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華 ,朱寶輝,馬 超,劉彥昌,王培軍,劉守田,王 益,姜 韜
(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石嘴山 753000)
TA5是一種α型鈦合金,除含有4%的Al元素外,還加入了0.005%的B元素,這樣可細化晶粒并提高彈性模量。此合金強度中等,塑性較差,焊接性能和耐腐蝕性良好,可制作成板材、棒材和鍛件,是海洋環境下理想的結構材料。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制備船舶制造業的各類機械部件[1-3],也應用于制造各類兵器[4]。
國內關于TA5鈦合金板材加工工藝、熱處理工藝的研究報道較多,而對該合金棒材熱處理工藝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本實驗通過對TA5鈦合金棒材進行不同工藝的熱處理,研究了熱處理工藝對TA5鈦合金棒材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希望對后續材料加工及該合金的應用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
實驗所用棒材是用經由三次真空自耗熔煉的φ600 mm TA5鈦合金鑄錠加工而成的。鑄錠相變點為(995±5)℃,Al含量為4.2%,B含量為0.004 3%,雜質元素含量符合GB/T 3620.1—2007標準要求。棒材加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坯和中間鍛造,將鑄錠在1 150 ℃保溫4.5~5.5 h后,采用16MN快速液壓鍛造機進行變形量為88%左右的四鐓四拔開坯鍛造,然后用箱式電阻爐加熱至(960±10)℃,保溫4~4.5 h后,進行變形量為75%左右的兩次拔長鍛造,制成φ120 mm鍛坯料;第二階段為徑向鍛造,在(950±10)℃下,采用SXP-13徑向鍛造機進行變形量為85%左右的徑向鍛造,鍛后棒材直徑為45 mm。
采用箱式電阻爐(控溫精度為±1 ℃),對TA5鈦合金棒材進行退火熱處理:①不同退火溫度,分別在600、650、700、750、800 ℃,保溫1 h,空冷,優選出最佳退火溫度;②不同保溫時間,退火溫度依據第1步優選,保溫時間分別為30、60、90、120、150 min,空冷。
在棒材1/2半徑處沿縱向切取試樣,按照GB/T 228《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法》,采用INSTRON 4505萬能試驗機測定拉伸性能;按照GB/T5168《α-β鈦合金高低倍組織檢驗方法》,采用Leica MM-6金相顯微鏡觀察顯微組織;按GB/T229《金屬夏比缺口沖擊試驗方法》,采用JB-S300A擺錘式沖擊試驗機測定試樣沖擊性能。
2.1.1 熱處理溫度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圖1為TA5鈦合金棒材經不同溫度熱處理后的力學性能。從圖1中可以看出,熱處理溫度對TA5鈦合金棒材強度和塑性的影響較大。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明顯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熱處理溫度超過750 ℃后強度下降現象更加明顯;而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與強度出現相反的變化趨勢,呈現上升趨勢。當熱處理溫度在700 ℃時延伸率超過13%,斷面收縮率超過42%。由圖1曲線分析,TA5鈦合金棒材熱處理溫度在700~750 ℃之間時,棒材的強度和塑性達到較好的匹配。

圖1 熱處理溫度對TA5鈦合金棒材力學性能的影響Fig.1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5 alloy bar
2.1.2 熱處理溫度對顯微組織的影響
圖2為TA5鈦合金棒材鍛造態及經不同溫度退火后的顯微組織。由圖2a可以看出,棒材鍛造態顯微組織為均勻細小的等軸α組織,說明棒材在相變點以下的鍛造變形較為充分。經600 ℃退火熱處理后,其顯微組織(圖2b)與鍛造態顯微組織并無明顯差異,但熱處理溫度超過再結晶溫度以后,隨著溫度的升高,顯微組織中等軸α相開始逐漸長大,當溫度升高至750 ℃時,等軸α相(圖2e)明顯長大,當溫度升高至800 ℃后,形成粗大的等軸組織(圖2f),并明顯有晶界出現,晶界寬度雖然很小,但晶內已可以看到有少量析出物。隨著熱處理溫度不斷升高,TA5鈦合金棒材組織中α相進一步球化,組織會更加均勻,殘余應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棒材的強度會有所下降,塑性會提高,這與圖1中的性能曲線是一致的。

