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 朱忠杰 張瑞
摘要:本文選取2000-2011年中國31個省級單元的面板數據構建空間計量模型,采用空間面板方法將經濟權利稟賦納入自然資源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框架,探討自然資源稟賦、經濟權利稟賦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自然資源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顯著正相關,自然資源豐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但作用力較??;在經濟權利稟賦中,物質資本權利、勞動力使用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顯著正相關,且作用力度較大;人力資本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負相關,但不顯著;制度變遷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顯著正相關,而制度供給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雖正相關,但不顯著。
關鍵詞:自然資源稟賦;經濟權利稟賦;經濟增長;固定效應空間滯后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3-09-18
作者簡介:林勇(1970-),男,貴州遵義人,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轉型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規劃;朱忠杰(1988-),男,山東濟寧人,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轉型增長機制與金融深化;張瑞(1985-)男,山東新泰人,重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可持續發展規劃及政策。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0BJY007。
一、引言
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尤其自Auty(1993)[1]提出“資源詛咒”概念以來,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更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對一國(地區)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但20世紀中后期以來世界上一些資源富裕的經濟體的實體經濟發展卻陷入停滯,而資源匱乏的經濟體反而快速發展。但迄今為止,學術界就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尚未達成一致結論[2-8],這主要是因為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還受制于很多因素,如區域增長不平衡和市場制度的完善程度、人口勞動力等經濟要素的跨區域流動集聚等。
陳耀和陳鈺(2012)在將區位條件納入資源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框架,發現在控制初始經濟發展水平后,中國存在能源資源型的“資源詛咒”,礦產資源不存在“資源詛咒”現象,而區位因素卻對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李強等(2012)也發現自然資源對城市經濟增長具有正效應,表明“資源詛咒”似乎并不成立。王智新和梁翠(2012)[9]同樣發現人口規?;蛘哔Y源稟賦與經濟增長間并無必然聯系,交易效率才是一國經濟增長的核心源動力。那么“資源詛咒”的現象是否存在,經濟財富的空間差異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資源,以及是否資源匱乏的地區經濟發展就更好?在中國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反而擁有較豐裕的自然資源,這種反差似乎論證了“資源詛咒”的命題,然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低的現實狀況究竟是“資源詛咒”還是“權利缺失”,卻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認為資源制度的安排是關鍵,財富的空間差異受制于基于經濟權利引致的交易效率的制度安排,看似相同的經濟增長要素(如勞動力等)在不同的經濟政治制度下具有非同質性,也就是說一個地區所集合的經濟要素在根本上并不決定經濟增長,而經濟權利稟賦集合才會在根本上決定經濟的增長。如林勇和張宗益(2008)[10]便在要素稟賦基礎上提出了經濟權利稟賦的概念,將經濟權利稟賦界定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各種經濟權利的數量和質量的構成,是由物質資本和勞動力的(積聚)使用權,因具有特定的工作環境和發展前景而獲取人力資本的權利與制度環境及相應的制度變遷潛力和制度供給權利構成的。
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忽略了區域數據的空間相關性,尤其是對于地區政治經濟差異極其明顯的中國地區,空間效應(空間相關性和空間依賴性)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已有研究忽略了制度安排對自然資源作用于經濟增長的效率的影響。因此,與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試圖將經濟權利納入資源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框架,通過構建空間計量模型,將各要素間的地理空間聯系納入模型中,探討不同經濟政治制度安排和區域空間下的自然資源稟賦、經濟權利稟賦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自然資源稟賦、經濟權利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的一般性考察
(一)指標體系構建與數據說明
已有文獻對于自然資源稟賦的衡量指標主要包括采掘業固定資產投資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采掘業從業人員與從業人員總數比(方穎等,2011)[8]、采掘業職工收入與地區職工總收入比(丁菊鴻和鄧可斌,2007)[11],以及采掘業總產值與工業總產值比(李天籽,2007)、能源工業產值與工業總產值比(邵帥和齊中英,2008)[12]等,本文采用采掘業總產值與工業總產值比進行衡量。關于經濟權利稟賦,林勇和張宗益(2008)[10]最早構建了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物質資本存量、勞動力投入量、人力資本水平及制度因素,本文借鑒其研究構建指標體系,具體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為:
