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榮
摘 要: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一堂課的模式起標志性作用,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通過設計合適的課堂導入,在上課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利用有效導入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導入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該文總結了幾種常用的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并且進行了舉例說明。
關鍵詞:課堂教學 導入方法 情境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69-01
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一下自己的觀點認識。
1 設疑導入
設疑導入法,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矛盾對立觀點,引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從而引進新的課題。
例如:1.“兩角和與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導入問題:“嗎?”。學生眾說紛紜,各持己見。
2.“含有一個量詞的命題的否定”的導入問題:“命題的否定是什么?”學生回答:“它的否定”我又問:“這兩個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生:“都是假命題”。回答完第二個問題,馬上有學生表示疑問:命題與它的否定怎么可能都是假的?這時我適時地指出p是一個特殊的命題,它的否定只否定后面是行不通的。由此導入新課。
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做到:一是巧妙設疑。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二是以疑激思。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
2 懸念導入
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迪思維。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渴望和興奮,想盡快知道究竟。
例如:“等比數列”的導入問題:“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假設厚度為0.05 mm,那么當你把這張紙對折了50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學生猜測之后,我給出答案:“你能相信這時紙的厚度堪比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嗎?”學生都很吃驚,這時我告訴學生,上完這節課你們就能算出具體結果,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發起來。
使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懸念的設置要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
3 練習導入
學生運用短除法很快就求出了練習(1),當他們看到練習(2)時都笑了,很明顯數太大了用短除法不方便,這時我就及時地導入新課。
練習題是為新課做鋪墊的,例1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過渡自然,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新知識;例3是為了體現新知識的優勢,學生對學習新知識充滿了渴望。
4 數學史導入
數學史導入法是利用數學家的傳記或數學發展史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然后感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例如:“二項式定理”的導入,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著名的“楊輝三角”,并介紹其發現的艱苦歷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而導入新課。
可以用這種方式導入的課題還很多,比如,學習《算法》時介紹中國古代數學瑰寶《九章算術》中方程術、加減消元法;學習《集合》時介紹集合論的創始者康托;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介紹概率起源于研究賭博的機遇問題等。
5 情境導入
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濃,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東西吸引。因此,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喚起學生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運用。
例如:1.“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的導入問題:“在陽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桿與它的影子有什么位置關系?”學生一般能直接想到垂直,然后我們通過分析這個常見的例子找到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導入課題。
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導入問題:“魚非常需要水,沒有水,魚就無法生存,但只有水,夠嗎?”
6 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法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它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導入新課,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讓學生可以很快進入新知識的階段,降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難度,它的設計思路:復習與新知識(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學生己學過的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例如
(1)直線的方程中“兩點式方程”的導入,先復習直線的斜率公式和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2)“函數的單調性”的導入,先讓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幾類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說出它們的圖像的變化趨勢,進而引出函數的單調性問題。
使用復習導入法要十分關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復習”。
上述是通過個人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的幾條不太成熟的教學導入的方法,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內容及課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事實上,各種類型的導入方法并不互斥,反而有時候會更和諧,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龍敏信.淺析中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引入方法[J].數學教學學報,1994(2).
[2] 龐華.試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技能[J].中學數學教學,1997(5).
[3] 張海紅.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技巧[J].神州,2012(3).
[4] 張淑梅.《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3: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摘 要: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一堂課的模式起標志性作用,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通過設計合適的課堂導入,在上課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利用有效導入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導入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該文總結了幾種常用的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并且進行了舉例說明。
關鍵詞:課堂教學 導入方法 情境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69-01
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一下自己的觀點認識。
1 設疑導入
設疑導入法,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矛盾對立觀點,引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從而引進新的課題。
例如:1.“兩角和與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導入問題:“嗎?”。學生眾說紛紜,各持己見。
2.“含有一個量詞的命題的否定”的導入問題:“命題的否定是什么?”學生回答:“它的否定”我又問:“這兩個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生:“都是假命題”。回答完第二個問題,馬上有學生表示疑問:命題與它的否定怎么可能都是假的?這時我適時地指出p是一個特殊的命題,它的否定只否定后面是行不通的。由此導入新課。
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做到:一是巧妙設疑。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二是以疑激思。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
2 懸念導入
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迪思維。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渴望和興奮,想盡快知道究竟。
例如:“等比數列”的導入問題:“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假設厚度為0.05 mm,那么當你把這張紙對折了50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學生猜測之后,我給出答案:“你能相信這時紙的厚度堪比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嗎?”學生都很吃驚,這時我告訴學生,上完這節課你們就能算出具體結果,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發起來。
使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懸念的設置要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
3 練習導入
學生運用短除法很快就求出了練習(1),當他們看到練習(2)時都笑了,很明顯數太大了用短除法不方便,這時我就及時地導入新課。
練習題是為新課做鋪墊的,例1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過渡自然,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新知識;例3是為了體現新知識的優勢,學生對學習新知識充滿了渴望。
4 數學史導入
數學史導入法是利用數學家的傳記或數學發展史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然后感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例如:“二項式定理”的導入,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著名的“楊輝三角”,并介紹其發現的艱苦歷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而導入新課。
可以用這種方式導入的課題還很多,比如,學習《算法》時介紹中國古代數學瑰寶《九章算術》中方程術、加減消元法;學習《集合》時介紹集合論的創始者康托;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介紹概率起源于研究賭博的機遇問題等。
5 情境導入
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濃,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東西吸引。因此,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喚起學生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運用。
例如:1.“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的導入問題:“在陽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桿與它的影子有什么位置關系?”學生一般能直接想到垂直,然后我們通過分析這個常見的例子找到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導入課題。
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導入問題:“魚非常需要水,沒有水,魚就無法生存,但只有水,夠嗎?”
