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穎 孫斌濤 崔強強
摘 要:在柴達木盆地的南部邊緣分布著大量的金屬礦,從地質構造上看包括祁漫塔格—都蘭早古生代弧后殘留盆地也就是昆北帶地區以及昆中帶2個構造單元。柴達木盆地南部邊緣的金屬礦帶是斷裂發育的,并且帶內含褶皺;而中西部被整個昆北斷裂橫穿與礦帶南部的邊界斷裂的昆中地帶共同組成了帶內的一級構造,這種地形結構影響著整個柴南邊緣的礦帶分布以及地質活動。正是這種地形分布使得該地儲存著豐富的金屬礦。
關鍵詞:柴南緣 礦帶特征 成礦規律
中圖分類號:P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090-01
我國是個金屬礦需求大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金屬礦的支持。在柴達木盆地的南部邊緣地區有著豐富的金屬礦資源,可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但是柴南緣地區地形復雜,不利于開發,只有對該地區的地質構造進行分析才能夠科學的開采礦產資源而不會引發地質災害,保護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該文就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部邊緣的金屬礦帶的特征和成礦規律進行簡要的分析,為以后科學合理的采礦奠定基礎。
1 柴南緣的地質特征分析
位于青藏高原的柴達木盆地,地質構造古老,地形復雜。通過近年來對于昆侖地區地形研究分析,研究發現昆侖地區是經歷了早前寒武紀古陸結晶基底群的形成,大概是晚太古的古元古代金水口巖、中元古代的裂解、新元古代的拼合演化歷程以及早孤身再次分解,形成了納赤臺群。
1.1 成礦構造環境及演化
該礦帶是被哇洪山斷裂所截,最西達到青新交界,東延至鄂拉山東側,東西距離有著800 km,40~120 km的南北寬度,從地形上看西部線的略寬,經過分析發現它屬于泛華夏大陸群南緣活動性陸緣,是因為昆侖洋殼向北俯沖形成,形成時間是在早古生代。在早古生代時區,地質不穩定,地殼運動頻繁,這也是很多新大陸的形成時期,滄海桑田。我國的柴南緣金成礦帶就是構成昆侖前峰弧以及其以北加東期弧—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形成是由于洋盆的裂解—拼合以及褶皺山鏈組合形成的,另外再加上新生代地殼運動,最終演化形成了青藏高原,這里具有復合造山帶的典型特征。祁漫塔格—都蘭構造單元的東部都蘭地區因為遭受中生代強烈巖漿活動的疊加影響,使得帶內地質構造變得會更加復雜,這也是我國沒有輕易開采該地礦產資源的重要原因。同時經研究發現這里還屬于疊加的構造—巖漿活化帶,屬于新生代的柴達木盆地是被中東部地區覆蓋,并且在西部基底有著古生代的地層呈裂解殘塊或構造窗出露。同時加上外力的拉伸和裂解作用,外加上積存的灘間山群以及地殼運動使得裂陷槽閉合,晚泥盆紀磨拉石最終沉積在不整合于灘間山群之上。進入泥盆紀后,滄海桑田,最終演化成柴南緣的礦帶。
1.2 地層以及地層礦性分析
礦帶地區多是由金水口(巖)群的白沙河(巖)組、冰溝群的狼牙山組、丘吉東溝組和黑山溝組等組成,這使得該地層充滿了豐富的礦元素。另外地層走向和區域構造走向是一致的,基本上表現為NW和NWW向。
1.3 研究構造和對成礦的作用。
以近EW、NW向為主的區域性斷裂具有規模大、破碎帶寬和多期活動特征。經分析發現,金成礦的主要場所是在斷裂兩側及其附近。在這個區域存在著多條規模較大的NW向韌—脆性剪切變形構造帶,在這個構造帶中因為巖石破碎和巖,造成該地區的礦帶形成。對于成礦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現在三級斷裂系統上,是由俯沖碰撞帶、深大斷裂系統、區域性斷裂系統和區域性大型剪切帶控制礦帶的形成和礦床的分布。
1.4 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
頻繁而強烈的巖漿活動會使該地帶礦產元素聚集,熔型中酸性侵入巖,包括閃長巖、斜長花崗巖、石英閃長巖、英云閃長巖、花崗閃長巖、鉀長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等,這會使巖攜帶了成礦物,同時也為成礦提供了熱源,加劇金屬礦化。通過研究金礦床發現,熱液蝕變型及酸性雜巖與金屬礦形成關系密切,主要作用是提供成礦熱液、熱能和部分成礦物質。
2 金礦地質特征分析
經過實地考察研究分析發現,一般情況下主要是分析構造控礦特征、金礦(點)的分布特征和金礦形成年齡與時期的特征。具體來說,構造控礦特征表現為金礦分布受到區域性深大斷裂、褶皺和斷裂裂隙系統等的控制。所以一般存在大型剪切帶地形結構,在其附近常有多個礦床、礦點及異常的集中分布。金礦(點)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現在其形成一般都是在地質斷裂地帶,因為斷裂縫隙為礦液運移提供了通道,同樣也是礦液的沉積場所。關于金屬礦的形成年齡,一般會有兩組年齡值425~400 Ma 和296~200 Ma,這個年齡值對應著兩大地殼活躍期,即加里東期和晚華力西—印支期二次造山時期。但是礦石形成主要是晚華力西一印支期造山巖漿侵入作用。
3 成礦規律分析
對于成礦規律的分析主要是研究各個地質時期的地殼運動,以及大陸板塊之間碰撞,導致滄海桑田,火上地震頻發引起山體斷裂的分析,以此來分析礦的形成規律。
3.1 成礦條件之一就是在寒武紀發生了高級變質巖系
這個時期形成巖層是成礦的初始礦源層,這是控制成礦的內在因素。這也是礦帶分布在祁漫塔格地區的重要原因。
3.2 巖漿活動的促進作用分析
巖漿活動有兩種形式,在這是指以侵蝕巖層為主。所以晚華力西—印支期花崗質雜巖體和淺成—超淺成巖脈發育地段,是成礦有利地段。
3.3 斷裂破碎帶重要作用分析
作為礦熱液最易滲透和儲集的場所,同時也是巖石熱液蝕變的地帶,為金元素聚集提供了重要載體,這是形成金礦的重要原因。
4 結語
昆侖地帶內的一級構造,控制著區內地層、巖漿活動及區域礦產的成生與分布,另外區內金礦的成生是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各種地質作用的綜合產物,但相對來說也有一定的成礦期,且受地質條件的制約。經過研究發現柴南緣之所以金屬礦聚集,就是因為在古生代時期地殼運動活躍,為分布該地儲存著豐富的金屬礦提供重要的形成條件。我國的鋼鐵行業發展,需要該地區的大力支持,提供金屬礦,但是只有對其形成規律和地質構造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科學開發該地區,并且不影響當地環境,是該地能夠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廷軍,逯克思,莊勇,等.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緣金成礦帶特征及成礦規律淺析[J].黃金科學技術,2010(3):63-67.
[2] 田承盛.東昆侖中段五龍溝礦集區金礦成礦作用及成礦預測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2.
[3] 高珍權.東天山銅金多金屬成礦學及找礦系統工程學[D].中南大學,2002.
[4] 張新虎.甘肅省區域構造及區域成礦找礦研究[D].蘭州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