經濟增長(ln(pergdp))即人均GDP的自然對數,自然資源稟賦(min)即各地區采掘業總產值與工業總產值之比,經濟權利稟賦也稱物質資本權利(ln(capt)),即各地區資本存量的自然對數①;人力資本權利(ln(pertc)),即每萬人專任教師數量的自然對數②;勞動力使用權利(ln(labor)),即各地區年末從業人員數量的自然對數;制度變遷權利(rmi),即地區市場化指數③;制度供給權利(ln(fisc)),即各地區財政支出額的自然對數。限于數據可得性,本文采用2000-2011年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及中經專網等。
(二)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相關性分析
(三)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集聚效應分析
表1為根據區域經濟增長的全局MoranI散點圖,歸納出的2000-2011年各省市集聚類型。從集聚結果來看,中國地區經濟發展整體上呈現“High-High”與“Low-Low”類型集聚區占主導地位的特征。京津冀地區及上海周邊地區長期呈現“High-High”集聚類型,而這些地區是恰恰是我國經濟權利稟賦優勢(尤其是人力資本積累優勢及制度水平優勢等)明顯的地區;大部分西部地區幾乎均處于“Low-Low”集聚特征,這些地區卻往往是資源富集地區;“Low-High”集聚地區主要為海南和河北。河北因受益于北京和天津的輻射效應,經濟發展狀態受北京和天津的影響較大,使得其從“Low-High”集聚類型躍升為“High-High”類型。海南因其地理區位的“孤立性”,使其受廣東等發達地區的輻射效應較小;“High-Low”集聚類型主要為新疆和湖北。新疆地處西北地區,但隨著向西開放的拓展,邊境貿易對其經濟發展帶動作用較大,但整體經濟水平仍較低。湖北屬于東部和西部的連接及過渡帶,周邊大部分省份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進而形成“High-Low”集聚類型。所以,在探索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同時,自然資源稟賦、空間分布及自然經濟權利稟賦均不容忽視。
(二)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1.傳統面板數據模型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前文的分析已論證了中國31個省市區域經濟增長具有空間相關性特征,這就有必要采用空間計量模型進行研究,為進行對比分析及對空間相關效應的存在性進行進一步論證。本文采用OLS以及空間相關性檢驗方法,分別對混合面板效應模型、地區固定效應模型及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同時,在實證檢驗過程中對不同類型估計結果的殘差項進行了空間相關性檢驗,以判斷在模型中是否應該引入空間自相關變量,相關結果列為表2。在模型的擬合優度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地區固定效應模型的擬合優度最高,雙向固定效應模型最低;從對數似然函數值來看,雙向固定效應面板模型和地區固定效應模型遠大于混合效應面板模型,綜合擬合優度與對數似然值兩個值,可以認為固定效應模型優于混合面板模型,而且雙向固定效應面板模型略優于地區固定效應面板模型,這表明時間和地區均對面板數據模型產生較大影響,在研究過程中不容忽視。
另外,從表2的空間相關性檢驗看出,混合效應面板模型檢驗的MoranI值為05584,顯著不為0,在控制空間固定效應后,MoranI值下降到02664,說明這兩個模型均存在較強的空間自相關性,而同時控制時間和空間效應后,大大降低了MoranI值,便為01624,但三個模型中MoranI值均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從LM-lag、LM-error、Robust LM-lag及Robust LM-error統計值來看,混合效應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的LM-lag和LM-error以及Robust LM-lag和Robust LM-error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但LM-lag值均大于LM-error,由此判斷空間滯后模型是較理想的選擇。
2.固定效應空間滯后模型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根據前文分析,本文將空間滯后被解釋變量納入模型中,得到空間滯后模型(SAR),并分別給出混合效應SAR模型、地區固定效應SAR模型、時間固定效應SAR模型以及雙向固定效應SAR模型的實證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列為表3。從表3可以看出模型擬合優度方面,固定效應比混合效應模型更優,但因固定效應SAR模型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從而使得依據殘差平方以及分解得到的擬合優度統計檢驗值并不可靠。因此,表3中同時給出了依據空間權重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統計值Corr-R2,可以看出雙向固定效應SAR模型的擬合優度大幅度下降;同時,LogL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LogL越大,則說明模型解釋力越強,可以看出地區固定效應SAR模型和雙向固定效應SAR模型LogL值均較大。綜合來看,地區固定效應SAR模型最佳。基于此,本文對地區固定效應SAR模型的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可以看出:
第一,空間滯后項λWln(pergdp)的系數顯著為正(03090),即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受到相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本地區經濟發展會對相鄰地區產生“溢出效應”。
第二,自然資源稟賦(min)與區域經濟增長(ln(pergdp))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論證了“資源詛咒”并不存在,表明自然資源稟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但目前的作用力度仍然較?。ㄏ禂祪H為00312)。
