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價格粘性機制引入傳統的匯率傳遞研究框架,運用面板門限模型研究了匯率變動對我國工業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實證結果表明,匯率變動對出口價格的傳遞在一般情況下是線性的,但是當外部經濟環境惡化時,隨著匯率波動幅度不同,匯率傳遞呈現出明顯的門限效應。
關鍵詞:價格粘性;匯率傳遞;面板門限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3-07-09
作者簡介:張欣(1984-),男,河北香河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商品交易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教師,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農村金融。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十二五”時期宏觀經濟運行動態監測分析研究,項目編號:10zd&010;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商品交易分析與模擬遼寧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課題,項目編號:2013LBGJSY002;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創新團隊支持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2XJTD001;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2XJYQ04。
匯率作為重要媒介和政策手段,能夠對包括出口價格在內的經濟變量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一國的出口競爭力、國際收支和內外均衡,所以匯率傳遞問題一直是國際經濟學研究的熱點。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呈現出明顯的升值走勢,匯率波動幅度也逐漸擴大,這種變化對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研究匯率變動對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已有文獻對于匯率傳遞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匯率變動對總體物價水平的影響,較少涉及匯率變動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傳遞問題,而且學界對于出口價格的匯率傳遞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尚存在爭議。本文運用面板門限模型做了進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夠對此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解釋。
一、研究框架與假說
從理論上講,出口商調整價格的概率反映了定價行為,定價行為是否會發生改變則取決于邊際生產成本與菜單成本之間的關系:當匯率波動較小時,進口中間投入品價格變化也較小,邊際生產成本的變動小于菜單成本,此時出口商調整價格的動力不強,θ不會發生變化,匯率傳遞率不變;當匯率變動較大時,邊際生產成本的大幅波動促使廠商必須變動出口價格以防止虧損,此時θ會提高,相應地匯率傳遞率也會提高。部分實證研究的結果支持了上述理論:Devereux & Yetman(2002)的研究表明,匯率波動幅度越大,廠商調整價格的行為就越頻繁,而且匯率傳遞的水平會提高,因此匯率與價格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Pollard & Coughlin(2003)運用企業層面的數據提供了更有力的經驗證據,他們發現大部分企業在匯率波動程度較高時調整價格的意愿更為強烈,因此匯率傳遞水平與匯率波動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性。
另一些學者則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盡管上述分析在理論上成立,但是現實中生產者的定價策略具有穩定性,尤其是在短期,匯率波動幅度往往難以達到促使廠商改變定價行為的程度。Herzberg & Kapetanios(2003)從進口國的角度,運用引入競爭者價格的依市定價(PTM)模型研究了匯率變動對英國進口商品價格的影響,發現二者之間并不存在非線性關系。Campa & Goldberg(2005)針對25個OECD國家的實證分析也表明,只有個別商品的匯率傳遞水平隨著匯率波動的劇烈而提高,匯率波動程度對出口商定價行為的影響并不顯著。
國內學者從細分商品層面對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的匯率傳遞效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畢玉江, 朱鐘棣,2007;馬紅霞, 張朋,2008),但基本都是在線性模型的框架下研究匯率傳遞的不完全性。近年來,部分學者開始在非線性框架下研究匯率波動的經濟效應,例如封福育(2010)基于我國季度出口數據的研究發現,不同的波動幅度下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額的影響呈不對稱特征;姜昱等(2011)針對我國17個主要貿易伙伴年度數據的研究也表明,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量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周陽(2011)研究了匯率變動對我國整體物價水平的影響,發現不同樣本區間內匯率的傳遞效應存在差異,當人民幣匯率波動劇烈時,匯率變動對物價水平的影響更加顯著。這些成果在某種程度上間接證明了定價行為確實受匯率波動程度的影響,但是匯率變動與出口價格之間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尚缺乏直接的經驗證據。
(三)實證結果
