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岑涔
湖南省東安縣中醫院 湖南東安 425900
多孔鉭棒植入治療股骨頭壞死臨床療效觀察
羅岑涔
湖南省東安縣中醫院 湖南東安 425900
目的:探究多孔鉭棒治療股骨頭壞死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門診以及住院部6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單純髓心減壓加打壓植骨治療,實驗組采取髓心減壓加多孔鉭棒移植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觀察記錄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且傷口愈合良好,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髖關節功能評分,實驗組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提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多孔鉭棒植入治療股骨頭壞死可明顯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多孔鉭棒;植入;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骨科常見的疾病,其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尚且不清,主要是由于使用激素、酗酒、放射治療、創傷、結締組織疾病及無明確誘因的特發性股骨頭壞死而引發的股骨頭局部血管受損,進而使得患者骨質缺血、壞死、變性、股骨頭坍塌以及骨小梁斷裂等,髖關節功能發生障礙。股骨頭壞死好發于中青年,若治療不及時或無效,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股骨頭早期可通過骨掃描以及MRI確診,治療措施也很多,例如髓心減壓、骨移植以及關節置換等[1]。目前,多孔鉭棒植入已經大量應用于治療股骨頭壞死,其可通過對股骨頭軟骨下骨提供生物力學支持以及對壞死區域提供再血管化途徑治療骨壞死。我院對6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多孔鉭棒植入治療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現將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門診與住院部6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1例,其中實驗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26歲~51歲,平均年齡(38.3 ±3.9)歲;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齡27歲~50歲,平均年齡(39.4±2.9)歲。手術前所有患者均有髖關節疼痛,關節功能發生障礙,跛行。術前所有患者都進行正側位X線與CT檢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手術方法
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進行髓心減壓加打壓植骨治療,患者常規麻醉后,消毒鋪巾開始手術。切開患者壞死部位,取同側髂骨皮質松質骨修成0.30cm×0.30cm骨粒和BMP人工骨粒混合,透視下在壞死區殘腔內放入骨粒,填滿殘腔,放置引流管,最后依次關閉切口,行常規術后處理。
1.2.2 實驗組手術方法
實驗組所有患者進行髓心減壓加多孔鉭棒移植治療,患者取臥位,股骨近端外側行2.50cm小切口,在透視指引下,將3.20mm導引針向位于股骨頭前上方的壞死區域中央方向鉆入,距離股骨頭軟骨下大約5.0mm處停止,確定髓心減壓軌道線。在透視引導下采用8、9、10mm空心鉆擴大釘道至軟骨下區,并徹底清除掉釘道中骨屑,取壞死組織活檢,再將導針拔出,測深攻絲,保持和釘道方向一致旋入假體,透視確認其進入到軟骨下區并使鉭棒尾部稍龕入側方皮質內。關閉切口,行常規術后處理。
1.3 療效評定指標
根據Harris進行評分[2],評估患者手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滿分為100分,包括功能47分,疼痛44分,活動范圍5分,畸形4分。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均由我院數據處理中心專門人員進行,保證數據真實性與科學性。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得出清潔數據采用四方表格法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無感染發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n;min;ml;d)
2.2 術后根據Harri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分,評估其髖關節功能,髖關節功能恢復明顯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具體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rris評分比較(n)
股骨頭壞死多發于青壯年,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是由于股骨頭血運遭到破壞、髓內壓增高以及股骨頭下支撐力不足而導致。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無效,80.0%的患者在5年內將出現股骨頭坍陷[3]。因而,早期診斷、保留股骨頭、重建血運極其重要。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采用多孔鉭棒治療股骨頭壞死越來越盛行。多孔鉭棒是由純鉭制成,直徑10.0mm,長度70.0mm~130.0mm,以5.0mm遞增。金屬鉭與其氧化物對人體身體健康無不良影響,是外科手術植入的最理想材料,已用于心臟起搏器、血管夾、人工關節以及關節周圍填充假體等方面[4]。其頂端為半球形,這種設計可產生抵抗壓力與支撐軟骨下骨。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利于骨組織迅速長入,增強壞死區域的再血管化。其大小和人體腓骨相接近,強度是軟骨下骨的9.30倍,可承受生理負荷與軟骨下骨產生有效的支撐,并極少產生應力遮擋[5]。多孔鉭棒植入術比較簡單,與股骨頸骨折三翼釘固定術類似,操作步驟為定位、插入導針、擴展釘道、測深度、攻絲以及植入多孔鉭棒。本文研究發現,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治療股骨頭壞死,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證明多孔鉭棒植入治療股骨頭具有手術時間少、術中出血量少以及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對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實驗組治療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提高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證明多孔鉭棒治療股骨頭壞死有利于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多孔鉭棒治療股骨頭壞死具有手術時間少、術中出血量少以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且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明顯得到改善,值得臨床應用以及推廣。
[1]朱偉南,葉青合.多孔鉭棒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研究現況[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4):711-713.
[2]柴雷子,丁亮,薛鋒等.多孔鉭棒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文獻回顧[J].醫學綜述,2014,20(4):714-716.
[3]康立新,溫冰濤,王洪彬等.多孔金屬鉭棒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近期療效觀察[J].臨床骨科雜志,2011,14(1):25-28.
[4]張勁松,楊述華,許偉華等.多孔鉭棒植入微創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近期療效[J].中國骨腫瘤骨病,2011,10(2):155-158.
[5]蔣羽清,周棟,王禹基等.多孔鉭棒置入聯合髓芯減壓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的臨床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 (11):43-45.
R684.7
B
1009-6019(2014)09-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