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軍
胰島素泵治療34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郝建軍
目的探討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以我院34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采用胰島素泵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使用胰島素量少于對照組,且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機率低于對照組。結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體內代謝紊亂易誘發(fā)并發(fā)癥的出現,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并及時使用胰島素尤為重要。
胰島素泵;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療效
因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近年來,人們的日常飲食呈現多元化,導致人們誘發(fā)諸多疾病,其中,糖尿病是諸多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臨床治療中,糖尿病患者因其身體代謝紊亂而誘發(fā)并發(fā)癥,據臨床統(tǒng)計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在并發(fā)癥中發(fā)病率極高,目前,醫(yī)學上多使用胰島素對該疾病患者進行干預,我院對3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或胰島素泵治療,探討胰島素泵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治療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34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17例。其中,對照組男9例,年齡30~56歲,平均(46.0± 3.5)歲,女8例,年齡29~57歲,平均(45.0±2.5)歲。研究組男7例,年齡28~54歲,平均(45.0±2.5)歲,女10例,年齡29~55歲,平均(46.0±1.5)歲。Ⅰ型糖尿病11例,Ⅱ型糖尿病9例,具有糖尿病史者7例,身體伴有腹痛者7例。所有患者均多次出現酸中毒,病程為6個月~9年。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胰島素靜脈注入的治療方式,根據每例患者具體情況確定胰島素的注入劑量。常規(guī),首次使用以小劑量為主,當患者的血糖明顯下降后靜脈注入純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與胰島素混合液。經檢測患者的酮體由陽性轉為陰性后采用皮下胰島素治療,同時為加快患者降低血糖的速度,醫(yī)護人員引導其調整日常飲食,以營養(yǎng)支持的前提下選用具有降血糖功效的食物,如芹菜。研究組采用胰島素泵能根據患者的具有情況控制藥液的使用劑量,進而實現持續(xù)將藥液推注入患者的皮下,達到使用簡便、效果迅速的目的。當患者的血糖明顯有所下降后,視患者的血糖指數調整胰島素的使用劑量[1]。構建良好的飲食習慣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積極調整日常飲食能促進其病情好轉。
1.3 觀察指標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糖變化的狀況,采用血糖檢測儀了解患者的血糖指數并記錄,此外,觀察患者酮體由陽性轉為陰性的時間、酮體消失的時間、血糖達標的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7.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選擇(±s)表示,兩組比較進行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了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胰島素泵能有效干預血糖指數,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s),h]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s),h]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血糖達標 酮體轉陰 酮體消失對照組 17 17.02±0.16 23.12±2.10 29.22±3.10研究組 17 16.15±3.18* 20.02±1.10* 26.12±1.16
2.2 療效分析經我院研究后,對照組酮體轉陰時間與酮體消失時間為(23.12±2.10)h、(29.22±3.10)h,而研究組為(20.02±1.10)h、(26.12±1.16)h,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據我院醫(yī)師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胰島素使用劑量具有明顯差異,對照組胰島素使用劑量高于研究組,分析原因,源自研究組使用胰島素泵對藥液進行劑量控制,胰島素泵具有操作簡便、手動控制藥液注入速度和劑量的優(yōu)點,這是靜脈注入藥液無法實現的。
糖尿病一直是我國醫(yī)學臨床常見的疾病,因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飲食多元化,不規(guī)律且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是誘發(fā)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因患者代謝已紊亂,進而促使其誘發(fā)諸多并發(fā)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較為嚴重且并發(fā)率極高,該疾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加重迅速的特點。臨床誘因主要為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促使患者的蛋白質、脂肪與糖代謝出現異常,體內酸堿不平衡,從而引起酸中毒。但不容忽視糖尿病患者的并發(fā)癥,一旦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若未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將會導致患者面臨休克、昏迷,嚴重者還將面臨死亡。回顧性分析,臨床上多采用胰島素對患者進行治療,醫(y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為其制訂治療胰島素治療方案,能及早地控制住患者的血糖,有利于改善身體狀況。隨著醫(yī)學技術的更新與進步,應用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治療手段與方法富有多樣化,如胰島素泵,其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2]。我院研究組患者統(tǒng)一采用胰島素泵控制藥液皮下注入的劑量與速度,具體的操作過程與注意事項為:患者入院后,醫(yī)師根據其病情調整胰島素基礎劑量,基礎劑量將維持至患者出院,因調整基礎劑量會提高患者誘發(fā)其它并發(fā)癥的幾率,所以,若無特殊需要,醫(yī)師一般不要輕易調整基礎劑量。分三個時間段對患者進行胰島素劑量追加,即患者早餐前、午餐前及晚餐前。嚴密觀察患者胰島素泵使用狀況,因胰島素泵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堵管、漏液,為保障患者的治療應及時發(fā)現并更換胰島素泵。規(guī)范扎針的手法,避免扎針過程中出現皮下有血回流入胰島素泵的管道,進而影響胰島素泵內的藥液。此外,若扎針時伴有空洞感將會影響患者皮下注入胰島素的效率,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進而促使患者的血糖再一次升高,加大治療難度。
綜上所述,我院對34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靜脈注入胰島素治療或胰島素泵皮下注入治療均獲取了臨床療效,但因研究組使用胰島素泵能有效控制藥液的劑量與速度,患者的胰島素使用劑量明顯少于對照組,酮體轉陰的時間與酮體消失的時間都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研究組整體療效較優(yōu)。經我院證實胰島素泵對患者治療具有促進作用后,大力提倡各院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治療具有現實意義。
[1] 王艷芳,楊國銘.胰島素泵在糖尿病酮癥中毒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0,3(10):1028-1029.
[2] 劉鳳香.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診治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0,13(10):125-126.
R587.2
A
1673-5846(2014)01-0231-02
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qū)醫(yī)院,內蒙古包頭 01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