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唯行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 山西太原 030012
蛛網膜下腔麻醉與連續硬膜外麻醉用于鎮痛分娩的比較分析
郭唯行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 山西太原 030012
目的:分析蛛網膜下腔麻醉與連續硬膜外麻醉用于鎮痛分娩的臨床療效。方法: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92例產婦進行治療分析,并隨機分成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對照組患者給予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鎮痛,觀察兩組產婦的情況。結果:鎮痛期間兩組VAS評分均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降低的更明顯(P<0.05);觀察組的鎮痛起效時間為(120.2±37.1)s,對照組鎮痛起效時間為(520.1±133.2)s。兩組產婦分娩鎮痛起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用于產婦鎮痛分娩,效果可靠,對產婦及新生兒身體恢復有好處,是目前理想鎮痛方法。
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連續硬膜外腔;鎮痛分娩;分析
在產婦分娩的時候,感覺劇烈疼痛的產婦占50%,中等疼痛占35%,輕微疼痛占15%。疼痛會導致產婦交感神經產生興奮,同時會使得兒茶酚胺類物質的釋放量增加,因此會導致產婦的宮縮抑制及其子宮血管收縮。另外,產婦疼痛會導致母體出現過度的換氣的情況出現,因此會導致呼吸性堿中毒,還會增加血紅蛋對氧的親和力,較少向胎兒釋放氧氣的量。另外,屏氣還會導致母兒低血癥的情況出現,最終會產生產婦的產程延長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等情況出現。為了能夠取得良好的妊娠結局,并有效減輕產婦的分娩疼痛感是目前臨床上所關注的話題[1]。如果能夠有效鎮痛,一方面可以有效減輕產婦的痛楚折磨,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促使產婦恢復體能[2]。為探討鎮痛分娩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顧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對于產婦的臨床處置情況,現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收集太原市婦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間產科入院的產婦92例。其中年齡21~35歲,平均(26.8±3.4)歲,體質量62 ~84kg。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初產婦且孕期均>34周,經臨床診斷排除妊娠合并癥、無宮縮乏力現象且經超聲檢查胎兒情況均屬正常。按照孕產婦的入院順序將全部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年齡21~33歲,平均(27.2±4.0)歲,體質量62~82kg。對照組42例,年齡22~35歲,平均(26.4±2.8)歲,體質量62~84kg。兩組產婦年齡、體質量、孕期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方法為觀察組于宮口開大2~3cm時開始鎮痛,孕婦取右側臥位,取L2-3間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將25號腰穿針經硬膜外穿刺針穿刺入蛛網膜下腔,注入羅哌卡因2.5mg,芬太尼2.5 g,取出腰麻針,置管于硬膜外腔,由硬膜外導管接孕婦自控鎮痛泵(PCEA)以0.1%羅哌卡因+芬太尼2 g/ml混合液作為背景量,腰麻后半小時開始注入6~8ml/h,自控鎖定15min,每小時限量15ml,宮口開全后停止注藥[3]。
對照組患者給予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鎮痛,方法為對照組于宮口開大2~3 cm時開始實施硬膜外麻醉,選擇L2-3或L3-4進行穿刺,先注入1.5%鹽酸利多卡因3 ml,觀察5 min,無脊麻或藥物注入血管內征象后,給予0.1%羅哌卡因+芬太尼約10 ml作為首選劑量,阻滯平面控制在T10以下,20 min后接電子鎮痛泵,以5 ml/h的速度持續泵入,直至鎮痛效果滿意[4]。
1.3 觀察指標分別于給藥前、首次給藥后5min、10min、30 min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同時,記錄產婦的鎮痛起效時間和鎮痛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VAS評分比較鎮痛期間兩組VAS評分均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降低的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給藥后給藥前給藥后5min給藥后10min 30 min*觀察組508.1±1.10.8±1.1*0.4±0.2*0 428.3±1.26.2±1.24.0±1.11.8±1.1對照組
2.2 鎮痛起效時間觀察組的鎮痛起效時間為(120.2±37.1)s,對照組鎮痛起效時間為(520.1±133.2)s。兩組產婦分娩鎮痛起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兩組產婦的BP,HR,RR均末出現明顯變化;均無惡心和嘔吐發生。觀察組和對照組中分別有14例和5例瘙癢發生,無需抓撓或特殊處理。
