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軍 楊媛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 山東濟南 250022
PFNA與LCP在股骨轉子下長段粉碎性骨折的應用
張立軍 楊媛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 山東濟南 250022
目的:探討PFNA和LCP治療股骨轉子下長段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的股骨轉子下長段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隨即將50例患者分為PFNA治療組和LCP治療組,每組患者25例。兩組患者手術之后隨訪一年以上,將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對比。結果:LCP治療組中,術后發生傷口感染1例、發生骨不連2例,平均愈合時間為9.74個月;PFNA治療組中,在手術過程中發生轉子部骨質劈裂1例、術后發生傷口感染3例、發生骨不連1例,平均愈合時間為7.46個月。結論:對于股骨轉子下長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療上,將使用PFNA進行治療,將骨折端進行閉合固定;對于骨折線延伸至轉子部、骨折端過于粉碎、病理性骨折和合并有骨質疏松的患者,使用LCP法比較好。
PFNA;LCP;股骨轉子下長段粉碎性骨折
轉子間骨折是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最為常見的。在治療股骨轉子下骨折時傳統的方式失敗率非常高,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認識到股骨轉子下骨折的治療方法、生物力學以及預后等諸多方面都與股骨轉子間的骨折不同,從而發明了PFNA和LCP的治療方法[1],本文就探討一下這兩種方法療效,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間,收治的股骨轉子下長段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經患者本人同意,隨即將50例患者分為PFNA治療組和LCP治療組,每組患者25例。其中PFNA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分布在18-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5歲;LCP治療組患者中,男性為17例。女性患者為8例,年齡分布在20-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篩選條件[2]
①沒有重要器官受嚴重損傷的,沒有基礎內科病的患者,②所有的患者都是新鮮骨折,術前進行3~10天的牽引;③必須都是閉合性骨折,④術前檢測患者的凝血功能完好,⑤骨折線延伸至小轉子的距離在5cm-20cm之間;⑥骨折分型為:Russell-TaylorI型;其中包括包括A,B兩分型,骨折線沒有到達股骨轉子部,⑦患者沒有嚴重的股骨髓腔狹窄疾病和骨質疏松癥。
3.手術方法
3.1 PFNA組
在股骨大轉子上方約5cm的地方,切開縱形的5cm左右的切口,將進針點確定在大粗隆頂點的中央區域,然后再將導針穿入插進股骨髓腔,將導針確定在髓腔內部,利用空心鉆開口后,不用進行擴髓,然后確定好確定大粗隆頂點中央為進針點,開口器開口,把導針插入股骨髓腔,C型臂X線機確定好PFNA的直徑,插入髓腔,再將導針拔出,將瞄準器的前傾角調整至15°,利用C型臂X線機的監視植入螺紋導針,讓導針保持在正位片下位于股骨頭的中下1/3處,側位片在股骨頭頸正中,在使用螺旋刀片將其輕輕的錘至深處,將螺旋刀片鎖定,再然后植入PFNA遠端固定螺釘,近端擰入主釘尾帽。利用C型臂X線機透視功能來確定骨折復位,確保PFNA的位置良好,最后將手術切口閉合,如果有需要則要放置引流片,手術完成。
3.2 LCP組
在患者大粗隆的外側沿著股骨的縱向切開5cm的切口,將闊筋膜和股外側肌切到股骨處,在肌腹下使用骨膜剝離器沿著股骨表面向遠側進行分離,沒有必要將骨膜進行剝離。在選擇LCP板時要長度適宜,緊貼著股骨的外側插入,在透視的監控下確定鋼板的位置,骨折復位滿意,在使用導向器分別在骨折的遠近處都鉆進4-5枚自鎖螺釘,然后將手術切口閉合,手術完成。
手術之后要保證患者6小時內絕對臥床,6小時候在臥床的狀態下進行關節活動和股四頭肌等長的收縮鍛煉,術后1周開始部分負重,完全負重則要根據患者的骨折類型以及骨痂生長情況而定。將兩組患者的手術數據做詳細記錄,比如,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隨訪復查情況、了解骨質愈合情況、頸干角的變化情況、和拍攝X光片了解骨盆正位和髖關節等。骨折愈合的臨床指標為叩擊局部無疼痛,骨折愈合的影像學指標是指跨越骨折端的骨痂已經達到骨折端的二分之一,需要同時滿足這兩種指標才表示骨折愈合。手術的愈合時間是指,手術當天至骨折愈合這段時間。頸干角的丟失角度是指健康一側的頸干角和最后一次隨訪時患側兩頸干角間的差值。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下地時間和骨折臨床的愈合時間。在最后隨訪過程中應采用Harris評分,來評估兩組患者的活動能力。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0 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進行了獲12個月的隨訪。