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
貴州省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安順 561000
血常規檢查結果在常見傳染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劉小麗
貴州省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安順 561000
目的:研究血常規檢查結果在常見傳染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本市西秀區人民醫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間進行血常規檢查的160例患者,對其進行確診病例分組,一共有四個組別。另外選取一組40例正常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余四組具有病例確診為觀察組,針對五組患者的血常規監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血紅蛋白、血小板、血液涂片以及淋巴細胞水平時采用送樣進行專業分析。結果:經血常規檢查以及病例確診,第一組白細胞水平偏低;第二組患者的血小板數目降低,大多數的白細胞中可見異型的淋巴細胞<15%;第三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數目減小,且部分病例的血液涂片可直接觀察到瘧蟲;第四組患者淋巴細胞水平顯著升高,異型淋巴細胞較常見>15%。結論:采用血常規檢查可以對患者的瘧疾、傷寒、HFRS以及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診斷和鑒別價值,值得臨床的重視研究。
血常規;常見傳染病;鑒別;診斷
在醫學領域,血常規結果對瘧疾、傷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腎綜合征出血熱等傳染病的診斷鑒別有積極的影響,而上述所說的四類傳染性疾病都具有發熱的癥狀,診斷時很容易將其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扁桃體發炎等,從而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1]。選取本市西秀區人民醫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臨床確診患者160例,對患者進行了血常規特征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市西秀區人民醫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間進行血常規檢查的160例患者,第一組為傷寒病組,其中男性占23例,女性占17例,平均年齡為(37.2±11.3)歲;第二組為HFRS組,男性占19例,女性占21例,平均年齡為(38.1±11.8)歲;第三組為瘧疾組,男性占22例,女性占18例,平均年齡為(37.1±11.4)歲;第四組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男性占20例,女性占20例,平均年齡為(36.9±11.3)歲;對照組正常患者,男性占17例,女性占23例,平均年齡為(37.8±11.2)歲。幾組患者之間,性別、年齡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進行檢查之前需空腹抽取血液,將患者抽取的血液制樣,主要采集患者的靜脈血液和末梢樣本,然后送至醫院檢驗科使用專業儀器進行檢測,運送過程中注意樣本的清潔性。檢測時使用專業的儀器對患者的血常規進行檢查,并且對其結果進行臨床分析。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觀察,主要針對患者的末梢、靜脈血液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經血常規檢查以及病例確診,第一組白細胞水平偏低;第二組患者的血小板數目降低,大多數的白細胞中可見異型的淋巴細胞<15%;第三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數目減小,且部分病例的血液涂片可直接觀察到瘧蟲;第四組患者淋巴細胞水平顯著升高,異型淋巴細胞較常見>15%,見表1。

表1 血常規檢測與對照組的對比結果
瘧疾、傷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腎綜合征出血熱等傳染病在臨床中都具有發熱的癥狀,并且在早期的特征都不典型,使得在診斷上很容易誤診為一般的感染性疾病。通過對上述提到的傳染性疾病和一般的感染性疾病的血常規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對比,上述的四類傳染病和常規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血常規改變,所以,血常規檢查可以為診斷提供有效的依據,確認患者是傳染性疾病還是通常的感染性疾病[2]。
通過對上述的四類傳染性疾病進行血常規分析,傷寒患者的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者略偏低。由于傷寒患者白細胞計數趨于正常或略微減小,所以白細胞減少不能成為確診的一個因素,但是EOS消失或者減少可以作為確診的一個因素,這是因為傷寒桿菌使中性粒細胞與EOS分布異常或破壞,從而造成了白細胞減少和EOS減少[3]。
瘧疾患者血小板計數輕微的減少,紅蛋白輕微減少,多數的病例血涂片可以直接發現瘧原蟲環狀體或者大滋養體。瘧原蟲使單核巨噬系統的功能亢進,能對成熟的紅細胞、血小板造成損傷和破壞,從而引起患者輕度貧血。由于外周血瘧原蟲密度比較低,檢測極易漏檢,所以在臨床中懷疑是瘧疾患者可以結合血常規結果做瘧原蟲抗體檢測來進一步的確診[4]。
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的血小板明顯減少,大多數的患者的血涂片可以檢測出異淋,主要是因為病原體和毒素直接作用于骨髓,造成巨核細胞生成減少和成熟障礙,從而使血小板生成數量降低,再者病原體和毒素可以直接的對血小板進行損耗,使血小板的數量下降。異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漢坦病毒引起T淋巴細胞強烈反應,使得細胞的形態出現變化,所血小板減少和異淋比值升高是腎綜合征出血熱的典型特征。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的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異淋比值升高,淋巴細胞的比值升高。異淋比值升高主要是因為EB病毒感染B細胞,進而造成T細胞出現強烈的翻譯,所以使周圍的血中出現異淋。所以異淋比值升高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血常規典型的特征。
綜上所述,血常規檢查內容多,經過醫院的專業分析還要結合臨床表現和血常規的結果綜合對病情進行確診,可見血常規結果對傳染性疾病的鑒別有重要的作用。
[1]劉輝平.血常規結果在常見傳染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32:56-57.
[2]孫小林,汪惠寧,王亞麗.CDFI在常見陰囊內容物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1817 -1819.
[3]董世存.突發傳染病疫情現場流調與智能分析系統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2009.
[4]張莉.C-反應蛋白和血常規測定的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12,36:93-94.
R446.1
B
1009-6019(2014)09-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