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周 劉麗敏 周玉文 白 麗 牟江月 魏亞朋
β-七葉皂甙鈉對雷諾氏病患者血漿一氧化氮、內皮素的影響
李恒周 劉麗敏 周玉文 白 麗 牟江月 魏亞朋
目的觀察β-七葉皂甙鈉對雷諾氏病患者一氧化氮(NO)、內皮素(EDN)的影響。方法擇取雷諾氏病住院患者49例,分為治療組(C組)24例和觀察治療組(T組)25例,C組采用一般內科治療5天,T組在C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β-七葉皂甙鈉治療15天,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漿EDN、NO的變化。結果兩組治療前NO、EDN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NO、EDN均有改善,但T組明顯優于C組(P<0.05)。結論β-七葉皂甙鈉能夠顯著升高雷諾氏病患者血漿NO水平,而降低EDN水平,對雷諾氏病具有一定的治療價值。
雷諾氏病;β-七葉皂甙鈉;內皮素;一氧化氮
雷諾氏病(Raynaud's disease)是一種情緒、寒冷導致的、不定期發生于四肢末端的局部缺血性疾病,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及痛苦。眾所周知,因雷諾氏病發生原因不明且極易反復,治療藥物副作用發生率高,故其治療難度較大。β-七葉皂甙鈉(Sodium sescinate)是中藥天師粟(Awelsonic rehd)的皂甙鈉鹽提取物,可促進ACTH、可的松的釋放。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β-七葉皂甙鈉對雷諾氏病患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內皮素(Endothelin,EDN)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有益探索。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49例雷諾氏病患者均為本院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病例,分為兩組,治療組(C組,未應用β-七葉皂甙鈉治療組)24例,觀察治療組(T組,應用β-七葉皂甙鈉治療組)25例。T組男2例,女23例;平均年齡(36.4±9.7)歲,平均病程(24.3±12.5)個月。C組男1例,女23例;平均年齡(34.1±12.3)歲;平均病程(27.8±13.6)個月。
1.2 納入標準受寒冷或緊張的刺激后,肢端細動脈痙攣,使手指(足趾)皮膚突然出現蒼白,相繼出現皮膚變紫、變紅,伴局部發冷、感覺異常和疼痛等臨床癥狀,常反復發作,嚴重者可發生潰瘍或壞疽,且病因不明[1]。
1.3 排除標準除外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等,除外阻塞性動脈疾病、原發性動脈高壓、神經系統病變、血液異常、職業性創傷、吸煙和藥物等疾病或易患因素。
1.4 方法和檢測指標C組給予維生素B120mg,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T組在C組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β-七葉皂甙鈉20mg(武漢愛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3782),每日一次靜點。壞疽者常規外科換藥處理。患者于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3~4ml,檢測血漿NO、EDN濃度。血漿NO濃度采用硝酸還原法測定,EDN濃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試劑盒由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免研究所生產。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處理實驗數據,均數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NO、EDN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NO、EDN均有改善,但觀察治療組明顯優于治療組(P<0.05)。提示β-七葉皂甙鈉可有效調節血管活性物質,顯著提高NO水平,并降低EDN水平,詳見表1。
雷諾氏病病因不明確,具有季節性、間歇性和反復發作的特點,受到寒冷或情緒等不良刺激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興奮,四肢末端毛細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相繼發生收縮缺血、舒張淤血及充血等病理生理過程[2]。雷諾現象是由手足短暫血流中斷導致的,有研究表明與END升高導致皮膚毛細血管功能紊亂有關[3]。典型雷諾現象為三時相顏色變化:白色時相期(White phase):過度血管收縮和局部血流中斷;青紫期(Cyanotic phase):指/或趾末端局部血液瘀滯,血氧飽和度下降;紅色期(Red phase):雷諾現象發生終止,血流恢復。局部常常發生疼痛或感覺異常,與感覺神經缺血有關。相比較而言,這種局部血管舒縮異常也是多因素參與的。在這些諸多因素中,血管功能障礙發揮的作用甚于血管結構的改變。血管功能的改變可能與肢體末端動脈血管平滑肌的腎上腺素受體對寒冷刺激敏感性升高有關。部分病例顯示,局部釋放的或全身血液循環的血管收縮物質包括END、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和血栓素(Thromboxane)。NO缺乏或減少導致了氧化應激反應也可能參與了一些病變的形成[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ET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ET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
分組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NO(μmo l/ L) END(ng /L)C組 45.63±7.52 53.38±5.62 51.61±7.73 43.44±7.37 T組 47.59±6.63 62.03±5.25*△52.46±7.75 37.13±7.06*△
NO、ET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質,NO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作用,ET則具有強烈的收縮血管、誘發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在正常生理情況下,NO、ET兩者保持相對動態平衡,共同維持血管舒縮功能,而在病理狀態下兩者動態平衡失調,導致血管收縮、內皮損傷[5]。本研究顯示,β-七葉皂甙鈉可有效調節血管活性物質,顯著提高血液循環中NO水平,并降低EDN水平,增強血管彈性,減輕指端缺氧水腫,對雷諾氏病具有一定的治療價值。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900-903.
[2] Jackson CM.The patient with cold hands:understanding Raynaud's disease[J].JAAPA,2006,19(11):34-38.
[3] Rajagopalan S,Pfenninger D,Kehrer C,et al.Increased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nd endothelin 1 levels in secondary Raynaud's phenomenon:implications for 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J].Arthritis Rheum,2003,48(7):1992-2000.
[4] Cooke JP,Marshall JM.Mechanisms of Raynaud's disease[J].Vasc Med,2005,10(4):293-307.
[5] Chatsuriyawong S,Gozal D,Kheirandish-Gozal L,et al. Genetic variance in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Endothelin Genes among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 J Transl Med, 2013,11(1):227.
R747.3
A
1673-5846(2014)01-0206-02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院急診科,河北保定 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