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鐘紅莉 呼欣榮
1.延安市人民醫院產科 陜西延安 716000 2.榆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 陜西榆林 718000
控制胎頭娩出速度臨床效果分析
王菲菲1鐘紅莉2呼欣榮1
1.延安市人民醫院產科 陜西延安 716000 2.榆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 陜西榆林 718000
目的:將控制胎頭娩出速度在臨床中應用,使會陰裂傷的發生率降低,減少會陰側切率,促進自然分娩.方法:將我院2012年11月-2014 年5月陰道分娩采用改良式會陰保護助產的初產婦300例設為觀察組;抽取同期采用傳統式保護會陰助產的初產婦300例設為對照組,對比效果。結果:研究組I度裂傷、會陰側切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II度裂傷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控制胎頭娩出速度分娩可降低會陰裂傷的發生率,減少會陰側切率,且不增加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
分娩;控制胎頭;會陰
近年來,剖宮產在我國大中城市呈逐年上升趨勢,有的高達40%-50%[1]。其弊端也逐漸引起全婦產科人的重視,為了促進自然分娩,減少母嬰損傷,進一步提高產科質量,延安市人民醫院產科2012年開展了控制胎頭娩出速度娩出胎兒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醫院住院的單胎、足月、頭位、無頭盆不稱、第二產程延長、胎兒窘迫、巨大兒、會陰異常、妊娠合并癥等異常情況經陰道分娩的初產婦600例根據產婦及家屬自愿分為研究組300例采用控制胎頭娩出速度保護會陰,對照組300例采用傳統會陰保護。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當胎頭撥露使陰唇后聯合緊張時,開始保護會陰。具體方法是:在會陰部鋪蓋消毒巾,接產者右肘支在產床上,右手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利用手掌大魚際頂住會陰部,每當宮縮時應向上向內方托壓,左手同時應下壓胎頭枕部,協助胎頭俯屈和使胎頭緩慢下降。宮縮間歇時,保護會陰的右手稍放松,以免壓迫過久過緊引起會陰水腫,當胎頭枕部在恥骨弓下露出時,左手按分娩機制協助胎頭仰伸。待雙肩娩出后保護會陰的手方可放松。[2].
1.2.2 研究組:采用控制胎頭娩出速度方法:胎頭撥露約2x3cm大小時,刷手上臺,準備接生。當陰唇后聯合緊張時,不再以手掌保護會陰,而是以單手控制胎頭娩出的速度,用左手拇指與食指輕壓胎頭,幫助胎頭俯屈,使其以最小徑線緩慢下降。并讓產婦在宮縮時緩慢、持久、均勻的向下屏氣用力,宮縮間歇期放松,使胎頭以每次宮縮<1x1cm的速度增大,如此反復,待胎頭著冠,讓產婦在宮縮間歇期緩慢、均勻用力,宮縮時張口哈氣或做吹蠟燭動作,左手繼續控制胎頭娩出的速度,讓產婦在宮縮間歇期娩出胎頭,會陰處不再施以外力的保護,緩慢地娩出雙頂徑、胎頭,娩出雙頂徑時要緩慢,并無需刻意協助胎頭仰伸,待其自然娩出后左手迅速擠凈口鼻粘液,不急于娩肩,等待下一次宮縮。宮縮時助產士用雙手托住胎頭,并囑產婦再次均勻用力,娩出前肩,娩肩時注意不要用力下壓,以免增加會陰裂傷程度,娩出前肩后,雙手托住胎頭輕輕上抬緩慢娩出后肩。
1.3 會陰裂傷的評定標準[3]會陰完整:會陰部皮膚及陰道粘膜完整無裂傷;I度裂傷:僅有會陰皮膚,陰道入口粘膜撕裂,未達基層,出血不多;II度裂傷:裂傷達會陰體基層,肛提肌及筋膜可有不同程度的裂傷,有時沿陰道后壁兩側溝往上延伸,致使陰道下段后壁呈舌狀游離,更嚴重時可達陰道穹窿部,但未損傷肛門括約肌;III度裂傷:皮膚、粘膜、盆底肌肉及部分或全部肛門括約肌裂傷,甚至包括直腸前壁。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2和t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會陰側切與裂傷的比較
研究組會陰側切與裂傷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會陰側切與裂傷比較
傳統的助產理念認為若不進行會陰側切或會陰保護,可能導致產婦會陰的重度撕裂,卻忽視了在產程中指導產婦適時用力的重要性。控制胎頭娩出速度是在產程中不施以外力和干預的情況下,通過與產婦的溝通,使其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并在第一產程末期就教會產婦屏氣用力與張口哈氣、吹蠟燭動作的方法,使產婦在產程中良好的配合助產士,特別是第二產程的有效配合,從而經過自身的努力使胎兒自然地、緩慢的經陰道娩出的過程。
控制胎頭娩出速度分娩不主張會陰側切,只有在產婦會陰彈性差或有炎癥、水腫,胎頭過大很可能造成嚴重的會陰裂傷以及母兒有合并癥、并發癥需盡快結束分娩,確保母嬰安全情況下行會陰切開[4],從而降低了會陰側切率,而且其良好的產程中支持性護理和心理干預,使產婦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會陰裂傷的發生,最大程度的保護了會陰的完整性,極大減少了產婦的痛苦,減少了出血與感染的機會,也減輕了助產士的勞動強度,體現了人性化分娩與優質護理的主題,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郭斌宏,徐玉華.全程式人性化導樂分娩模式的實施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5):1377-1397
[2]謝辛,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0-181
[3]凌蘿達,顧美禮.難產﹝M﹞.修訂版.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157
[4]胡金菊,顧春美,談長娣等.無保護接生105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2013.22(35):3946-3947
R714
B
1009-6019(2014)09-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