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陽
導語:201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突破兩千萬大關,再次刷新了全球紀錄,連續五年蟬聯全球汽車產銷第一。然后歷史性數字的背后,卻并不是那么的風調雨順。自主品牌再遇瓶頸,能否在新的一年中有所改觀。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汽車已經從一種身份,財富的象征,逐漸轉變為每家每戶都可以購買的常見消費品。數據顯示,在2013年“雙11”,這個全民狂歡的特殊日子里,僅汽車之家、易車網、搜狐汽車3家電商的網絡訂購總額就高達198.48億元,天貓汽車的銷售額則達8億元。汽車的銷售渠道也變得更加親民,由此可見,汽車已經成為和手機一樣的普通消費品,故2013年我國汽車銷量突破兩千萬不足為奇。而在這龐大的數字之下,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2014年情人節當天,LMC Automotive公司發布了2013年中國車市銷量數據。大眾品牌以近15%的市場占有率奪冠,也是唯一超過10%的品牌。自主品牌占據6個席位,包括比亞迪、奇瑞、長安、長城、東風和哈弗,其中比亞迪進入前10名。其中第一名大眾2013年12月銷量193,563輛,同比增長28%;全年銷量2,471,839輛,同比增長16%;乘用車市場份額為14.7%。而作為唯一一個進入前十名的自主品牌比亞迪,2013年12月銷量48,148輛,同比下跌21%。自主品牌增長速度最高的長安汽車,12月銷量43,912輛,同比增長104%。但是市場占有率并不理想。由此可見自主在整體市場打好的情況下,表現仍然差強人意。
自主品牌形式嚴峻
受市場競爭加劇、產品競爭力較弱等因素的影響,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銷量增速降低,發展形勢嚴峻。全年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722萬輛,同比增長11.37%(低于乘用車的總體增速),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27%,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年產銷量定格在2200萬輛,一掃過去幾年的低迷狀態,告別了所謂了“微增長”。在這場盛宴中,合資品牌可謂是掙得盆滿缽滿,成為最大的得益者。統計顯示,大眾與通用兩大巨頭在華的總銷量便達到了643萬輛,占中國全年銷量近30%。即便受到中日關系影響的日系品牌,去年也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在國外品牌中,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8.8%、16.4%、12.4%、8.8%和3.1%,市場份額與上年比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美系增長最為明顯。而自主品牌卻為何不僅反退?有兩個原因。第一:低端市場已經不是自主品牌的天下,隨著合資車猛攻A級車中低端市場,自主品牌產品競爭力較弱的問題暴露無遺,同樣的價格,消費者更相信合資車的質量。同時,限號政策的實施,更是使消費者在選擇中,偏向于一步到位。第二:苦苦尋求品牌高端破局的中國品牌,在競爭中依舊沒有形成有效的突破。而體現在成績單上,便是市場份額的節節敗退。
不過,如果把自主品牌分割開來看,部分品牌未必就沒有亮點,如長城、吉利、廣汽、上汽等,他們已經成功得事實現了品牌向上,在A級車市場已經站穩腳跟,正在積極做“引體向上”。其中,長城哈弗H8已經上市,2014年是市場開拓的重要一年;吉利在沃爾沃的幫助下,產品將更為具有競爭力;上汽MG與榮威,也獨立走出了各自的道路。由此可見,自主品牌只有抓好產品自身的質量,樹立更好的市場形象,才能在2014年有所作為。
車市年輕化是機會
隨著越來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成為汽車消費人群,汽車年輕化”的話題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正逢其時。“80后”或者“90后”的年輕人,并沒有太多的積蓄,但是對車的需求卻格外的強烈。他們所要求的并不是汽車的技術,或者售后服務,而更多看中汽車的外形與產品性能。這對正處于低估的自主品牌是一種新的挑戰,但也是一個翻身的機遇。
“車市消費年輕化”給自主品牌帶來挑戰在于更加年輕的消費人群對品牌的認可度和依賴度會空前提高。此外,在技術儲備上,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會有更多優勢,因此在面對消費者年輕化的需求上將具備更快速的響應能力。長安福特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就是一個佐證。通過投入新福克斯、翼虎、翼博等更加運動、年輕化的產品后,迅速在市場中打開局面,讓企業獲得“重生”。
但同時,自主品牌也擁有自己的優勢,首先,中國廣袤的市場具有多層次的特點。雖然在一線城市,合資車、進口車是市場的主導。但是在更為廣闊的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市場中,自主品牌具備更大的競爭力和導向性。其次,自主品牌最近幾年在產品質量上的把控,技術上的創新,使其相比之前產品競爭力有所提升。例如長城H6傲人的銷量以及榮威550數字汽車的技術,這些都是自主品牌不斷進步的證明。其次,在產品的研究、挖掘和開發上,自主品牌往往會比合資品牌更有體會和感覺,推出的產品在全面整理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自然會更加貼近中國年輕消費者。
而且在配置上,自主品牌一直以來采取的“超同級車”的策略也能加分。畢竟,隨著80后、90后新型消費群體的崛起,汽車消費的年輕化、個性化的趨勢更為明顯,這些年輕消費人群更懂得汽車和享受汽車,因此對產品的功能性會更加注重,尤其是在科技配置上,例如車聯網技術的應用挑選。
2014年,由于正各地限購政策的實施,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相信自主品牌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現如今,自主品牌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保證產品質量,同時在售后服務環節多下功夫,才能得到消費者更多的認同。同時,根據全國的汽車保有量來看,保有量集中在沿海和西南經濟區,普及水平較高的是沿海和黃河中游經濟區,而中西部大部分城市的潛在市場需求將為自主品牌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有在三、四線城市站穩腳跟,循序漸進,自主品牌才能給自己爭取到挽回下滑頹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