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峰
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分析
閆建峰
目的探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方法。方法對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硝苯地平聯(lián)合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硝苯地平進行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病癥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效率為93.33%,對照組治療總效率為73.33%,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硝苯地平和厄貝沙坦聯(lián)合應用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糖尿病;高血壓;硝苯地平;厄貝沙坦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導致血液中葡糖糖堆積過多,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1]。由于長期存在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功能慢性受損,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jīng),并引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極易引發(fā)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臨床上通過降壓治療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硝苯地平和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分析其臨床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為56歲;病程為 2~12年,平均病程為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和高血壓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其中觀察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齡54歲,平均病程5.6年。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齡56歲,平均病程6.0年。進行對比治療前,各項指標為: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血壓為(159.5±11.4)/(106.6±6.2)mmHg,平均空腹血糖為(10.6±2.3)mmol/L;對照組患者的平均血壓為(160.5±9.3)/(105.6±6.1)mmHg,平均空腹血糖為(10.8±3.5)mmol/L。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血壓、血糖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對比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150mg 厄貝沙坦,2次/d;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guī)硝苯地平治療,每天口服20mg硝苯地平,2 次/d,兩組治療療程均為3個月。通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癥狀的變化情況,及是否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等,3個月療程結束后跟蹤觀察癥狀的復發(fā)情況及血糖控制情況等,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3天,每天對30例患者測量血壓一次,取3天平均血壓為治療前血壓值,治療期間,每周測量血壓 2~3次,取平均血壓為治療后的血壓值,對比分析治療前后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以及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出現(xiàn)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舒張壓下降 10~15mmHg以上,其它臨床不良癥狀消失,患者各種體征恢復正常為顯效;舒張壓下降 10mmHg 以下,但能下降到正常值,患者不良癥狀和各項功能得到好轉為有效;舒張壓或收縮壓未下降,患者不良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s)計量資料,用 t檢驗組間比較,χ2檢驗率的比較,以P<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3個月療程結束后,觀察組治療顯效13例,有效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治療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73.33%,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血壓比較如表1所示,經(jīng)過臨床治療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明顯,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mmH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mmHg]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收縮壓 舒張壓觀察組 159.5±11.4 89.7±9.3 106.6±6.2 90.3±4.2對照組 160.5±9.3 112.2±7.6 105.6±6.1 98.6±4.8
2.3 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經(jīng)過不同方法治療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藥物不良反應,其中觀察組出現(xiàn)惡心1例,嘔吐1例,頭暈1例,無患者出現(xiàn)頭痛癥狀,不良藥物反應發(fā)生率為 20.00%;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 2例,嘔吐 2例,頭暈 1例,頭痛 1例,不良藥物反應發(fā)生率為 40.00%,可見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其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療控制患者血壓對治療糖尿病具有積極促進的作用,可有效減少心血管等高危疾病的發(fā)生率。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方法多樣,但基本已由單一藥物控制血壓向聯(lián)合藥物控制綜合因素轉變。在治療過程中應當積極改善血糖的濃度,并用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高血壓,進行綜合治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規(guī)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降壓目標是控制血壓130/80mmHg以下,在此期間需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降低患者血壓,避免其藥物副作用影響患者的血糖、血脂及并發(fā)癥的發(fā)展[3]。通過聯(lián)合不同藥物的治療方式,不斷改善患者各項機體的功能,加快治療的進展。
當前臨床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藥物應是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根據(jù)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鈣離子拮抗劑可對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進行選擇性的阻斷,對患者血管具有擴張作用,進而達到降低患者血壓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硝苯地平聯(lián)合厄貝沙坦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通過對患者血壓、血脂進行有效控制,達到降低血壓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通過 3個月療程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降低程度及機體各項功能的恢復情況,其結果顯示,采用聯(lián)合硝苯地平和厄貝沙坦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而采用單一藥物硝苯地平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3%,同時兩組血壓控制效果和不良藥物反應具有明顯的差異,表明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法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采用硝苯地平和厄貝沙坦聯(lián)合治療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見效快、副作用少等特點,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治療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彭夏.糖尿病合并高血壓130例治療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1,10(06):102-103.
[2] 鄧巍,閆波,蔣興春,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10(14):11-12.
[3] 蘇亞拉其其格.糖尿病高血壓的防治原則[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0(01):22-23.
R587.1;R544.1
A
1673-5846(2014)01-0299-02
內蒙古賽立特爾紡織有限公司職工醫(yī)院內科,內蒙古包頭 0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