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霞
(江城日報社,吉林 吉林 132001)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差異比較
□曹中霞
(江城日報社,吉林 吉林 132001)

面對新媒體的來勢洶洶,傳統媒體紛紛采取各種方式進入新媒體,但收效不大。本文通過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比較,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新媒體代替不了傳統媒體,兩者可以揚長避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電視出現時,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上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需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多元化選擇。
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準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而互聯網是沒有壟斷的,它一產生就處在激烈的競爭中。
受眾的差異——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絡媒體是受眾主導型。在網絡媒體那里,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管理的差異——傳統媒體有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網絡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分量重。
內容的差異——網絡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于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種“三審制”沒法在網上實行。總編輯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總編輯看不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要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時效的差異——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絡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新聞。
版面的差異——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絡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概念。
寫作的差異——網絡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標題的制作是大白話,直截了當。
采訪的差異——網絡媒體以編輯為主,少量采訪和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記者花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件,到網上一發,全被人抄走了。
隨著新傳播技術和媒介的涌現,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趨勢發生了變化:“50后”習慣看晚報、“60后”習慣看都市報、“70后”習慣上網站、“80后”和“90后”習慣上開心網等SNS網站,“00后”的閱讀習慣還無從歸納。讀者的閱讀趨勢會一直變化。
其一,從單任務閱讀狀態到多任務閱讀狀態。隨著電腦等多任務工具的出現,多任務操作成為現實,讀者更傾向于采取多任務的閱讀方式,這對報紙、廣播、電視等單一的閱讀狀態造成了沖擊。
其二,從被動閱讀狀態到互動閱讀狀態。傳統閱讀狀態大多是被動的,而借助于新技術互動閱讀成為可能,讀者更喜歡參與其中。
其三,從標準化信息到個性化和定制化信息。在傳統媒體形式下,讀者和受眾得到的基本是標準化、統一化的信息,而新媒體由于成本相對低廉,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分析每個讀者的閱讀習慣,為每個讀者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
其四,更加重視閱讀體驗。新媒體給用戶帶來了越來越豐富的用戶體驗,讀者也更重視閱讀體驗。
首先,互聯網的基本理念是平等。互聯網在初始分配資源時,給每臺電腦分配的資源都是相同的,充分體現了平等的思想和理念,新媒體一出生就代表著平民文化。由于傳統媒體版面和空間的限制,誰掌控了版面誰就掌控了話語權,因此,只有精英才能有話語權,傳統媒體體現的是等級觀念,代表著精英文化和精英意識。
其次,互聯網代表著開放理念。互聯網在設計時秉持著開放的理念,采取的是全部互聯互通的手段,從理論上說,任何一個電腦都能和其他任何電腦聯系和溝通,而傳統媒體則相對封閉。
第三,互聯網體現著互動和包容的精神。互聯網可以方便地實現互動而且可以容納各種言論、各種觀點的展現,而傳統媒體多是靜態的。
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單向性的,精英人士掌控著信息源,掌控著話語權。新媒體的傳播模式是雙向互動性的。信息源和受眾之間的角色逐漸模糊,受眾在一定意義上也成為信息源,例如通過博客和微博等手段,很多受眾成為自媒體。新媒體把大量以前消費不起媒體和信息的潛在讀者轉變為真實的信息消費者。
在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下,媒體和讀者之間以及廣告主和讀者之間都是相對割裂的,媒體很難掌握讀者的特征和偏好,廣告主就更不能清晰地了解讀者了。
傳統媒體的價值鏈包括采編、發行和經營三個關鍵環節,這就要求媒體必須從客戶角度來定位和運營,實現采編、發行、經營和管理之間的良性互動。
新媒體采取的是“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網絡經濟先期成本很高,后期成本低。網絡媒體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設備來搭建平臺和研發先進技術來保障平臺正常運行,當用戶達到一定量時,每增加一個用戶只需要增加一點點設備,這種設備的價格也在下降,用戶數量越多越經濟。而傳統媒體由于印刷成本、落地費等成本巨大,不可能無限制地發展用戶。
傳統媒體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挑戰,但危機也是機遇,傳統媒體應更明確定位、調整方向,穩步發展,就是個多元化、高度綜合化、重新洗牌問題,新媒體的發展不一定意味著傳統傳媒的淘汰,兩者可以和平共處,不過,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傳統媒體應轉換思路,利用新媒體將自己發揚光大,要與新媒體結合,手機報、微博、微信就是嘗試,揚長避短、跟進發展,報紙可以向深度報道發展,《環球時報》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它有個專欄言論寫得好,屬于原創,吸引了很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