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萍張朝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 廣東廣州 510080
品管圈活動對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的影響
陳愛萍張朝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 廣東廣州 510080
目的:用品管圈手法探討進行科學安全輸液管理方法,降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方法:由8位護理人員組成品管圈,采用各種品管手法分析輸液排序不合理的原因,制定相對應的對策并實施。結果:品管圈活動可發現并解決輸液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活動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大大降低。結論:品管圈活動能有效降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
品管圈;輸液排序
靜脈輸液是種重要的給藥方式,也是臨床上治療和搶救患者的一個重要手段[1]。臨床護士在輸液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藥物的特點,合理安排用藥順序。當執行輸液的護士無法確定輸液順序時應向醫生詢問確定后執行。輸液排序不合理是指靜脈輸液期間因護士藥物知識缺乏、患者欠費、外出檢查等各種原因而導致用藥順序得到沒有優化的現象。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是指同一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相類似的基層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2]。品管圈活動運用頭腦風暴,全員參與,全員發言,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改善自己工作環境。品管圈活動是否能夠有效地發現并改進輸液護理的不足,從而降低輸液排序不合理的發生率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
1.1 調查方式以內科5個病區為試點,通過對同一時間段不同性質補液大于或等于3種藥物的輸液巡視卡抽查,重病或搶救等特殊情況除外。圍繞輸液安全問題對現場輸液的巡視卡進行調查,調查時間分別為品管圈活動實施前(2012年6月10日-2012年6月17日)及實施后(2012年9月2日-2012年9月9日)。排序不合理發生率=輸液排序不合理數/總輸液例數×100%。
1.2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品管圈由內科病房8名不同層次的護士組成,每周進行品管圈會議。采用5M選題法的方式確定活動主題,采用特性要因圖分析造成輸液排序不合理的原因,經過圈員討論、現場驗證及調查分析等確定輸液排序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按"5W1H"制定對策表并實施。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X2檢驗,比較品管圈活動前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是否有顯著改善。
品管圈活動前,現場輸液的71張巡視卡,輸液排序不合理34張,占47.89%。品管圈活動后,現場輸液的69張巡視卡,輸液排序不合理7例,占10.14%。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x2檢驗,結果顯示: X2=16.37>3.84,P<0.05,可認為改善前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比較
輸液的準確性,是患者最關注的輸液安全問題[3]。臨床中患者往往不是單一的病癥,往往需要多種藥物靜脈輸入。合理的輸液順序不僅達到最大的藥效,且每天相對固定的輸液順序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疑慮。而在臨床工作中個別護士對患者疾病知識與藥物知識的缺乏,很可能出現不能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用藥順序,不能將有藥物配伍禁忌的藥物隔開使用,從而延誤患者的治療。品管圈的圈員都是臨床一線護士,輸液等護理工作的實施者,對輸液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比較了解。在每周的品管圈會議上,她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提出更多的改善意見,這種愉快的工作環境更有利于開發組員無限腦力資源。在品管圈活動中,通過對"人、物、法"三方面進行層層分析找到問題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優化輸液流程、加強藥物知識培訓等措施。通過實施對策,降低輸液排序不合理發生率。
在品管圈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發現:品管圈活動可促進護患溝通,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同時,品管圈的開展能讓臨床護士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她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
[1]董雅華,劉杰,牛青.靜脈輸液查對環節存在的安全問題與對策.中國現代藥物運用,2011,5(5):253-254.
[2]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0:2.
[3]汪暉,徐蓉.住院病人靜脈輸液安全需求調查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7,12(24):2233-2235.
R472
B
1009-6019(2014)09-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