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紅艷
摘 要:小學生寫作文常感到無從下手,一提起寫作文就愁眉苦臉,無話可說。針對這些情況,作者從這幾個方面來談:一、積累素材,廣泛吸收;二、體驗實踐,輕松作文;三、指導修改,快樂提高。總之,作為一名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今后會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努力讓學生使學生享受有“米”之炊,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小學生 作文 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228-01
小學生寫作文常感到無從下手,一提起寫作文就愁眉苦臉,無話可說。農(nóng)村小學生相較于城里學生而言,課外閱讀面窄,接觸社會少,作文能力遠遠比不上城里孩子,但農(nóng)村學生們生活在鄉(xiāng)間原野,周圍可感知的事物也很豐富,為什么寫出來的作文卻沒有血肉,沒有思想呢?下面就該如何指導好農(nóng)村學生寫好作文,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談談自己在實踐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 積累素材,廣泛吸收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造成這種現(xiàn)象歸根結(jié)底的原因就是在平時不注重觀察生活,不注重積累材料。要解決“無米”問題,首要問題是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
1.1 在觀察中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創(chuàng)作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觀察,觀察生活能隨時隨地捕捉到素材,獲取第一手作文材料。
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為主題。開學正值秋季,帶領(lǐng)學生來到校園,果園,稻田地,親自觀察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氣息。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秋景的感受,教師總結(jié)只有深入觀察,才能把秋天描繪的更富蘊味,鼓勵學生繼續(xù)深入觀察。
1.2 在閱讀中積累
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的綜合學習中設有“我的采蜜集”和“讀讀背背”,其中“讀讀背背”中包括了詩歌,名言警句、成語、對聯(lián)、歇后語等等內(nèi)容,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和積累語言文字。因此,教師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熟讀成誦。“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書,還要廣泛地閱讀課外書。
開學初,班里增設了圖書角,每位學生自愿捐書,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并將自己讀到的優(yōu)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積累在“采蜜集本”上,把自己讀書的體會及時寫在“小筆頭本” 上。還建議學生們?nèi)D書室閱讀經(jīng)典藏書,利用信息技術(shù)課從網(wǎng)上查閱作文素材。學生們將不同途徑積累到的好詞,好段,分類展示在“妙語佳句”展示墻上,與同學們資源共享。學生們猶如一只只小蜜蜂每天都會采到不同味道的“蜜”,甜在本上,樂在文中。
2 體驗實踐,輕松作文
對于小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恰當?shù)姆绞剑瑴蚀_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多讓小學生投身實踐,在游戲中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件事情的過程,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2.1 寓寫于樂,玩中作文
小學生活潑、好動,在玩中學,學中玩必能調(diào)動其寫作積極性。譬如寫《記一次有趣的活動——畫鼻子》時,先提醒學生們游戲時,要注意觀察每位同學細致的動作以及神情的變化。游戲完畢,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參加活動時的心情,畫鼻子時印象最深刻的環(huán)節(jié),重點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進行描寫,如“轉(zhuǎn)身,邁步,測量,畫等動作。抓住人物神態(tài)進行細致描寫,如“笑容滿面,洋洋得意”等。然后在這種愉悅的氣氛中開始寫作,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都寫得內(nèi)容充實,語句生動,條理分明。寓寫于樂,玩中作文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2.2 一天一記,片段練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也需要日積月累。作文要有素材,才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譬如:寫《一件感動的事 》,直接讓學生練寫感動自己的作文片段。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成功從“一句話日記”到“一段話日記”再到“片段練筆”。筆頭熟了,素材豐富了,有些內(nèi)容還會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3 指導修改,快樂提高
常言道:“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3.1 指導學生自改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首先檢查選材內(nèi)容是否恰當新穎,作文有無錯別字,有無病句,有無標點用錯的地方,劃出并改正。還要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補充,哪些地方可以刪去。然后把自己認為滿意的一篇好文章,工整地抄一遍,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
3.2 指導生生互改
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數(shù)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識面不寬,或是只從自己的認識角度評價作文。指導生生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照學生們的作文水平,把好中差三級水平的編在一個小組,水平較高的任作文評判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互改作文。首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組同學們聽,請同學們按評價的標準提出意見幫助修改。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又能發(fā)現(xiàn)作文中要注意的問題,使他們的作文進一步完善,取長補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的素質(zhì)。
3.3 指導師生齊改
俗語說:“一人智短,二人見長。”師生共同參與不但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還可以使一篇普通的文章產(chǎn)生光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課堂進行,師生共同修改一段話或一篇文章。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shù),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作為一名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今后會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引導小學生利用農(nóng)村這個廣闊的天地“就地取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點撥、指導學生作文,努力讓學生使學生享受有“米”之炊,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田榮俊.田老師教小學作文[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3.
[2] 張云鷹.開放式習作教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 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 柯孔標.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