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芳
ICU住院患者家屬焦慮狀況調查分析
姚 芳
ICU;患者家屬;焦慮;調查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常忽略患者家屬的焦慮心理,缺少與患者家屬溝通。為更好地給ICU患者提供家庭及社會支持,了解家屬的焦慮狀況的相關因素,本研究分析了ICU住院患者家屬焦慮狀況,并探討相應的護理對策。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12月80例入院48h的ICU患者家屬進行非實驗性調查研究。與患者的關系:配偶28人、父母21人、子女23人、兄弟姐妹8人,例數按家屬與患者1:1選取。
1.2 方法內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齡、診斷,入院時間、發病情況,患者家屬的年齡、性別、與患者的關系、醫療費用來源等。對疾病認知、應對態度用分級記分法。對疾病認知設計8個相關問題:病因及影響因素、治療護理方法、各種檢查的目的、疾病的預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疾病的分期和癥狀、家屬配合要點、用藥情況等,以知道(2分)、部分知道(1分)、不知道(0分)回答,其評分方法為:8分及8分以上為多;8分以下為少。對焦慮情緒應對態度設計 10個方式[1],以是(1分)和否(0分)回答,其評分方法為5分及5分以上為積極;5分以下為消極。
1.2.1 狀態焦慮問卷 由Spielberger等編制,共20題。采用4級(1~4分)計分,累計最低20分,最高8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高[2]。①完全沒有;②有些;③中等程度;④非常明顯,對患者家屬進行問卷調查。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法向入院 48h后的 ICU患者家屬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處理,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P<0.05則認為具有差異。
2.1 ICU住院患者家屬與正常人群焦慮評分比較80例患者家屬狀態焦慮為(50.03±8.35),與正常人群(38.97±8.45)[2]比較,有顯著差異(t=8.3272,P<0.01)。
2.2 患者家屬焦慮程度又因家屬性別、患者年齡、患者的發病情況、患者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屬對疾病認知程度、應對態度的不同而呈現出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間的家屬焦慮評分比較
3.1 由于ICU多采用封閉式管理,特別是限制探視制度缺乏了解;先進儀器設備的應用,高額的醫療費用支出;以及患者病情進展與治療及預后不了解,都會讓家屬產生焦慮。因此,應重視對家屬的身心護理,找出其焦慮的相關因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
3.2 ICU患者家屬焦慮水平與家屬性別、患者年齡、患者的發病情況、患者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屬對疾病認知程度、應對態度的不同等有關。
3.2.1 關注不同家屬的心理護理 本調查表明,女性家屬焦慮評分高。應主動與女性家屬溝通,用真誠、和藹的語言關心、耐心傾聽其陳述,可安排“ICU護士接待日時段”,針對個體有方矢的進行疏導、宣教,并盡量教會女性家屬重視自我心理調節,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本調查發現患者較年輕者其家屬焦慮評分高。年輕的患者突然病情危重,家屬較難以接受。因此,要經常換位思考,應讓家屬更多地了解其病情,并增加信任感,安慰家屬患者年輕身體狀況好,預后會更好。并且做到及時告之病情的好轉,使其進一步樹立信心。
3.2.2 加強ICU護士培訓本調查表明ICU患者多為突發,患者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病情預后不良或危篤,加上家屬無心理準備,其焦慮程度更為嚴重。所以ICU護理人員必須加強ICU護士培訓。一方面以嫻熟的技術、有條不紊的進行救治,讓家屬信任醫護人員正在全心全意的救治患者。另一方面將搶救過程及效果如實告訴家屬,使其心中有數,同時要講解重癥監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慰家屬面對現實,正確對待患者病情。
3.2.3 規范收費標準 調查中發現非醫療保險治療患者家屬焦慮評分明顯高于有醫療保險治療者。這就要求醫護人員規范收費標準,避免多收、重復收費的現象。在施治患者時應合理選擇最適宜治療和護理的途徑,以降低、節約患者的醫療費用,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獲得最大的療效,并對家屬做好治療、檢查項目意義的解釋工作。結合實際的情況打出每日費用明細表,使家屬了解賬目,減少焦慮癥狀。
通過對本調查分析,增強ICU護士有針對性的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有利于減輕家屬的焦慮心理,有利于ICU患者疾病早日康復。
[1] 王君俏.白血病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1):845-847.
[2] 往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38-241.
R395.1
A
1673-5846(2014)01-0282-02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務室,福建福州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