6 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法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它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導入新課,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讓學生可以很快進入新知識的階段,降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難度,它的設計思路:復習與新知識(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學生己學過的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例如
(1)直線的方程中“兩點式方程”的導入,先復習直線的斜率公式和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2)“函數的單調性”的導入,先讓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幾類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說出它們的圖像的變化趨勢,進而引出函數的單調性問題。
使用復習導入法要十分關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復習”。
上述是通過個人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的幾條不太成熟的教學導入的方法,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內容及課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事實上,各種類型的導入方法并不互斥,反而有時候會更和諧,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龍敏信.淺析中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引入方法[J].數學教學學報,1994(2).
[2] 龐華.試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技能[J].中學數學教學,1997(5).
[3] 張海紅.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技巧[J].神州,2012(3).
[4] 張淑梅.《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3: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摘 要: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一堂課的模式起標志性作用,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通過設計合適的課堂導入,在上課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利用有效導入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導入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該文總結了幾種常用的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并且進行了舉例說明。
關鍵詞:課堂教學 導入方法 情境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69-01
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一下自己的觀點認識。
1 設疑導入
設疑導入法,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矛盾對立觀點,引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從而引進新的課題。
例如:1.“兩角和與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導入問題:“嗎?”。學生眾說紛紜,各持己見。
2.“含有一個量詞的命題的否定”的導入問題:“命題的否定是什么?”學生回答:“它的否定”我又問:“這兩個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生:“都是假命題”。回答完第二個問題,馬上有學生表示疑問:命題與它的否定怎么可能都是假的?這時我適時地指出p是一個特殊的命題,它的否定只否定后面是行不通的。由此導入新課。
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做到:一是巧妙設疑。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二是以疑激思。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
2 懸念導入
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迪思維。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渴望和興奮,想盡快知道究竟。
例如:“等比數列”的導入問題:“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假設厚度為0.05 mm,那么當你把這張紙對折了50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學生猜測之后,我給出答案:“你能相信這時紙的厚度堪比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嗎?”學生都很吃驚,這時我告訴學生,上完這節課你們就能算出具體結果,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發起來。
使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懸念的設置要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
3 練習導入
學生運用短除法很快就求出了練習(1),當他們看到練習(2)時都笑了,很明顯數太大了用短除法不方便,這時我就及時地導入新課。
練習題是為新課做鋪墊的,例1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過渡自然,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新知識;例3是為了體現新知識的優勢,學生對學習新知識充滿了渴望。
4 數學史導入
數學史導入法是利用數學家的傳記或數學發展史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然后感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例如:“二項式定理”的導入,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著名的“楊輝三角”,并介紹其發現的艱苦歷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而導入新課。
可以用這種方式導入的課題還很多,比如,學習《算法》時介紹中國古代數學瑰寶《九章算術》中方程術、加減消元法;學習《集合》時介紹集合論的創始者康托;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介紹概率起源于研究賭博的機遇問題等。
5 情境導入
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濃,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東西吸引。因此,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喚起學生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運用。
例如:1.“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的導入問題:“在陽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桿與它的影子有什么位置關系?”學生一般能直接想到垂直,然后我們通過分析這個常見的例子找到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導入課題。
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導入問題:“魚非常需要水,沒有水,魚就無法生存,但只有水,夠嗎?”
6 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法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它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導入新課,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讓學生可以很快進入新知識的階段,降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難度,它的設計思路:復習與新知識(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學生己學過的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例如
(1)直線的方程中“兩點式方程”的導入,先復習直線的斜率公式和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2)“函數的單調性”的導入,先讓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幾類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說出它們的圖像的變化趨勢,進而引出函數的單調性問題。
使用復習導入法要十分關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復習”。
上述是通過個人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的幾條不太成熟的教學導入的方法,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內容及課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事實上,各種類型的導入方法并不互斥,反而有時候會更和諧,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龍敏信.淺析中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引入方法[J].數學教學學報,1994(2).
[2] 龐華.試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技能[J].中學數學教學,1997(5).
[3] 張海紅.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技巧[J].神州,2012(3).
[4] 張淑梅.《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3: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