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宏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在精彩紛呈、多姿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課堂教學有效性尤顯重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之關鍵是平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情,給學生以語言實踐,突出課堂高效。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新思想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素質教育的事實,給小學英語課堂帶來勃勃生機。現今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已成為師生平等相處、共同參與交流與溝通的互動過程,這樣的課堂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我們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全面考慮、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最大程度的發揮課堂有效性。在新課標不斷深入的今天,如何才能把有效教學的教學觀念轉變為有效的教學行為,扎根到具體的英語教學中?我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有如下體會:
1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1、認真研究教材。根據《英語新課標》編寫的這套教材是以“題材-功能-結構-任務”為編寫原則,不同于以往的以語法為線索而編寫的教材。教師應認真研究整套教材,弄清教材的結構體系和脈絡,各模塊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應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安排,精心創設語境和設計活動,達到《英語新課標》規定的水平。
2、認真研究教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英語新課標》和教材以及中學生的特點,具體實施中方法的選擇卻依賴于老師。備課時應針對每一堂課知識的傳授和操練、問題的解決、學習策略的培養、活動的安排、能力的培養等設計具體的操作方式。在教學可以采用情景法、視聽法、直觀教學法、全身反應法和新課標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法等進行教學。但無論采用什么方法教師都要考慮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動機、聯系新舊知識、鼓勵全體參與、滿足學生要求、強化學生信心、促進學習遷移。
3、認真研究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有效開展依賴于學生的參與。要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必須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特點,特別是要了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基礎與本節課的起點所應具備的基礎差距多大,在實現目標的過程需要什么幫助。設計較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4、確定教學目標。要牢固樹立教學目標意識,為每一節課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分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共同基礎,共同基礎就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應達到的共同目標,然后確定本節內容的擴展方向及內容,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符合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的程度。因此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有共同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擴展內容,有實踐性活動和創造性活動,還有個性活動和交互活動,此外,聽、說、讀、寫應該有主有次,互為支撐的發展。這樣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類別的學生在下課的時候,都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收獲。”
5、及時進行課后反思,加強教學經驗總結。一個教師成長過程一定是經驗加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行為、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審視和分析。教師通過對自己課堂教學“得失”的思考,既可以讓自己品嘗到教學成功的希望,同時又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糾正、補救、調節教學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2.1 激趣導入,啟發思考
長期以來,對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導入課文,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都能帶有興趣去學習理解課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因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幾年來,我采用了各種教學手段,力求尋找到最佳的方式。
2.2 課型多樣,培養能力
根據每堂課教學側重點的不同,分課型進行教學。例如:口語課、聽力課、閱讀課、語法課、實踐活動課以及練習課等等。課堂上要避免面面俱到滿堂灌。我們教師總是擔心學生差,搞不懂,于是不停地講,反復講,殊不知,越講學生越沒感覺。事實上,照此下去,學生學習上就會變得麻木不仁,懶散、依賴性強,缺乏捕捉信息發現問題的敏銳性。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要拋棄把知識都講授給學生的觀念,把“教”變為“導”,讓學生明白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課堂上老師講的畢竟很有限,更多的知識是靠學生課后自己去鉆研。課堂上,教師應該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注重對學生分析、思維、判斷等能力的訓練,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逐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有句話說得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在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良好思維方法的引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2.3 課堂教學的靈活性
課堂教學要靈活。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著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4 挖掘興趣,提高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的、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學英語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指出中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挖掘成為英語課的興趣點,再從這些興趣點切入,以點帶面優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從而大面積提高中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總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就是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要求學生在教師精心組織的課堂教學下,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主動地在英語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及知識結構方面取得最大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還應該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吸收,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也是教師們在新課程改革下應該追求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