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穎 衛 冬 楊惠婷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療效的比較
宋秋穎 衛 冬 楊惠婷
目的探討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采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方法選擇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與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手術。對照組30例采用人工晶體植入加白內障囊外摘除與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手術。就兩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對兩組患者行平均10個月的隨訪,視力恢復及眼壓控制情況兩組均優于術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角膜散光較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與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手術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不同術式;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療效對比
臨床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較為常見,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漸步入老齡化,其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治療過程相對復雜,選擇一種合適的術式對改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就兩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60例(60眼),男33例(33眼),女27例(27眼),年齡44~82歲,平均(62.4±5.6)歲。眼壓在術前高于正常46例,正常24例,均有急性發作史,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其中35眼為Ⅱ級核,25眼為Ⅲ級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與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手術。術前對患者術眼行充分散瞳操作,給予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實施球周麻醉,對眼球行間斷壓迫以使眼壓降低,做邊長4mm×6mm、基底為角鞏膜緣、1/2鞏膜厚度的長方形鞏膜瓣,并做基底為穹隆部的結膜瓣;距角膜緣2mm處鞏膜瓣下穿刺刀行進入前房操作,將黏彈劑注入,對囊行環形連續撕開,水充分分離,晶體體核行原位超聲乳化粉碎,將皮質吸除干凈,并對切口擴大至5.5mm,行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對1mm×4mm的小梁組織切除,切除周邊鞏膜,用10-0的尼龍縫線對鞏膜瓣行間斷2針縫合,并用10-0的絲線對結膜瓣行2針縫合[2]。對照組同觀察組麻醉方法相同,采用人工晶體植入加白內障囊外摘除與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手術。行做板層鞏膜瓣操作,并分離,取角鞏膜板層切口自缺口兩側,將黏彈劑注入后,行撕囊操作,并將晶體核挽出,對殘余皮質進行沖洗操作,將黏彈劑注入,并實施人工晶狀體植入,對角膜緣口于鞏膜瓣兩側加固縫合,在鞏膜下對1.5mm×1.5mm小梁組織進行切除,并一同切除周邊虹膜,對鞏膜瓣行2針縫合,后縫合結膜[3]。術后兩組均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和抗生素預防感染,給予散瞳眼水和皮質類固醇類眼水局部點眼,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組間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相關指標觀察對兩組患者行平均10個月隨訪[3],視力恢復及眼壓控制情況兩組均優于術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角膜散光較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平均t=0.023,P<0.05
組別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視力 眼壓(mmHg) 散光觀察組0.21±0.150.67±0.2335.46±12.24 12.21±4.22 0.95±0.531.22±0.57*對照組0.21±0.130.67±0.2136.45±13.31 13.22±6.21 0.97±0.596.68±2.13
2.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30例中,后囊膜破裂1例,前房積血1例,前房纖維素性滲出2例,角膜混濁水腫2例,并發癥發生率20.0%;對照組30例中,后囊膜破裂3例,前房積血4例,瞳孔夾持2例,前房纖維素性滲出2例,角膜混濁水腫2例,并發癥發生率43.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中,兩組在術后眼壓均降低20mmHg以下,平均視力提高>0.4,均有明顯效果。但對照組采用人工晶體植入術加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散光較重,對視功能的恢復造成不利影響。觀察組充分發揮了抗青光眼濾過手術及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技術的優點,應用黏彈劑和高操的顯微操作技術最大限度的對角膜內皮進行保護,使角膜內皮細胞在長時間及高能量的超聲乳化下的損害降至最低,人工晶體植入完成后,前房用黏彈劑維持,濾過手術在眼對平穩的眼壓下實施,可降低因眼壓驟降引發的并發癥發生率,另外縫合少、微創切口,使術后濾過泡瘢痕化和感染的發生率減少,長期濾過效果增強,且有較理想的切口密才性,前房深度在操作過程中易于保持,使虹膜脫出和虹膜刺激的機會減少,角膜在術后散光小,反應輕,視力可得么較快恢復。后囊膜破裂在連續環形撕囊的操作下減少,濾過孔的通暢度得到保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角膜散光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角膜混濁水腫、前房纖維素性滲出仍有一定發生率,故術前需充分評分患者的角膜內皮代償功能,把握手術指征。減少不良預后。綜上,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與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聯合手術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 丁曉艷.聯合手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3):232-233.
[2] Ho CL,Walton Ds,Pasquale LR.Lens extraction for angclosure glaucoma[J].Int Ophthalmol Clin,2009,41:213-228.
[3] 卓業鴻,葛堅,魏雁濤,等.雙切1:1小粱切除聯合超聲乳化顯檄手術治療青光眼合并自內障[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8,27(3): 227-229.
R779.6
A
1673-5846(2014)01-0277-02
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