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綜合性呼吸康復護理67例效果觀察
胡翠娟
目的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綜合性呼吸康復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綜合性呼吸康復護理。結果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PEF、MMEF、FEV1/FVC、FEV1、FVC等值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經過呼吸康復護理后,肺功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呼吸康復護理前ADL評分>60分0例,40~60分49例,<40分18例,而在呼吸康復護理后ADL評分>60分29例,40~60分38例,<40分0例,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經過呼吸康復護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結論呼吸康復護理對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極為有效,能幫助患者消除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效果較為顯著,也能大幅度緩解醫患矛盾,值得在臨床上深入推廣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復護理
據國內外統計,50%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都存在著營養不良問題,營養不良又通常會造成患者對感染缺乏抵抗能力、力量和呼吸肌群功能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會進一步加大氣道阻力,呼吸道感染嚴重,再加上發熱等現象,會使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營養不良,進而出現呼吸衰竭[2]。因此,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綜合性呼吸康復護理極為重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3],男45例,女22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為(60.20±3.45)歲;病史在1~5年者37例,6~10年者30例。均符合:①未應用血液制品;
1.2 方法
1.2.1 綜合性康復護理方法
1.2.1.1 健康教育 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放綜合性呼吸康復護理手冊,從護理措施、康復治療、病理特征、病因、生活注意事宜等方面進行指導宣傳,應勸吸煙患者在治療期間停止吸煙,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3]。
1.2.1.2 多為患者考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來醫院治療的目是希望病情得以恢復。因此,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綜合性呼吸康復護理時,應基于X片檢查、臨床檢查、癥狀特征、年齡、病程、病史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4],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案。同時,對過敏體質、且同時并發有免疫功能低下、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系統性疾病的老年人,醫護人員要務必小心,為減少術后反應,應在術前、術后及時提醒患者服用抗生素等藥物[5]。
1.2.1.3 應該減少空氣中致病菌含量,大幅度提高病房內空氣潔凈度。另外,還有一些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由于長時間行霧化吸入、吸氧,若霧化罐、濕化瓶及管道未經過及時更換和消毒,即便只有很少細菌被吸入到肺部,也會使感染的危險性大幅度增加。所以,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住院病房應嚴格加強空氣及管道消毒,嚴格無菌操作,對陪護和探視人員出入頻率要進行嚴格控制。此外,還應避免塵土飛揚、保持空氣濕度、擴大床間距、減少患者間接觸[6]。
1.2.1.4 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精神緊張、焦慮、煩躁,護理人員要注意做好其心理護理,同時注意交談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患者的傾訴是維持心理平衡、減輕心理壓力及病痛的一種手段,護士要耐心傾聽患者對疾病的陳述,與患者說話時要采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非語言信息給予響應,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必要的插話要簡明而適時,當患者將話題扯太遠時,應用適當的語言使之歸入正題,和患者溝通時,充分發揮語言的治療作用[7]。
1.2.2 效果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肺功能指標改變情況進行觀察。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測試內容包括10項,如淋浴、進食等,滿分為 100分,分值越高則越好。肺功能指標:呼氣峰值流速(PEF)、肺活量(FVC)、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第 1秒用力呼氣量(FEV1);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5軟件包處理數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指標由表 1可以看出,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PEF、MMEF、FEV1/FVC、FEV1、FVC等值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經呼吸康復護理后,肺功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2.2 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由表2可以看出,呼吸康復護理前較護理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意義,這充分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經呼吸康復護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表1 呼吸康復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呼吸康復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時間 FVC(L) FEV1(L) FEV1/FVC(%) MMEF(L/s) PEF(L/s)護理前 1.52±0.40 1.01±0.06 44.90±21.38 0.85±0.16 2.81±0.47護理后 2.45±0.37*1.40±0.23* 62.21±12.91*1.58±0.44*4.82±0.25*t 10.68 11.99 7·92 5.49 6.31

表2 呼吸康復護理前后ADL評分比較(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在合理的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綜合性康復護理措施,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可得到改善。本研究中,通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措施,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PEF、MMEF、FEV1/FVC、FEV1、FVC等值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呼吸康復護理前ADL評分>60分0例,40~60分49 例,<40分18例,而在呼吸康復護理后ADL評分>60分29例,40~60分38例,<40分0例。充分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經呼吸康復護理后,肺功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經呼吸康復護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總之,呼吸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極為有效,能幫助患者消除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效果較為顯著,也能大幅度緩解醫患矛盾,值得在臨床上深入推廣應用。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4(8):453-460.
[2] 王錫英.呼吸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2):1536-1538.
[3] 洗樂武,梁宗安,馮玉麟.腸外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響[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2,1:13-16.
[4] 徐衛國,羅勇,王鐵軍,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營養狀態與呼吸肌力相關性研究[J].上海醫學,1999,22:656-658.
[5] 趙煥華,宋秀琴,文武新,等.全營養液合液在84例危重病人中的應用[J].腸外與腸內營養,1999,6(3):126.
[6] 鄭勁平,鐘南山.呼吸衰竭患者的營養狀態及營養支持療清[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1993,1(3):120-126.
[7] 冉丕鑫.從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規范的修訂看COPD的定義及診斷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2,1 8(7):682.
R473.5
A
1673-5846(2014)01-0339-02
山東省沂南縣人民醫院,山東臨沂 27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