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斌 蘇舒
宿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安徽宿州 234000
腹腔鏡膽囊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
秦斌 蘇舒
宿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 安徽宿州 234000
目的:研究并分析腹腔鏡膽囊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方法:選擇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結果:在98例患者中,均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00%,其中32例手術前使用,90例手術后使用,54例術前術后都使用,平均用藥時間為(12.6±1.3)d,患者體溫正常后最長用藥時間為4d。在使用種類與使用頻率方面,98例患者中共使用7類抗菌藥物,包括硝咪唑類、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脂類、林可霉素類,其中硝咪唑類與青霉素類的用量是最大的。結論:在抗菌藥物的使用方面,基本符合臨床用藥標準,但是在用藥品種與用藥時間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保障治療效果,在用藥時,必須要嚴格遵循抗菌藥物使用原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腹腔鏡膽囊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分析
在手術技術的發展之下,腹腔鏡手術已經在膽囊結石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性使用,以前需要開腹進行的手術在現階段下使用腹腔鏡即可完成,與傳統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創傷小、住院時間短、患者術后痛苦小,因此,該種手術方式也受到了患者的熱烈歡迎[1]。部分急診膽囊炎患者在時候腹腔鏡手術法后,往往需要應用抗菌藥物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為了分析腹腔鏡膽囊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現對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總結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年齡為26-74歲,平均年齡為(49.2±3.4)歲,平均用藥時間為(12.6±1.3)d。調查本組患者抗菌藥使用情況,調查內容包括抗菌藥使用類型、使用種類與聯用情況。
在98例患者中,均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00%,其中32例手術前使用,90例手術后使用,54例術前術后都使用,平均用藥時間為(12.6±1.3)d,患者體溫正常后最長用藥時間為4d。在使用種類與使用頻率方面,98例患者中共使用7類抗菌藥物,包括頭孢類、硝咪唑類、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脂類、林可霉素類,其中頭孢類與硝咪唑類的用量是最大的,具體情況詳見表1與表2。

表1 98例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比例

表2 98例患者抗菌藥物聯用情況
對于腹腔鏡膽囊圍手術期患者,使用抗菌藥物可以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根據用藥方式的不同,抗菌藥物的使用包括預防性用藥與治療性用藥兩種類型,預防性用藥多在患者手術開始前2h內用藥,術后72h停止,治療性用藥的使用時間較長,一般為7到10d,在手術前與手術后都需要使用,直至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本組調查結果顯示,在98例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00%,其中32例手術前使用,90例手術后使用,54例術前術后都使用,平均用藥時間為(12.6±1.3)d,患者體溫正常后最長用藥時間為4d,從用藥時間上來看,存在用藥時間過程的情況,很容易出現耐藥菌株。膽囊感染菌株主要為腸桿菌與G桿菌,同時,患者常常存在厭氧菌感染的情況,對于頭孢菌素以及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十分敏感,因此,對于此類患者,常常需要聯合應用頭孢菌素抗菌藥物與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本組患者抗生素使用方法與治療原則相符,但是在用藥起點方面,必須要控制好,否則極易發生二重感染與細菌耐藥的情況,嚴重影響后期的正常治療[2]。
在使用種類與使用頻率方面,98例患者中共使用7類抗菌藥物,包括頭孢類、硝咪唑類等等,其中頭孢類與硝咪唑類的用量是最大的。臨床研究顯示,藥物聯用數量越大,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基于這一因素,在聯合用藥抗菌藥物時,需要以二聯為主,盡量避免患者由于快速抑菌藥與快速殺菌要的聯合應用來產生拮抗效用[3]。
綜上所述,根據對我院腹腔鏡膽囊圍手術期抗菌藥物調查情況顯示,在抗菌藥物的使用方面,基本符合臨床用藥標準,但是在用藥品種與用藥時間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保障治療效果,在用藥時,必須要嚴格遵循抗菌藥物使用原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1]崔嵐,戴志凌,李立.661例單純膽囊切除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的結果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7,(05):577.
[2]古東東,潘濤,徐武夷.重視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01):75.
[3]王睿.臨床抗感染藥物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47.
R978.2+4
B
1009-6019(2014)09-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