑坡災害既是一種自然現象又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自然動力活動與人類經濟活動互相作用的結果。GIS即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新興的集地理、計算機、測會、遙感、信息等學科為一體的邊緣科學,通過計算機獲取、管理、分析、存儲、顯示地理空間數據,能很好的應用于區域規劃和區域管理之中,解決復雜困難的高級空間分析問題,提供強大的空間分析和,包括邏輯或數學模型分析能力。運用GIS技術進行山體滑坡風險評估,主要是利用其空間量算、緩沖區分析、疊加分析、地形分析、空間插值等功能來客觀模擬具體的地質現象與環境關聯,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新數據層,再對各相關層進行空間分析。運用GIS進行評價時充分利用了空間疊加分析功能,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與空間數據分析能力,能快速對山體滑坡危險性進行評估,并為定量評價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提高評估的精度和準確度,很好的滿足實際評估需要。
1.2 模型建立
山體滑坡災害風險評估有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兩類方法,定性評估是從災害活動程度來對危險性進行評估,定量評估則是利用具體指標來對危險性進行評估。進行滑坡災害風險評估時,其核心是評估造成滑坡災害的活動程度,包括歷史災害活動程度和潛在災害活動程度。歷史災害活動程度的評估指標主要包括已發生滑坡災害的強度、規模、頻次、分布密度等指標,其評價模型為P1=S+D+F,其中S為歷史規模、D為歷史密度、F為歷史頻次。
在文章所建模型中,取地質環境、氣象水文、其它誘因三大類致災因子進行風險評價。其中,地質環境包括地形地貌、巖土種類、地質構造、巖土特性、地下水作用、植被狀況幾個評價因子;氣候水文包括降雨分布、巖石風化、河湖徑流幾個評價因子;其它誘因包括巖土自重、人類活動、地震影響幾個評價因子。
2 陜西鳳縣山體滑坡風險評估實踐
2.1 陜西鳳縣簡介
陜西鳳縣位于秦嶺腹地,為秦嶺造山帶核心部位,地質條件極為復雜,人類工程活動影響較強烈。區域總面積約3200km2,設10鎮2鄉共100個行政村,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有著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在650mm左右,但降雨時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于北部和東部地區,境內主要發育有嘉陵江、小峪河、旺峪河、安河和中曲河。縣內有油坊溝-黃臺斷裂、唐藏-商南斷裂、紫柏山-江口斷裂、酒奠梁-板巖鎮斷裂幾大斷裂帶發育。
2.2 主要致災因子數據
地形地貌是山體滑坡災害發育的主要因子,為了更好的統計地形地貌對山體滑坡的影響,文章采用1:5萬等高線間隔20m地形數據,建立地形地貌矢量數據庫利用GIS生成分辯率為25m的數字高程模型,再利用GIS進行空間表面分析獲取鳳縣坡度圖和坡向圖,并利用鄰域分析獲取特定區域坡高。對比歷史山體滑坡數據,坡度在5-40度之間,坡高在5-50m之間,山體滑坡較易發生。縣內包括侵入巖、變質巖、沉積巖、松散堆積物四大類巖組,滑坡災害以變質巖組和松散堆積物巖組發育為主,受斷裂帶及附近巖土結構破壞的影響,斜坡穩定性較差,在斷裂帶1500m范圍內滑坡災害發生較為普遍,1500m范圍外斷裂帶影響較弱。植被稀疏區和一般覆蓋區滑坡災害發育較為集中。河流侵蝕影響對滑坡發育增量較為明顯,致使滑坡災害多集中于河谷兩側,尤其是地形陡峭、河谷坡度較大區域發育數量更多。此外,人類工程活動也是區內滑坡災害的重要誘發因素,包括如礦山開采、邊坡開挖、切坡建房等,對滑坡災害具有明顯的促進和誘發作用,多集中于切坡200m范圍以內。
2.3 滑坡風險度計算
文章采用網格劃分的方法,利用專家知識庫和經驗建立20×20m大小的單元網格,以提高風險評估的精度和準確度。主要選取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植被覆蓋、河流侵蝕、人類活動作為評價指標,利用GIS完成網格滑坡災害影響因子綜合計算,并賦予不同影響因子不同的權重,以網格信息量大小作為滑坡風險度,風險度越高表明滑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越大。通過計算構建出鳳縣山體滑坡災害易發性分布矢量圖,計算結果顯示鳳縣山體滑坡主要受河流侵蝕、植被覆蓋和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多集中于河流侵蝕嚴重、植被覆蓋率低、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的區域。其中高易發區總面積為214.5km2,中易發區總面積為682.7km2,低易發區總面積為1351.4km2,滑坡災害規模以小型為主,多為淺表層土質滑坡。其中,高易發區災害點共87處,中易發區災害點共102處,低易發區災害點共26處,高易發區災害點密度較大。
2.4 鳳縣山體滑坡防治措施
根據鳳臺縣山體滑坡風險評估結果分析,由于區域內高易發區災害點密度較大,應當做好重點防范措施。考慮區域內滑坡災害主要受植被覆蓋、河流侵蝕、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在防治時應當著力于提高區域植被覆蓋率,減少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做好易發區的邊坡防護。對于高易發區和中易發區,在進行建設規劃工作時,要重點關注滑坡災害的防治問題,避免因人類工程活動進一步誘發滑坡災害。
參考文獻
[1]崔學慧,王新民.山體滑坡致災因子的定量評價[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4).
[2]樊曉一,喬建平等.層次分析法在典型滑坡危險度評價中的應用[J].自然災害學報,2004(13).
[3]冉恒謙,謝建清.層次分析法在滑坡穩定性評判中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