本文分別采用混合數據模型(OLS)、面板固定效應模型(FE)和面板門限模型(Threshold)三種模型設定方式,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固定效應和門限效應模型的個體效應檢驗結果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不存在個體效應的原假設,因此混合數據模型并不適用。固定效應和門限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相差無幾:生產成本(ppi)和世界市場同類商品價格(imprice)的上升,能夠顯著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行業技術水平(tech)和企業規模(size)對出口價格不存在顯著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我國出口產品技術水平普遍偏低,出口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對市場的控制力有限,因此難以對出口價格形成支撐;世界市場需求水平(demand)對出口價格的影響顯著為負,這顯然與直覺不符,原因可能在于我國向發達國家出口的商品大部分屬于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吉芬商品”,這些商品在危機時期因其價格低廉而被更多消費者青睞的商品,但是在經濟繁榮時期卻容易被其他價格更高、效用更大的商品取代。
本文的重點在于分析名義有效匯率(neer)對于出口價格的影響。面板門限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當匯率波動率(volatility)超過025%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影響程度會提高,彈性系數從0.815上升為0823,這說明匯率波動的幅度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傳遞水平。但是直觀上看這種影響的幅度比較有限,門限效應自抽樣檢驗結果也顯示,即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也無法拒絕不存在門限效應的原假設。因此在整體樣本區間內,匯率波動幅度對于出口價格匯率傳遞率的影響在統計上并不顯著,可以認為匯率變動與出口商品價格之間是線性關系,假說H0得到了證實。
(四)穩健性檢驗
盡管上述針對整體樣本的分析表明出口商的定價行為具有穩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間區間內,出口商的定價策略可能并不一致。考慮到在樣本區間內發生了世界性金融危機,這一特殊的經濟事件可能對出口商的定價行為造成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區間進行劃分,研究不同時間段的匯率傳遞效應。具體的研究方法與整體樣本相同,模型的估計結果也無太大出入。由于本文的重點在于研究匯率傳遞是否存在門限效應,因此僅列示了門限效應的自抽樣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在金融危機發生前(2005-2006年)和后金融危機時期(2010-2011年)匯率傳遞的門限效應均是不顯著的,但是在金融危機期間(2007-2009年),檢驗結果卻在1%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不存在門限效應的原假設,即匯率傳遞存在明顯的門限效應。這說明(1)出口商定價行為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金融危機期間,由于擔憂外部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出口商對于匯率的大幅波動可能更為敏感;(2)我國在金融危機時期采取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具有合理性。
三、結論
本文在傳統的匯率傳遞模型中引入價格粘性機制,運用面板門限模型,研究了匯率變動對我國工業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得出了以下結論:在正常情況下,出口商調整價格的行為具有穩定性,匯率波動幅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傳遞水平,但影響并不顯著,此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傳遞是線性的。然而,在世界性金融危機發生期間,匯率傳遞率因匯率波動幅度的不同呈現出明顯的門限效應,此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傳遞是非線性的。本文的研究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已有研究成果之所以存在爭議,很可能是由于樣本區間的選擇不同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對于出口商定價行為的影響。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本文認為,盡管我國匯改的目標是形成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但是對于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應保持審慎的態度,尤其在當前外需依舊低迷,出口貿易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應避免因匯率劇烈波動對出口企業造成沖擊。我國的外匯管理部門在確定匯率浮動區間時,應考慮不同外部環境下匯率波動對于微觀經濟主體決策行為的影響,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出口企業也應審時度勢,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積極應對匯率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Gagnon J E, Ihrig J.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04(4): 315-338.
[2] Obstfeld M, Rogoff K. New directions for stochastic open economy model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1): 117-153.
[3] Devereux M, Yetman J. Price setting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ory and evidence[J].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2/2002, 2002.
[4] Pollard P S, Coughlin C C. Size matters: asymmetric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t the industry level[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3.
[5] Herzberg V, Kapetanios G, Price S. Import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 No. 182, 2003.