第三,物質資本權利(ln(capt))與區域經濟增長(ln(pergdp))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且作用力度較大(系數為05504),這說明長期以來物質資本投入推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沒有轉變,物質資本獲取能力仍然是決定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四,人力資本權利(ln(perct))與區域經濟增長(ln(pergdp))存在負相關關系,但是未能通過常規置信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而對比發現時間固定效應SAR模型中的人力資本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這說明在控制時間異質性與控制空間異質性后,該指標的變化較大,結合雙向固定效應SAR模型結果,可以認為前者比較可信,這暗含了各地區獲取人力資本能力的差異性導致部分地區呈現人力資本“抑制效應”。從現實狀態來看,北京及上海因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而地區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抑制了這些優秀人才充分發揮其作用,甚至凸顯出“擁擠效應”。
第五,勞動力使用權利(ln(labor))與區域經濟增長(ln(pergdp))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這與我國產業結構的勞動密集型特征相符??梢姰斍敖洕Y構下,勞動力使用權利對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視。
第六,制度變遷權利(rmi)與區域經濟增長(ln(pergdp))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可見伴隨著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市場化水平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
第七,制度供給權利(ln(fisc))與區域經濟增長(ln(pergdp))間也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未能通過常規置信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而且系數值僅為00002,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伴隨各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支出的作用逐漸下降。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2000-2011年間中國31個省市級單元的面板數據,通過構建空間計量模型,將經濟權利稟賦納入自然資源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自然資源稟賦、經濟權利稟賦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1)中國區域經濟呈現出明顯的空間相關性特征,在探索中國區域經濟經濟增長影響因素時,自然資源稟賦、地理位置及經濟權利稟賦也不容忽視,一個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將受到相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即本地區經濟發展將會對相鄰地區產生“溢出效應”;(2)自然資源稟賦與區域經濟增長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論證了“資源詛咒”并不存在,表明自然資源稟賦雖然能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但目前的作用力度卻較小;(3)經濟權利稟賦中,物質資本權利、勞動力使用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且作用力度較大;(4)人力資本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但卻并不顯著,這暗含了各地區獲取人力資本能力的差異性導致部分地區呈現人力資本的“抑制效應”;(5)制度變遷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而制度供給權利與區域經濟增長間的正相關關系卻并不顯著。
根據本文的經驗證據,同時結合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首先,各地區間應加強合作,充分發揮本地區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態勢。其次,需要在廣大中西部落后地區應充分完善基礎設施等相關配套措施,促進其資源優勢的挖掘,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第三,各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應加大物質資本投入力度及勞動力的開發和培育力度,充分發揮這些傳統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制定有利于欠發達地區人才引進的相關措施,促進人才資源在各區域間的合理流動與有效分配,推動欠發達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提升。第四,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越來越依賴于市場,這也啟示了政府應將越來越多的資源交由市場分配,進而提升其配置效率。
注釋:
① 資本存量2000-2006年數據直接來源于單豪杰(2008)[13]提供的中國資本存量估算結果,2007-2011年數據則以此為基礎經過估算得出。
② 本文參考范劍勇和張雁(2009)[14]的研究,認為除了少數人口流動性較強的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各地區高等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基本都是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人才需求,而且考慮到高等學校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改革,各地區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基本能夠反映當地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水平。
③ 2000-2009年數據來源于樊綱等(2011)[15]《中國市場化指數》中提供的“市場化指數”,雖然其提供的市場化指數僅到2009年,但由于地區治理環境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因此本文2010-2011年的地區市場化水平沿用2009年的市場化指數衡量。
參考文獻:
[1] Auty R 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 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 [M].London and New York:Rutledge Publisher,1993.