隨訪發現兩組患者手術切口均得到愈合,髖關節的痛感明顯得到好轉,沒有出現切口感染、股骨頭壞死、退釘或者其他并發癥。通過記錄發現PFNA組患者和LCP鋼板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的對比:PFNA組的手術時間為45-125min之間,平均手術時間為62.76min,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在60 -560ml之間,平均出血量為150.42ml;LCP鋼板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在45 -165min之間,平均手術時間為72.05min,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在50-500ml之間,平均出血量為165.21ml。兩組手術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對比
兩組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LCP鋼板組和PFNA組完全負重時間對比,骨折愈合時間對比、頸干角差異對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后隨訪時兩組患者的Harris評分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股骨轉子間骨折常發生于老年人群,主要原因時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癥,稍不小心就會導致骨折的發生,且會出現髖內翻的情況,甚至有時候會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內科疾病,所以此類患者的圍術期容易誘發很多嚴重的并發癥。通過手術治療能使得患者的骨折部位得到復位,然后進行固定,讓患者盡可能快的進行自我功能鍛煉,這就要求在早期的手術中確保內部固定牢靠,而且盡量讓手術創口減小。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突破,微創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越來越受到醫生和患者的青睞,恢復速度快,療效顯著。
1、PFNA療法的特點[3]
PFNA抗切出相比于傳統的螺釘系統的穩定要高很多,而且它的抗內翻畸形能力和旋轉穩定性要比普通釘板系統更強。在安裝PFNA過程中,它本身就具有內固定力矩短和手術創口小的特點,能夠承受得住經股骨距的軸向負荷,螺旋刀片不是旋入是直接輕輕擊入里面,所以具有抗塌陷和抗旋轉功能,使髖內翻風險降低,因此患者可以早期進行負重訓練。在使用PFNA內固定的方法治療股骨近端骨折,手術之后的6個小時就可以進行鍛煉,手術后7天便可以進行部分負重訓練,不斷地訓練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2、LCP鋼板的特點及其治療的優勢[4]
其形狀為葫蘆形螺釘孔,一側是動力加壓孔,另一邊是鎖定螺釘孔,能夠作為內固定支架和標準加壓接骨板,安裝時不用將骨膜進行剝離,對于粉碎性骨折部位使用橋接固定的方式。LCP鋼板術中無需塑形,能夠在鋼板近端螺孔直接鉆孔,松質骨螺釘還可以進行位置調整,因此基本不會破壞股骨頭,固定比較牢靠。本次試驗中LCP組的患者都能夠骨性愈合,在LCP組與PFNA組對比是發現兩組的治療效果相似,而且LCP能夠更好的避免頸干角丟失。鎖定螺釘與鋼板鎖定形成一個整體,避免了骨折復位后再位移和螺釘的松動。寬大的鋼板和LCP近端螺釘的鎖定系統就是一個內固定的支架,將旋轉力和剪切力分散到各個螺釘上,維持頸干角,預防髖內翻畸形。
綜上所述,PFNA和LCP鋼板在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時效果都比較理想,LCP治療方法的特點是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等;PFNA治療組的患者能夠早日進行負重訓練,所以恢復的也較快。在治療時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況比如是否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癥,從而更好的選擇哪種方法,以期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1]李海.PFNA與LCP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J].浙江實用醫學,2012,12(2):127-128.
[2]覃小武,韋東,李林峰,蒙向鋮,張海.DHS、LCP與PFNA微創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微創醫學,2013,5(4):47 -48.
[3]胡元武,楊華三,潘洪毅,俞明松,張楊.PFNA、PF-LCP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7(10):481-482.
[4]鄧勇軍,周學文,王強.LCP和PFNA治療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3,13(4):586-587.
R683.42
B
1009-6019(2014)09-0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