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金生
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較難的分數問題,需要單位“1”的統一與轉化,解決起來往往比較麻煩,不知如何下手。如果能將“分數”轉化為“比”,往往能化難為易。
【例1】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騎完全程的時與乙相遇,乙繼續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前進,用2小時騎完余下的路程。甲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例 2】巴邱小學六年級三個班共有學生135人,六(1)班的人數是六(2)班的,六(2)班的人數是六(3)班的,三個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與解】這道題如果從分數的角度分析,不僅標準量在變換,而且也難找到總人數的對應分率。如果沿著這條死胡同走下去,猶如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如果我們把分數轉化為比,就會化難為易。我們把“六(1)班的人數是六(2)班的”,看成六(1)班與六(2)班人數的比是4:5;把“六(2)班的人數是六(3)班的”,看成六(2)班與六(3)班人數的比是5:6。這樣很容易看出六(1)、六(2)、六(3)班人數的連比是4:5:6,于是就可用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答。
【例3】甲、乙、丙三人生產一批玩具,甲生產的件數是乙、丙兩人的,乙生產的件數是甲、丙兩人的,丙做了240件。這批玩具共有多少件?
【分析與解】題中單位“1”的量不統一,不能直接列式。如果把條件中的分率看作比,然后再統一單位“1”的量就方便多了。
把“甲生產的件數是乙、丙兩人的”看作甲生產的件數與乙、丙兩人生產的件數比是1:2,也就是甲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同樣地,“乙生產的件數是甲、丙兩人的”,也就是乙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這樣問題就變成:甲、乙、丙三人生產一批玩具,甲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乙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丙做了240件,這批玩具共有多少件?
現在很容易找出丙做的240件的對應分率是1--=,所以這批玩具有240€?576(件)。
【練一練】
1.學校歌唱隊原來女隊員人數是隊員總人數的,后來又添入8名女隊員,這時女隊員人數是隊員總人數的。這個學校的歌唱隊原有隊員多少人?
2.甲、乙兩人騎車同時從A地向B地出發,甲每小時行10.5千米,乙每小時行7.5千米,乙比甲多騎40分鐘,結果比甲多行3千米。乙騎車共行了多少千米?
3.小紅騎車從A地到B地,若每小時多行2千米,則所用時間是原定時間的;若每小時少行2千米,則比原定時間晚小時到達。求A、B兩地之間的路程。endprint
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較難的分數問題,需要單位“1”的統一與轉化,解決起來往往比較麻煩,不知如何下手。如果能將“分數”轉化為“比”,往往能化難為易。
【例1】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騎完全程的時與乙相遇,乙繼續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前進,用2小時騎完余下的路程。甲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例 2】巴邱小學六年級三個班共有學生135人,六(1)班的人數是六(2)班的,六(2)班的人數是六(3)班的,三個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與解】這道題如果從分數的角度分析,不僅標準量在變換,而且也難找到總人數的對應分率。如果沿著這條死胡同走下去,猶如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如果我們把分數轉化為比,就會化難為易。我們把“六(1)班的人數是六(2)班的”,看成六(1)班與六(2)班人數的比是4:5;把“六(2)班的人數是六(3)班的”,看成六(2)班與六(3)班人數的比是5:6。這樣很容易看出六(1)、六(2)、六(3)班人數的連比是4:5:6,于是就可用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答。
【例3】甲、乙、丙三人生產一批玩具,甲生產的件數是乙、丙兩人的,乙生產的件數是甲、丙兩人的,丙做了240件。這批玩具共有多少件?
【分析與解】題中單位“1”的量不統一,不能直接列式。如果把條件中的分率看作比,然后再統一單位“1”的量就方便多了。
把“甲生產的件數是乙、丙兩人的”看作甲生產的件數與乙、丙兩人生產的件數比是1:2,也就是甲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同樣地,“乙生產的件數是甲、丙兩人的”,也就是乙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這樣問題就變成:甲、乙、丙三人生產一批玩具,甲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乙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丙做了240件,這批玩具共有多少件?
現在很容易找出丙做的240件的對應分率是1--=,所以這批玩具有240€?576(件)。
【練一練】
1.學校歌唱隊原來女隊員人數是隊員總人數的,后來又添入8名女隊員,這時女隊員人數是隊員總人數的。這個學校的歌唱隊原有隊員多少人?
2.甲、乙兩人騎車同時從A地向B地出發,甲每小時行10.5千米,乙每小時行7.5千米,乙比甲多騎40分鐘,結果比甲多行3千米。乙騎車共行了多少千米?
3.小紅騎車從A地到B地,若每小時多行2千米,則所用時間是原定時間的;若每小時少行2千米,則比原定時間晚小時到達。求A、B兩地之間的路程。endprint
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較難的分數問題,需要單位“1”的統一與轉化,解決起來往往比較麻煩,不知如何下手。如果能將“分數”轉化為“比”,往往能化難為易。
【例1】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騎完全程的時與乙相遇,乙繼續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前進,用2小時騎完余下的路程。甲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例 2】巴邱小學六年級三個班共有學生135人,六(1)班的人數是六(2)班的,六(2)班的人數是六(3)班的,三個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與解】這道題如果從分數的角度分析,不僅標準量在變換,而且也難找到總人數的對應分率。如果沿著這條死胡同走下去,猶如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如果我們把分數轉化為比,就會化難為易。我們把“六(1)班的人數是六(2)班的”,看成六(1)班與六(2)班人數的比是4:5;把“六(2)班的人數是六(3)班的”,看成六(2)班與六(3)班人數的比是5:6。這樣很容易看出六(1)、六(2)、六(3)班人數的連比是4:5:6,于是就可用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答。
【例3】甲、乙、丙三人生產一批玩具,甲生產的件數是乙、丙兩人的,乙生產的件數是甲、丙兩人的,丙做了240件。這批玩具共有多少件?
【分析與解】題中單位“1”的量不統一,不能直接列式。如果把條件中的分率看作比,然后再統一單位“1”的量就方便多了。
把“甲生產的件數是乙、丙兩人的”看作甲生產的件數與乙、丙兩人生產的件數比是1:2,也就是甲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同樣地,“乙生產的件數是甲、丙兩人的”,也就是乙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這樣問題就變成:甲、乙、丙三人生產一批玩具,甲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乙生產的件數是這批玩具的,丙做了240件,這批玩具共有多少件?
現在很容易找出丙做的240件的對應分率是1--=,所以這批玩具有240€?576(件)。
【練一練】
1.學校歌唱隊原來女隊員人數是隊員總人數的,后來又添入8名女隊員,這時女隊員人數是隊員總人數的。這個學校的歌唱隊原有隊員多少人?
2.甲、乙兩人騎車同時從A地向B地出發,甲每小時行10.5千米,乙每小時行7.5千米,乙比甲多騎40分鐘,結果比甲多行3千米。乙騎車共行了多少千米?
3.小紅騎車從A地到B地,若每小時多行2千米,則所用時間是原定時間的;若每小時少行2千米,則比原定時間晚小時到達。求A、B兩地之間的路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