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5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李新宇
目的了解我院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我院2010~2012年度收集的5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涉及藥品不良反應,以抗感染類藥物居于首位,其次為中成藥、循環系統用藥。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主要不良反應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為多見。結論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為了減少或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公眾用藥的合理、安全和有效,應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和上報工作。
合理用藥;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有害的反應。隨著新藥的不斷上市及臨床用藥品種的增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正日益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重要措施[1]。現將我院2010~2012年統計的58例藥品不良反應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總結我院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特點及規律,為促進臨床更加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統計我院2010~2012年上報的58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制定的標準進行分析,按照藥品類別、給藥途徑、不良反應級別、累及的器官系統及臨床表現、涉及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品種及患者性別、年齡等進行整理和分析。
2.1 基本情況在58例報告中,男31例,女27例;年齡在12~78歲,患者的年齡與性別分布見表1。在藥品不良反應類型中,一般藥品不良反應 56例(占96.55%),嚴重不良反應1例(占1.72%),新的一般不良反應1例(占1.72%),新的嚴重不良反應0例。

表1 5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年齡和性別分布(n,%)
2.2 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藥物類型按《新編藥物學》(第17版)的藥品分類方法,對涉及藥品不良反應的藥物進行分類統計。58份報告共涉及32個藥物品種,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藥物居前三位的依次為抗微生物藥物、中藥制劑、解熱鎮痛藥物,詳見表2。
2.3 藥品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和因果關系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標準對5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嚴重程度及因果關系的評價,詳見表3。

表2 5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藥品種類分布(n,%)

表3 藥品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和因果關系評價(n)
2.4 給藥途徑由統計結果可知,導致藥品不良反應最多的給藥途徑為靜脈滴注,占總比例數的72%(42/58)。不同給藥途徑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構成比見表4。

表4 58例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途徑分布(n,%)
2.5 藥品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系統及其臨床表現藥品不良反應累及的器官、系統主要以皮膚及其附件最為常見(38例,占65.52%),緊隨其后的是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是預測藥物在未來臨床使用過程中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情況,提示如何用于預防或特殊治療,調整計量、改變攝入方式,甚至停止用藥的重要指征。
3.1 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年齡的關系由表 1可以看出,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是不良反應的高發年齡段。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逐漸減退,藥物在體內的半衰期相對延長,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差,敏感性強,從而更加容易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而在未成年人群中,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很高,未成年人身體各方面機能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是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原因。
3.2 藥品不良反應與給藥途徑的關系靜脈給藥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遠高于其它給藥途徑,可能是因為靜脈給藥時,藥物直接進入人體循環,無肝臟首過作用,血藥濃度較高,對機體的刺激性較強,同時,可能與靜脈給藥的配制、藥液的PH值、藥物濃度、滴注速度、溫度、滲透壓、微粒和內毒素[2]等因素密切相關,應盡可能采取口服給藥的方法。在藥物品種選擇上,應遵循能用一種或兩種藥物達到療效的,盡量不采取多種藥物聯合應用的原則,從而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
3.3 慎重使用中藥制劑中成藥注射劑引起不良反應的病例較為常見[3]。2008年 12月,衛生管理部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注射劑生產和臨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并制定了《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中成藥注射劑所導致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與其本身制作工藝、藥物的質量控制、藥效等很多因素存在密切相關,所以在使用時應謹慎。
3.4 藥品不良反應涉及的組織、器官及系統藥品不良反應涉及的組織、器官及系統損害臨床主要以皮膚、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最為多見[3],由于上述反應臨床易于觀察,如皮膚損害、胃腸反應及發熱抽搐等,患者短時間內反應較為明顯強烈,易于描述。
通過對我院 2010~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分析總結和討論,為臨床醫生合理用藥提供更加詳細可靠的參考和依據。建議醫生在臨床用藥時嚴格掌握用藥指征,明確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合理選擇藥物品種和給藥途徑以及給藥的間隔時間,盡量減少中成藥注射劑的使用,從而提高我院合理用藥水平,并重視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與報告,減少或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
[1] 王一敏,薛偉.我院315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1):192-193.
[2] 劉秋鶴,耿亞.我院2011年藥品不良反應回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39(6):144-145.
[3] 徐莉華.社區醫院門診2005~2010年藥物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39(6):34-35.
R969.3
A
1673-5846(2014)01-0030-02
吉林省四平市第四人民醫院,吉林四平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