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松
唇腭裂是最常見的面部畸形,其發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相關研究表明唇腭裂的發生主要與孕婦懷孕期間食物中營養的缺乏、內分泌失調、病毒的感染等相關因素有關。由于唇腭裂的特殊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外貌,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不便。唇腭裂作為一種先天性疾病,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長,唇腭裂的畸形程度也不斷的發生變化。唇腭裂對患者的影響較大,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唇腭裂手術多數是在患者幼兒時期所進行的,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患者也在不斷的生長發育,上頜骨后出現一定程度的發育不良,從而造成牙咬合紊亂等畸形。為了探究上頜骨的發育是否與唇腭裂手術有直接的關系,本研究特選取分析了45例成年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資料,并將其與45例同齡正常人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45例成年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26.9±1.65)歲;均接受過唇腭裂修復手術,未接受過唇腭裂手術之后的相應矯正畸形的手術。對照組選自來本院就診的其他疾病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齡(28.3±1.54)歲;選取標準:(1)所選其他疾病患者面部無畸形、唇部與頰部的比例對稱、牙齒排列正常;(2)從未接受過面部的相關手術,無唇腭裂病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樣本均采用X型定位頭影測量專用X線機。按標準化條件拍攝頭顱側位X線片,測量相關標志點。詳細標志點見圖1。
1.3 測量項目 選取必要測量項目,包括:前顱底長(∠SNA)、顱底-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等12項(詳見圖2、表1)。

圖1 測量標志點

圖2 測量項目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呈正態分布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測量項目比較(s)

表1 兩組測量項目比較(s)
組別 ∠SNA(°)∠SNB(°)∠ANB(°)∠SNGn(°)∠SND(°)觀察組(n=45)75.00±4.79 73.90±3.86 1.10±0.77 73.90±4.41 1.00±2.08對照組(n=45)80.30±2.81 76.60±3.01 3.90±1.57 75.40±3.33 2.41±1.7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3 0.072續表1組別 Na-Pa(°)Na-Fh(°)Np-Fh(°)Po-Nb(mm)∠Pa-N-B(°)∠Ba-N-Pog(°)APDI觀察組(n=45)-0.01±0.16 81.40±5.93 81.30±4.23 1.90±0.86 55.60±3.05 56.70±3.33 91.50±10.11對照組(n=45)8.30±4.50 86.70±3.44 82.90±3.88 0.06±0.76 56.40±3.19 56.40±3.39 79.60±3.25 P值 0.000 0.000 0.065 0.000 0.227 0.673 0.000
2.1 兩組相關測量項目比較 觀察組∠SNA、∠SNB等多項指標均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上頜骨畸形程度比較 觀察組的目測上頜骨畸形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目測上頜骨畸形程度比較 例(%)
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是先天性腭裂的一種,是發生在腭部最常見先天性畸形,口面裂的一種。腭裂不僅有軟組織畸形,大部分腭裂患者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組織缺損和畸形,影響頜面部的正常生長發育[4]。醫學界普遍認為頜面部發育受許多因素所影響,如孕婦懷孕期間所受外界刺激、遺傳基因、后天意外等,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對于唇腭裂患者上頜骨發育畸形,醫學界目前有3種看法:(1)胚胎時期,胎兒接受了相關刺激,影響了上頜骨的正常發育,導致了畸形;(2)因為患者早期接受了創傷性手術,由于手術的原因,造成了上頜骨發育不正常;(3)認為在胚胎時期的某些先天因素是影響上頜骨的發育的主要原因,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手術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這種先天性因素對頜面部發育的影響[5-6]。單側完全性唇腭裂嚴重影響患者外貌,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嚴重的不便,且容易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創傷[7]。因此,弄清楚頜面部發育發育畸形的原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本研究對45例成年患者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手術后上頜骨的形態特征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觀察組∠SNA、∠SNB等8項指標均較對照組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異常,提示了不同程度、不同表現形式的上頜骨發育受限。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1)由于手術的原因,在手術區域內廣泛的出現了瘢痕,這些瘢痕通過一種纖維附著在顎骨上。由于瘢痕的附著對患者的顎骨產生了一定的張力,這種張力能使牙槽骨在發育時出現一定的移位,從而縮窄了患者上頜骨的寬度。(2)術后患者會有一部分顎骨裸露在外,這些顎骨由于缺乏營養,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頜骨的正常發育。有研究表明,缺失了一側黏骨膜的狗,上頜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縮窄,且缺失面積越大,頜骨縮窄程度越大。(3)對上頜骨發育影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手術[10],本研究中接受了手術的唇腭裂患者,有44例上頜骨均出現了發育不良的情況,正常對照組只有1例上頜骨發育不良,表明先天性發育的因素仍是影響腭裂患者上頜骨發育的重要因素[10]。韓龍等[11]的報道表明,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手術表現出對患者上頜骨生長的抑制,使本來應該因為手術后唇部壓力過大而應表現出的唇腭裂患者,上頜骨垂直方向上的代償性生長消失,影響了上頜骨的正常發育,最終導致其上、下面高與全面高比例較正常對照組面形變得更加不協調。此外馬丹丹等[12]人亦有相似的報道。
綜上所述,患者由于患有單側完全性唇腭裂,因此上頜骨先天存在一定程度的畸形,通過與正常對照組對比相應測量項目發現: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手術抑制了上頜骨的生長,影響了患者上頜骨的正常發育,最終導致了上頜骨形態較正常人有較大的區別。
[1]王楊洋,信燕華,馬堅,等.早期心理干預對唇腭裂患兒父母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3,31(4):372-375.
[2]李宏權,楊育生,王國民,等.三維測量分析單側完全性唇腭裂術后成年患者的上頜骨形態[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10(6):492-499.
[3]余錦豪,唐小山,楊華偉,等.上頜骨形態三維測量的初步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6):409-415.
[4]朱文超,石冰,鄭謙,等.腭裂整復時間對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顱頜面形態影響的差異性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2,30(1):68-72.
[5]李錦峰,周洪,任戰平,等.正畸-正頜聯合防治唇腭裂術后牙頜面畸形[J].中國美容醫學,2009,18(3):307-310.
[6]劉帥.區段性牽引成骨治療唇腭裂繼發上頜骨畸形[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2,26(1):55-58.
[7]朱文超,石冰,鄭謙,等.腭裂整復時間對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顱頜面形態影響的差異性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2,30(1):68-72.
[8]王華,鄧曉慧,付升旗,等.上頜骨的曲面重組技術重建及可視化觀測[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1):5-8.
[9]溫立婷,喬莉,陳福權,等.贗復體鈦網同期植入修復上頜骨切除后眶面部缺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21):3968-3974.
[10]施赟杰,紀榮明,黃會龍,等.上頜竇底提升術相關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3,14(3):139-142.
[11]韓龍,范宇,王玉龍,等.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治療進展[J].河北醫藥,2013,1(18):2832-2834.
[12]馬丹丹,徐寶華,張凌.Sagliker綜合征顱頜面形態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2,47(1):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