圖2 TA5鈦合金棒材鍛造態及經不同溫度退火后的顯微組織Fig.2 Metallographs of TA5 alloy bars at as-forged condition and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ptures
2.1.3 熱處理溫度對沖擊韌性的影響
表2為TA5鈦合金棒材經不同工藝熱處理后的沖擊韌性。由表2可以看出,800 ℃下熱處理的TA5鈦合金棒材的沖擊韌性高出600 ℃熱處理的棒材36%左右,高出700 ℃熱處理棒材16%左右。從3種熱處理工藝得到的棒材沖擊韌性數據能夠看出,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TA5鈦合金棒材的沖擊韌性出現明顯上升趨勢。表2中3種熱處理工藝所對應的微觀組織分別為圖2中b、d、f。圖2b、d組織為均勻細小的等軸α組織,這種組織強度、塑性相對匹配較好,但抗裂紋擴展能力較差,沖擊性能明顯要低于其它組織(除魏氏組織),這與表2和圖1曲線結果相對應。圖2f為較粗大的等軸α組織,這種組織對裂紋擴展有明顯的阻礙作用,沖擊性能較好,但材料的塑性較差[5-7]。

表2 不同熱處理工藝對TA5鈦合金棒材沖擊韌性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annealing process on impact toughness of TA5 alloy bars
2.2.1 熱處理保溫時間對顯微組織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當退火溫度在700~750 ℃時TA5鈦合金棒材的強度和塑性達到較好的匹配。由此選擇720 ℃作為熱處理溫度,在該溫度下進行保溫時間分別為30、60、90、120、150 min的退火熱處理,處理后的顯微組織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保溫時間為30 min,棒材顯微組織與鍛造態相比無明顯變化;保溫時間為60 min時,α相出現球化,組織均勻性較好;保溫時間為120 min時,α相出現長大的趨勢;當保溫時間延長至150 min時,α相已明顯長大。從不同時間退火后的顯微組織看,較佳的退火時間為60~90 min。
對比圖2和圖3可以看出,熱處理溫度對TA5鈦合金棒材顯微組織的影響較大,而保溫時間對顯微組織的影響較小。
2.2.2 熱處理保溫時間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圖4為TA5鈦合金棒材在720 ℃下分別進行保溫時間為30、60、90、120、150 min退火熱處理后的力學性能。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TA5鈦合金棒材的強度呈下降趨勢,而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曲線呈上升趨勢。當熱處理保溫時間在60~90 min時,棒材的強度及塑性相對匹配較好。

圖4 不同保溫時間對TA5鈦合金棒材力學性能的影響Fig.4 Effect of holding tim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5 alloy bars
雖然從圖4曲線可以看出,TA5鈦合金棒材強度和塑性隨保溫時間的延長分別出現下降和上升趨勢,但變化幅度與圖1相比要小。保溫時間由30 min 延長至150 min時,強度變化范圍在60 MPa以內,說明保溫時間對TA5鈦合金棒材強度的影響小于熱處理溫度。
(1)TA5鈦合金棒材的較佳退火溫度為700~750 ℃,較佳保溫時間為60~90 min。
(2)TA5鈦合金棒材退火溫度在700~750 ℃,保溫時間在60~90 min之間時,強度、塑性及沖擊性能達到較好的匹配,其抗拉強度在740 MPa左右,屈服強度在595 MPa左右,延伸率在14%左右,沖擊韌性在65 J/cm2左右。
(3)退火處理保溫時間對TA5鈦合金棒材的強度、塑性和顯微組織的影響小于退火溫度的影響。
[1] 何書林,馮永琦,王永強,等.TA5鈦合金組織對鍛件性能的影響 [J]. 金屬學報,2002,38(9):204-205.
[2] 稀有金屬材料加工手冊編寫組.稀有金屬材料加工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4:471-479.
[3] 孫建科.我國船用鈦合金研究、應用于發展[J]. 金屬學報,2002,38(9):33-36.
[4] 劉興合.TA5鈦合金切削特性分析[J]. 艦船光學,2004,40(3):46-48.
[5] 閔新華,朱益潘,羅月新.變形量對Ti-6Al-2Zr-1Mo-1V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 金屬學報,2002,38(9):181-182.
[6] 張寶昌.有色金屬及其熱處理[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46.
[7] 李東,鄧炬,于振濤.熱處理工藝對TA17合金棒材組織的影響[J].材料熱處理技術,2008,37(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