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有盲人參加考試時,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助。”
實際上,這樣的條款一直存在于《殘疾人保障法》中,盲人李金生稔熟于心。
這一年,全國有1731萬盲人,長期關注視障人教育公平的公益組織“億人平”收集的信息顯示,只有兩位盲人考生報名普通高考。河南省駐馬店市的盲人李金生,是其中之一。
采訪歸來,我遲遲沒有動筆。
李金生的夢想很大,他希望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律師,成為盲人這個群體爭取自我權益的披荊斬棘者。
在他的臺式機電腦里,存著各個省份關于法律考試方面的試卷。他熟練地操作小鍵盤,將電腦里的文字轉化成聲音。
他要參加高考,要報考法學,要上大學,要當大律師,要為更多的殘障人士維權。
可當我跟他提及立體幾何要在高考數學中占比將近三分之一時,他傻眼了。
那時我才明白,李金生似乎還不知道自己將要面臨的高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在中國,每年六月,是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險峻月份,面孔猙獰。
可我面前這位即將參加高考的盲人考生竟絲毫沒有這樣的意識。
雖然他說每個周末有志愿者會去幫他補習功課,但我還是下意識地將他認定為——裸考。
這樣的裸考能夠實現他的夢想嗎?
李金生46歲了。
因為視障,他失去了接受系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從2000年用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發力自考,到14年后挑戰高考,用八天時間叩開考試大門,這期間,考試制度歷經了急劇的變革,而他的人生卻經歷了過多的波折。
高考這樣改變命運的機遇于他來說還是來得太晚了。
在命運的浮沉中,李金生做了12年自己并不感興趣的按摩技師。
也許,李金生終其一生只能做一塊“試金石”,在不斷的碰壁與實踐中,艱難地推動制度的緩慢變革,隨之,他的身影又將歸入歷史深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