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到了“治治病”的關鍵環節時,有的人覺得自己“沒病”。黨員干部有沒有“病”,不能自己說了算,誰最有發言權呢?群眾!廣大群眾是最高明的醫生。
古時名醫扁鵲多次好心提醒齊桓侯:“君有疾”。桓侯卻堅持:“寡人無疾”。后來桓侯很快因病而亡。我們有些黨員干部往往陶醉在已有的業績中,自我感覺不錯,對作風上的“病”毫不知情;或者雖知有些毛病,卻自認為是癬疥小疾,不加重視。殊不知,有的病隱藏得深,平時讓人難以察覺,可一旦發現,就到了中晚期,無藥可治了。因此,我們黨員干部要高度重視“當代名醫”,即廣大群眾,要善于聽取群眾意見,敢于敞開胸懷請群眾望、聞、問、切,把病根子找出來。
要面對面任群眾“望”。“望”得清不清,取決于距離的遠近。如果高高在上,就是到群眾中去也只會是蜻蜓點水、浮在面上,即使深入基層了,也只能用官僚主義的腔調,用“面子”的虛榮,用浮躁的態度,把自己包裹起來,與群眾隔離開。這樣,群眾再高明,也“望”不清個啥模樣,更不要說“望”出什么病了。因而,黨員干部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撲下身子,與群眾面對面,才能讓群眾“望”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要心貼心換群眾“聞”。“聞”是中醫常用的診病手法。一個領導干部或一個單位,患沒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病,群眾一“聞”便知。但群眾愿不愿意聞干部的“口臭”、“體味”呢?這就需要干部同志們真誠關心群眾冷暖,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用真情換真心。只有真正做到了心貼心,把群眾放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心上;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要實打實請群眾“問”。想要群眾“問”清楚,先要自己實實在在抖落得清楚。總是藏著掖著,就是神仙也“問”不出名堂來。從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到財務公開;從重大決策的民主集中制,到“三公”經費的往來去向,都應公開化、透明化,都應實事求是。唯其如此,才請得來群眾“看病”,群眾才可以一個一個情況地“問”;也才經得住群眾“問”,才能“問”得出存在的隱患和漏洞。
要手把手讓群眾“切”。“切”,即切診,就是把按病人的脈象或觸按肌膚、胸腹等部位,查看有無異常。要讓群眾切診把脈,自己必須光明磊落。讓群眾想什么時候“把”就什么時候“把”,想在什么地方“按”就在什么地方“按”。是不是貫徹了中央“八項規定”,是不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是不是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做的是“面子工程”,還是群眾高興工程?采取的措施群眾喜不喜歡,業績群眾滿不滿意?只有經群眾切診了、過關了,才能算數;否則,就是空忙活一場。
總之,工廠車間、田壟地頭、街里巷尾,群眾越多的地方,就越是診斷和根治“四風”病最好的“醫院”。那里有最好的扁鵲,最對路的看病方法,最科學的藥方和最有效的良藥。每個黨員干部,無論自我感覺是否“有病”,都應自覺走進基層“醫院”,經常請“扁鵲”們來個望、聞、問、切,才不會做那個“寡人無疾”卻突然病死的齊桓侯。
(作者為景德鎮市工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責編/劉建 美編/宋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