[2] Vincent J R.Resource Depletion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n Malaysia [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1):19-37.
[3] Sachs J D,Warner A W.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1):827-838.
[4] James A,Aadland D.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S. Counties [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1(4):827-838.
[5] Paryrakis E,Gerlagh R.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1):181–193.
[6] Frankel J A.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A Survey [Z].NBER Working Paper,2010.
[7] 徐康寧,邵軍.自然稟賦與經濟增長:對“資源詛咒”命題的再檢驗 [J].世界經濟,2006(11):38-47.
[8] 方穎,紀衍,趙揚.中國是否存在“資源詛咒” [J].世界經濟,2011(4):144-160.
[9] 王智新,梁翠.人口規模、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0):158-163.
[10]林勇,張宗益.稟賦差距還是權利缺失: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理論與實證研究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51-56.
[11]丁菊鴻,鄧可斌.政府干預、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地區層面的研究 [J].中國工業經濟,2007(7):56-64.
[12]邵帥,齊中英.西部地區的能源開發與經濟增長——基于“資源詛咒”假說的實證分析 [J].經濟研究,2008(4):147-160.
[13]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17-31.
[14]范劍勇,張雁.經濟地理與地區間工資差異 [J].經濟研究,2009(8):73-84.
[15]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1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to buil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and incorporates the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into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y spatial panel metho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bund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ca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o a certain, but has little effect;besides,in the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both of physical capital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the labor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and has more effect;human capital rights is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significant;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rights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system supply rights i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economic growth; fixed effect spatial lag model
(責任編輯:關立新)
根據本文的經驗證據,同時結合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首先,各地區間應加強合作,充分發揮本地區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態勢。其次,需要在廣大中西部落后地區應充分完善基礎設施等相關配套措施,促進其資源優勢的挖掘,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第三,各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應加大物質資本投入力度及勞動力的開發和培育力度,充分發揮這些傳統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制定有利于欠發達地區人才引進的相關措施,促進人才資源在各區域間的合理流動與有效分配,推動欠發達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提升。第四,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越來越依賴于市場,這也啟示了政府應將越來越多的資源交由市場分配,進而提升其配置效率。
注釋:
① 資本存量2000-2006年數據直接來源于單豪杰(2008)[13]提供的中國資本存量估算結果,2007-2011年數據則以此為基礎經過估算得出。
② 本文參考范劍勇和張雁(2009)[14]的研究,認為除了少數人口流動性較強的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各地區高等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基本都是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人才需求,而且考慮到高等學校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改革,各地區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基本能夠反映當地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水平。
③ 2000-2009年數據來源于樊綱等(2011)[15]《中國市場化指數》中提供的“市場化指數”,雖然其提供的市場化指數僅到2009年,但由于地區治理環境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因此本文2010-2011年的地區市場化水平沿用2009年的市場化指數衡量。
參考文獻:
[1] Auty R 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 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 [M].London and New York:Rutledge Publisher,1993.
[2] Vincent J R.Resource Depletion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n Malaysia [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1):19-37.
[3] Sachs J D,Warner A W.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1):827-838.
[4] James A,Aadland D.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S. Counties [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1(4):827-838.
[5] Paryrakis E,Gerlagh R.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1):181–193.
[6] Frankel J A.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A Survey [Z].NBER Working Paper,2010.
[7] 徐康寧,邵軍.自然稟賦與經濟增長:對“資源詛咒”命題的再檢驗 [J].世界經濟,2006(11):38-47.
