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川春
(南雄市黃坑中學,廣東 南雄 512400)
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有機融入主題班會
——以《生活與哲學》為例
陳川春
(南雄市黃坑中學,廣東 南雄 512400)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指責,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有效兼顧兩者關系,是教育教學研究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有效實現這一目標,作者進行了思考與有益的嘗試: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機融入主題班會等,從而有效實現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目標。
主題班會 《生活與哲學》 教育資源
《教師法》明確規定: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指責。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如何有效兼顧兩者關系,是教育教學研究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思考及有益的嘗試: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資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機融入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的一種班會活動。通過主題班會澄清是非、提高認識、進行教育,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教材資源,現我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人教版2013年4月第四版)的幾處教材資源為例,談談在主題班會中的一些思考及有益的嘗試。
1.對教材、學生的思考。在教材第40頁,教材利用貝多芬事例,引出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的作用,第二段: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委糜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主要讓學生認識到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僅僅三句話,我覺得很難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難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和趨向定型的階段,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學生的自我意識呈現出復雜性、多面性的特點,引導不當會形成心理障礙,進而產生各種不良行為,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意識,正確認識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并加以正確引導,對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學業有成有著重要意義。有必要把這一知識深化,并升華情感以實現預期目標,我把這一知識有機融入主題班會。
2.主題班會的嘗試。從典型材料引出主題。2008年9月,紐約華爾街,人們惶恐不安。從美國房貸兩巨頭——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再到美林、AIG、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資銀行被收購、政府接管或轉為銀行控股公司,這場自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在華爾街引發了“金融海嘯”,波及世界。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斬釘截鐵的聲音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確定為一次班會的主題,這次主題班會以學生演講的形式舉行。為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在主題下擬定一些子題,分給每個學習小組,要求各小組在三到五天的時間內,以這些子題為中心搜集整理相關資料,擬定小組的發言提綱等。比如:信心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必要性、重要性)?有什么典型的事例(正、反事例)說明?信心來源?如何樹立正確的意識?等等。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經過這樣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會形成觀點和看法,即使是錯誤的,也是自己思考的結果。主題班會課上,每個學生都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最后及時總結、歸納學生的觀點和看法,并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這樣,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更深化,從中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1.對教材、學生的思考。在教材第48頁,第一段: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這段話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的重要性。在教材第65頁,第二段: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有的中學生害怕出現錯誤與挫折;有的中學生消極躲避錯誤與挫折;有的中學生積極面對錯誤與挫折。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孩子們開始由家庭邁進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在這個特定時期,由于學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穩定、不平衡引發的一些不良行為是正常的。老師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正確認識錯誤與挫折,正確對待錯誤與挫折。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錯誤與挫折,正確對待錯誤與挫折,我把這一知識有機融入主題班會。
2.主題班會的嘗試。從一則故事引出主題:從前,某地連續幾天都下雨,有一個人回家要經過一條黃泥路。第一天,他經過黃泥路的下坡路摔了一跤;第二天,他經過這段下坡路又摔了一跤;第三天,他又在同樣的地方摔了一跤,他暗想:要是我不爬起來,以后我就不會再摔跤了。他覺得自己很聰明,就坐在那兒不走。學生聽后,紛紛大笑,議論紛紛。
基于以上思考,我趁熱打鐵,將“失敗乃成功之母”確定為一次班會的主題,這次主題班會以展覽形式舉行。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每班分為三個學習小組,一組負責搜集有關名言警句,一組負責搜集有關名人故事,一組負責整理、歸類、張貼。這樣,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一次與名言警句、名人的交流過程。我及時引導學生認識:人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復犯同樣的錯誤,人要學會總結,才能不斷進步;人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挫折,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才能更堅強,不斷走向勝利的彼岸;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美好的,我們要保持樂觀的人生觀,積極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這樣,學生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在知識深化的同時情感也會得到進一步升華。
1.對教材、學生的思考。教材第58頁的第一段寫道: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的部分,離開整體,部分就不能成其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這兩句話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既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又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特別是關鍵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目前我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加上西方個人主義思潮不斷浸透我國中學校園,因此某些中學生追求個人主義和自主人格,某些學生自我意識增強,集體主義精神逐漸淡化。這給班主任增強班級凝聚力、創建和諧班級、形成良好班風帶來一定的困難,這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可以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營造環境,創造條件,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共產主義的全部思想教育都應該遵循“通過集體”、“在集體中”和“為了集體”的原則。由此可見,營造良好的集體環境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把這一知識有機融入主題班會。
2.主題班會的嘗試。基于以上思考,我把“團結就是力量”確定為一次班會的主題,當今中學生富有朝氣,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并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班主任在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時,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次主題班會以年級拔河比賽、接力賽形式進行,寓集體教育于活動中。我先講明拔河比賽、接力賽的重要性;比賽的規則;比賽注意事項;獎勵設置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賽、加入拉拉隊,讓學生明確“我參與我快樂”。在活動期間,大多數同學都積極參加比賽與加油。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發揚堅強、勇敢、團結協作的精神。在聲聲吶喊中,隊員們團結一心,努力拼搏,為集體榮譽揮汗如雨。尤其是在勝負難分的時刻,雖然學生都已經精疲力竭,但毫不退縮,咬牙堅持,這種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一個人。賽后,我及時總結,特別表揚在比賽中堅強、勇敢、團結的同學,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價值,潛移默化中滲透集體主義精神。因此,在主題班會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益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更深,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總之,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應善于挖掘教材豐富的資源,有機融入主題班會,精心設計主題班會。這樣,不僅學生獲得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而且主題班會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學生得以深化知識、升華情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人教版),2013,4,(第四版).
[2]盧家楣,魏慶安,李其維主編.心理學(修訂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王劍蘭,曾智昌主編.教育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