分娩過程中陣發性宮縮的劇烈疼痛謂之產痛。長時間的產程疼痛將嚴重影響產婦的情緒,消耗體力,并可能因宮縮乏力引起產程延長,造成胎兒宮內窘迫等,將不利于順產。此外,產婦的疼痛反應可以降低子宮胎盤的血流量,使得胎兒出現缺氧的現象,導致產婦過度緊張,分泌過多的神經介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子宮的收縮,延長產程。如何為產婦提供安全舒適的、至少是能夠耐受的鎮痛方法,使產婦能夠忍受疼痛順利分娩,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的各項研究表明良好的分娩鎮痛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產婦分娩的疼痛和恐懼,產婦可行走,在不延長產程的同時,有助于增加胎盤血流,減少胎兒缺氧的風險。臨床上想要達到的分娩鎮痛效果是:對母嬰的影響均比較小,見效快,便于給藥,可以有效鎮痛;不阻滯運動;產婦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并能夠配合整個分娩過程。對產婦給予羅哌卡因聯合芬太尼聯合鎮痛的方法,其可以快速見效、止痛效果理想,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在運動阻滯以及血流動力學方面均影響較小。
采用羅哌卡因和芬太尼蛛網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聯合鎮痛通過臨床觀察能滿足要求。羅哌卡因屬于長效酞胺類局麻藥之一,其對中樞神經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都比較小,并且不影響子宮的胎盤血流情況。芬太尼屬于人工合成的鎮痛藥物,主要是作用在脊髓膠質區,將脊髓后的角膠質層痛覺阻斷開,傳到通路,并且小劑量的硬膜外注射,對于新生兒的肌張力不產生影響,也不會抑制呼吸。將羅哌卡因和芬太尼配合使用,可以增強鎮痛效果,降低彼此劑量,防止出現不良反應。張秀舉用芬太尼、布比卡因做蛛網膜下腔硬膜外麻醉,觀察300例分娩鎮痛,觀察組無疼痛及基本無痛達299例,觀察組活躍期明顯縮短,剖宮產率下降,認為分娩鎮痛安全有效。對母嬰無不良影響。加用芬太尼2mg/L的目的是增強0.125%羅哌卡因的鎮痛效果。賈亞楠等[4]研究顯示羅哌卡因用于分娩鎮痛時對縮短產程有一定的幫助,今后的研究應該對此展開進一步的驗證,以最大限度地縮短產程,同時減少部分產婦因不能忍受疼痛而選擇剖宮產的概率。另外的結論顯示,當用于分娩鎮痛時,羅哌卡因對產婦和嬰兒的影響幾乎是不存在的,可以安全使用。裘麗玉等[5]隨機選取55例自愿要求無痛分娩的產婦,實施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并與同期55例未實施麻醉的產婦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兩組產婦生命體征穩定,鎮痛組取得良好的鎮痛效果,與對照組相比,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顯著降低,但是第一產程延長、第三產程延長;分娩方式、新生兒Apgar評分及并發癥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說明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鎮痛效果好,對產科質量無影響。本組資料中,觀察組采用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結果顯示,鎮痛期間兩組VAS評分均降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降低的更明顯;觀察組的鎮痛起效時間較對照組鎮痛起效時間明顯縮短,說明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鎮痛能夠快速有效地減輕分娩產生的疼痛,作用較硬膜外鎮痛確切。
總之,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麻醉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分娩鎮痛,對產婦的影響輕微,是一種安全的分娩鎮痛方式。
[1]邵曉青,馬立新,馬駿.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蛛網膜下腔分娩鎮痛的半數有效濃度[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9):755-757.
[2]王曉芳.羅哌卡因聯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116-117.
[3]施鑫鋒,王沖,朱菊玲,等.羅哌卡因-芬太尼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用于分娩鎮痛42例效果觀察[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5(5):351-352.
[4]賈亞楠,白華,李明靜,等.羅哌卡因用于分娩鎮痛對產程和母嬰的影響[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4,6(4):39-42.
[5]裘麗玉,楊曉麗.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用于分娩鎮痛55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5):100-102.
R714.3
B
1009-6019(2014)09-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