[6] Campa J M, Goldberg L 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 A macro or micro phenomen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5(4): 679-690.
[7] 畢玉江, 朱鐘棣.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商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J].世界經濟, 2007(5):3-15.
[8] 馬紅霞, 張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歐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 2008(7):32-37.
[9] 姜昱, 邢曙光, 楊勝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影響的門限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 2011(7): 36-42.
[10]周陽.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傳遞效應[J].商業研究, 2011(8):171-175.
[11]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345-368.
[12]Cerra V, Saxena S C.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behavior[M].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2.
[13]李秀芳, 施炳展. 出口企業競爭強度是中國出口低價格的主要因素嗎?[J].世界經濟研究, 2012(2):39-44.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price stickiness mechanism into traditional exchange rate research framework, the paper used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on China′s industrial exports pric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ss-through effect was linear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but when the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deteriorate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ffect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Key words:price stickiness;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panel threshold model
(責任編輯:張曦)
(四)穩健性檢驗
盡管上述針對整體樣本的分析表明出口商的定價行為具有穩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間區間內,出口商的定價策略可能并不一致。考慮到在樣本區間內發生了世界性金融危機,這一特殊的經濟事件可能對出口商的定價行為造成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區間進行劃分,研究不同時間段的匯率傳遞效應。具體的研究方法與整體樣本相同,模型的估計結果也無太大出入。由于本文的重點在于研究匯率傳遞是否存在門限效應,因此僅列示了門限效應的自抽樣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在金融危機發生前(2005-2006年)和后金融危機時期(2010-2011年)匯率傳遞的門限效應均是不顯著的,但是在金融危機期間(2007-2009年),檢驗結果卻在1%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不存在門限效應的原假設,即匯率傳遞存在明顯的門限效應。這說明(1)出口商定價行為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金融危機期間,由于擔憂外部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出口商對于匯率的大幅波動可能更為敏感;(2)我國在金融危機時期采取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具有合理性。
三、結論
本文在傳統的匯率傳遞模型中引入價格粘性機制,運用面板門限模型,研究了匯率變動對我國工業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得出了以下結論:在正常情況下,出口商調整價格的行為具有穩定性,匯率波動幅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傳遞水平,但影響并不顯著,此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傳遞是線性的。然而,在世界性金融危機發生期間,匯率傳遞率因匯率波動幅度的不同呈現出明顯的門限效應,此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傳遞是非線性的。本文的研究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已有研究成果之所以存在爭議,很可能是由于樣本區間的選擇不同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對于出口商定價行為的影響。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本文認為,盡管我國匯改的目標是形成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但是對于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應保持審慎的態度,尤其在當前外需依舊低迷,出口貿易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應避免因匯率劇烈波動對出口企業造成沖擊。我國的外匯管理部門在確定匯率浮動區間時,應考慮不同外部環境下匯率波動對于微觀經濟主體決策行為的影響,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出口企業也應審時度勢,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積極應對匯率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Gagnon J E, Ihrig J.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04(4): 315-338.
[2] Obstfeld M, Rogoff K. New directions for stochastic open economy model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1): 117-153.
[3] Devereux M, Yetman J. Price setting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ory and evidence[J].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2/2002, 2002.
[4] Pollard P S, Coughlin C C. Size matters: asymmetric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t the industry level[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3.
[5] Herzberg V, Kapetanios G, Price S. Import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 No. 182, 2003.
[6] Campa J M, Goldberg L 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 A macro or micro phenomen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5(4): 679-690.
[7] 畢玉江, 朱鐘棣.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商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J].世界經濟, 2007(5):3-15.
[8] 馬紅霞, 張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歐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 2008(7):32-37.
[9] 姜昱, 邢曙光, 楊勝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影響的門限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 2011(7): 36-42.
[10]周陽.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傳遞效應[J].商業研究, 2011(8):171-175.
[11]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345-368.
