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
對于專業藝考生而言,高二的美術素描教育至關重要。在一整年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三次”內容的轉換和拔高,為高三上半年省藝術聯考做好準備。
對高一下半學期才開設美術專業課的學校而言,高二上半年一開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素描靜物深入。
素描靜物這類題材雖然是高二上學期就出現的課程,但是近幾年湖北省藝術聯考中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這類題材也是很多藝術家終身選擇研究的方向,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系主任劉壽祥老師就是以此題材見長。這門課程安排雖然很早,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一課。除此之外,它還對將要到來的色彩靜物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說素描靜物直接決定著色彩靜物的深入程度,對于這一點,每個做專業藝考的老師都很清楚。如何把握畫面中最本質的東西,能夠以一種更加快捷的方式來展現,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我的體會就是“抓大放小”。
素描靜物是由素描幾何形體過渡而來。拋去幾何形體中單一的質感,靜物展示給我們的是物體原始的靜態美。很多學生在這一轉折期會顯得不知所措,完全控制和把握不住,進度有時會陷入僵局。這時候臨摹課就會顯得非常重要。當然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臨摹同一作品時,也有著不同方向性的把握。對于差生,把握畫面中大的體面關系和簡單的空間效果是最為基礎的。對于中等生,形體的塑造就開始顯示其重要性。他們會把很多注意力放在這個地方。而對于優秀學生,把握物體之間不同的質感成為他們研究的方向。這也顯示了對素描靜物作品三個層次的把握方向。主要把握大的空間,大的明暗關系,而小的細節,小的局部只起錦上添花的效果。只有抓住這一點,我們學習方向才不會犯錯。對于全體學生而言,只要基本到達了第二個層次,我們素描靜物的第一輪學習其實就已經基本結束了。接下來的“二級跳”就是在整個高中階段,素描中對“形”要求最高的一項——素描石膏像的學習。
要說素描石膏像是對“形”要求最嚴格的一項,可能沒有人會有異議。來自古羅馬、古希臘的經典石膏像時,是每一位美術愛好者膜拜的對象,并且這種崇拜是世界范圍的。尤其一些以寫實見長的畫家更會無數次細致地研究這些經典石膏,從中獲得靈感。所以,我們在臨摹這些經典石膏像時,任何一處輕微 “形”的錯誤都會被很快發現。因為過于經典,所以老師對“形”的要求也會是反復強調,整個作品畫下來,“形”也成為了畫面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讓“形”更為準確,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訓練學生的眼力,就成為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讓自己的眼睛像一把尺子一樣精準是我們理想的狀態。但是班里面總有好、中、差,如何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各有所得呢?
首先,我們要研究石膏像“形”的產生過程。對于一個石膏像,一般會有“頭”“頸”“肩”“底座”四個部位在一張八開的張上,讓學生最為困惑的“頭部”,其實只占有巴掌大的一塊地。但是很多人感到 “形”很困難,主要原因是“四個大塊面”根本就沒有放好。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過于關注頭部而忽略了余下的三個大塊面。而真相是,只要先把這“四個大部位”大概的位置放好,畫面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然后,我們再來解決臉部“形”的問題。“千萬不要過早地被五官所吸引”是我對學生常說的一句話。等你把大的關系、大的位置安排好,在來關注你所應該關注的。總而言之,做畫的順序很重要。
當畫面中只剩下頭部的時候,其實問題就簡單了。把頭發去掉找到四個眼角連線,鼻底的位置,以及口裂線和下巴具體的位置的連線,五官就開始變得清晰起來。再將顴骨找到,咬肌連接上,耳朵位置定出,臉的正側面就會明確起來;最后把頭發簡單地進行分塊,形就基本呈現出來。這個過程其實并不會像想得那么難,關鍵是方法得當。
當基本形定得差不多的時候,明暗調子反而顯得簡單了很多。對畫面整體亮面和暗面的區分,是最基礎的。而豐富的灰調子的把握更多是要建立在對頭骨的理解基礎上。如果說最初所定的位置只是一種感覺,那么隨著后期的深入就要加強對結構的理解,這個就顯示了學生自身理解力的差距和把握畫面能力的區別。而對于普通高中生來說,如果能將一幅畫面的前奏把握好,其實就已經將問題的大部分解決了,最終畫面效果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并不想追求一樣的藝術風格,理想中的畫面效果應該是多樣性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身的個性和特點,這也是藝術自身所具有的魅力。相同的物體,不同的人,不同的眼睛,不同的感受,最終產生作品不同的效果。
有了石膏像作為基礎,人頭像作為“第三階”顯得輕松了許多。頭像對于我個人而言,是我最為鐘愛的項目。因為,在欣賞頭像作品中,我們能試圖讀到畫家本身畫這幅作品的心情。這也體現作者對畫面對象本身的一種關注度。是那雙迷人的大眼睛,還是堅毅的嘴唇以及那種對生活略顯麻木的神情吸引著作者本身。雖然有的老師會說,高二的美術生能懂什么,能把五官擺正進行簡單塑造,解決大的明暗調子就可以。他們說得也沒有錯,高二的學生能解決以上的問題,真的已經很不錯了。在這個對藝術喜歡用“量化”進行考核的年代,真的已經很不錯。但是,我們的藝術生所應該具有的修養和品位呢?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凌駕于政治和經濟之上,是因為他的“神圣性”。他是藝術家從心里自發產生的一種感受,并不受物質和利益的誘惑。同時他也是真誠的,是用藝術家的生命所書寫的。
就我自己而言,雖然憑著“一己之力”不能改變當今中國的藝考速成教育。但是對于自己的班級,畫頭像的第一課卻異于別的老師,要求大家在一起 “讀畫”。讀畫的主要對象是經典的大師作品,從作品中體會大師畫這幅作品的心境,以及異于普通人的視覺角度和表現手法。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不是有些浪費時間?但是我覺得我們所做的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是為了高三,如果高二的學習不那么功利,我想高三最后的沖刺拔高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你已經把學生的眼界抬得很高并擺在那里,他的意識水平,藝術修養就會比普通的高中生要高。在后期的體現綜合素質的作品中他的藝術感覺就會很好。關于如何培養高分學生,很多老師會覺得吃力和困惑,好像能講的都講了,為什么還是沒有得高分。其實,眼光就是很重要的一項。一個人只有眼光高才會有可能手頭功夫高。
接下來的頭像基礎訓練反而要求我們傳統一點。對于需要記憶的一些頭骨名稱,以及面部肌肉組織,我們應該熟記于心。對于學生,要求先記憶再理解,才不會無所適從。而只有當學生畫結構素描骨骼結構基本沒有問題時,我們才能開始談及塑造。當前面的鋪墊如果做得已經很好了,到這一步的時候,反而簡單。雖然最終的畫面效果可能要到高三才完全看出來,對于高二學生而言,解決了這些問題已足矣。
有人說,高二專業好壞似乎是高三藝考奏鳴曲的序曲,它直接暗示著學生未來的藝考成績的好壞。我對此只能同意一部分。它只是代表了一部分這樣的學生;還有一部分也許高二畫面效果只是中規中矩,高三卻異軍突起,高考成績一鳴驚人。因此,我對高二的評價是:永遠要明白高二的作用。高二是對高一的延伸,是對高三的承接。最終畫面的效果都來自高三。而在高二這一年,讓我們拋開作品中華麗的藝術效果潛心研究畫面中最基礎、也最為純粹的東西吧。而這也就是高二的意義。
(湖北十堰市車城高中美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