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2029年,智能機器將超越人類——雷·庫蔣韋爾
作為谷歌公司人工智能專家,庫茨韋爾指出,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機器人,過不了多久,智能機器人將會從體驗中吸取教訓,說笑話,甚至調情挑逗,并且有望于2029年超越人類的智力。
庫茨韋爾說:“我們希望未來的計算機能夠閱讀任何網頁內容以及任何書籍,之后能夠與人們進行智能對話,并回答一些問題。”據悉,一家谷歌收購的機器人公司近期已研制出能夠與主人對話的機器人,它可以告訴主人家中哪兒有煙霧以及煙霧的形成原因。
“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火星與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是被科學家認為“有望被改造為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因此引得各國科學家的關注。按照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從地球上發射的探測器到達火星要用10個月,一次探測要用500-800天。
近日,中科院院士葉培建表示,我國航天事業已比較成體系,建立完善了地面站,解決了測控通信等難題。“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進行探測,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
我們已經找到了宇宙早期“暴漲”階段產生引力波的第一個直接證據,這也是對宇宙暴漲理論最強的驗證。
——約翰·科瓦克
引力波是在宇宙中蔓延的微小的原始波動。天文學家們數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對這一現象的搜尋,因為這一現象構成了兩大重要理論缺失的關鍵環節。其中一項理論開創了當代科學對于宇宙起源與演化的探究,即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而另外一項則是構成宇宙誕生與演化理論最后環節之一,它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暴漲理論。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于北京時間3月18日凌晨宣布,他們利用一臺位于南極的名為“BICEP2”的望遠鏡(“BICEP”即“宇宙泛星系偏震背景成像”的英文縮寫)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項發現對宇宙學研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將會極大地深化人類對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認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