[12]Cerra V, Saxena S C.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behavior[M].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2.
[13]李秀芳, 施炳展. 出口企業競爭強度是中國出口低價格的主要因素嗎?[J].世界經濟研究, 2012(2):39-44.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price stickiness mechanism into traditional exchange rate research framework, the paper used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on China′s industrial exports pric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ss-through effect was linear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but when the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deteriorate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ffect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Key words:price stickiness;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panel threshold model
(責任編輯:張曦)
(四)穩健性檢驗
盡管上述針對整體樣本的分析表明出口商的定價行為具有穩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間區間內,出口商的定價策略可能并不一致。考慮到在樣本區間內發生了世界性金融危機,這一特殊的經濟事件可能對出口商的定價行為造成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區間進行劃分,研究不同時間段的匯率傳遞效應。具體的研究方法與整體樣本相同,模型的估計結果也無太大出入。由于本文的重點在于研究匯率傳遞是否存在門限效應,因此僅列示了門限效應的自抽樣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在金融危機發生前(2005-2006年)和后金融危機時期(2010-2011年)匯率傳遞的門限效應均是不顯著的,但是在金融危機期間(2007-2009年),檢驗結果卻在1%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不存在門限效應的原假設,即匯率傳遞存在明顯的門限效應。這說明(1)出口商定價行為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金融危機期間,由于擔憂外部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出口商對于匯率的大幅波動可能更為敏感;(2)我國在金融危機時期采取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具有合理性。
三、結論
本文在傳統的匯率傳遞模型中引入價格粘性機制,運用面板門限模型,研究了匯率變動對我國工業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得出了以下結論:在正常情況下,出口商調整價格的行為具有穩定性,匯率波動幅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傳遞水平,但影響并不顯著,此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傳遞是線性的。然而,在世界性金融危機發生期間,匯率傳遞率因匯率波動幅度的不同呈現出明顯的門限效應,此時匯率變動對于出口價格的傳遞是非線性的。本文的研究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已有研究成果之所以存在爭議,很可能是由于樣本區間的選擇不同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對于出口商定價行為的影響。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本文認為,盡管我國匯改的目標是形成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但是對于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應保持審慎的態度,尤其在當前外需依舊低迷,出口貿易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應避免因匯率劇烈波動對出口企業造成沖擊。我國的外匯管理部門在確定匯率浮動區間時,應考慮不同外部環境下匯率波動對于微觀經濟主體決策行為的影響,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出口企業也應審時度勢,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積極應對匯率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Gagnon J E, Ihrig J.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04(4): 315-338.
[2] Obstfeld M, Rogoff K. New directions for stochastic open economy model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1): 117-153.
[3] Devereux M, Yetman J. Price setting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ory and evidence[J].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2/2002, 2002.
[4] Pollard P S, Coughlin C C. Size matters: asymmetric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t the industry level[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3.
[5] Herzberg V, Kapetanios G, Price S. Import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 No. 182, 2003.
[6] Campa J M, Goldberg L 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 A macro or micro phenomen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5(4): 679-690.
[7] 畢玉江, 朱鐘棣.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商品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J].世界經濟, 2007(5):3-15.
[8] 馬紅霞, 張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歐出口價格的傳遞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 2008(7):32-37.
[9] 姜昱, 邢曙光, 楊勝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影響的門限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 2011(7): 36-42.
[10]周陽.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傳遞效應[J].商業研究, 2011(8):171-175.
[11]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345-368.
[12]Cerra V, Saxena S C.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behavior[M].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2.
[13]李秀芳, 施炳展. 出口企業競爭強度是中國出口低價格的主要因素嗎?[J].世界經濟研究, 2012(2):39-44.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price stickiness mechanism into traditional exchange rate research framework, the paper used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on China′s industrial exports pric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ss-through effect was linear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but when the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deteriorate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ffect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Key words:price stickiness;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panel threshold model
(責任編輯: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