[8] 方穎,紀衍,趙揚.中國是否存在“資源詛咒” [J].世界經濟,2011(4):144-160.
[9] 王智新,梁翠.人口規模、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0):158-163.
[10]林勇,張宗益.稟賦差距還是權利缺失: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理論與實證研究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51-56.
[11]丁菊鴻,鄧可斌.政府干預、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地區層面的研究 [J].中國工業經濟,2007(7):56-64.
[12]邵帥,齊中英.西部地區的能源開發與經濟增長——基于“資源詛咒”假說的實證分析 [J].經濟研究,2008(4):147-160.
[13]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17-31.
[14]范劍勇,張雁.經濟地理與地區間工資差異 [J].經濟研究,2009(8):73-84.
[15]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1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to buil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and incorporates the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into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y spatial panel metho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bund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ca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o a certain, but has little effect;besides,in the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both of physical capital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the labor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and has more effect;human capital rights is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significant;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rights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system supply rights i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economic growth; fixed effect spatial lag model
(責任編輯:關立新)
根據本文的經驗證據,同時結合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首先,各地區間應加強合作,充分發揮本地區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態勢。其次,需要在廣大中西部落后地區應充分完善基礎設施等相關配套措施,促進其資源優勢的挖掘,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第三,各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應加大物質資本投入力度及勞動力的開發和培育力度,充分發揮這些傳統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制定有利于欠發達地區人才引進的相關措施,促進人才資源在各區域間的合理流動與有效分配,推動欠發達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提升。第四,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越來越依賴于市場,這也啟示了政府應將越來越多的資源交由市場分配,進而提升其配置效率。
注釋:
① 資本存量2000-2006年數據直接來源于單豪杰(2008)[13]提供的中國資本存量估算結果,2007-2011年數據則以此為基礎經過估算得出。
② 本文參考范劍勇和張雁(2009)[14]的研究,認為除了少數人口流動性較強的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各地區高等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基本都是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人才需求,而且考慮到高等學校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改革,各地區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基本能夠反映當地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水平。
③ 2000-2009年數據來源于樊綱等(2011)[15]《中國市場化指數》中提供的“市場化指數”,雖然其提供的市場化指數僅到2009年,但由于地區治理環境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因此本文2010-2011年的地區市場化水平沿用2009年的市場化指數衡量。
參考文獻:
[1] Auty R 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 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 [M].London and New York:Rutledge Publisher,1993.
[2] Vincent J R.Resource Depletion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n Malaysia [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1):19-37.
[3] Sachs J D,Warner A W.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1):827-838.
[4] James A,Aadland D.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S. Counties [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1(4):827-838.
[5] Paryrakis E,Gerlagh R.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1):181–193.
[6] Frankel J A.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A Survey [Z].NBER Working Paper,2010.
[7] 徐康寧,邵軍.自然稟賦與經濟增長:對“資源詛咒”命題的再檢驗 [J].世界經濟,2006(11):38-47.
[8] 方穎,紀衍,趙揚.中國是否存在“資源詛咒” [J].世界經濟,2011(4):144-160.
[9] 王智新,梁翠.人口規模、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0):158-163.
[10]林勇,張宗益.稟賦差距還是權利缺失: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理論與實證研究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51-56.
[11]丁菊鴻,鄧可斌.政府干預、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地區層面的研究 [J].中國工業經濟,2007(7):56-64.
[12]邵帥,齊中英.西部地區的能源開發與經濟增長——基于“資源詛咒”假說的實證分析 [J].經濟研究,2008(4):147-160.
[13]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17-31.
[14]范劍勇,張雁.經濟地理與地區間工資差異 [J].經濟研究,2009(8):73-84.
[15]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1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to buil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and incorporates the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into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y spatial panel metho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bund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ca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o a certain, but has little effect;besides,in the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both of physical capital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use the labor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and has more effect;human capital rights is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significant;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rights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system supply rights i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economic rights endowment; economic growth; fixed effect spatial lag model
(責任編輯:關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