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

摘 要: 多模態PPT演示教學已成為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模式,尤其對主要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藝術鑒賞力的中國古代小說欣賞課而言,借助多模態PPT通過圖像、語言、聲音等多種手段,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把握作品、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有效手段,有利于達到追求最佳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 多模態 PPT 中國古代小說欣賞教學
多模態PPT演示教學是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把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符號的系統資源,制作成PPT課件供課堂教學演示的教學模式。[1]多模態PPT屬于多模態話語范疇,集文字、圖像、聲音等于一體,具有信息量大、趣味性等特點。這種教學模式,使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藝術鑒賞力的《中國古代小說欣賞》課程,呈現出不同于往昔的面貌。學生不僅能以極大的熱情參與教學活動,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作品重新進行解讀,實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和目的。
一、綱要性語言和圖表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最初的小說概念,跟現今的小說概念相距甚遠,甚至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讓學生全面把握小說概念的演變及古人小說觀念的發展變化,是學習本門課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由于古今語言、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審美價值等的差異,更增加了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小說作品的難度。這就要求幻燈片的制作必須實用、簡潔直觀。綜合運用語言文字、圖片、表格等不同形式,方能將其優勢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1.綱要性語言
一個好的課件,首先課件制作者思路必須清晰,把所講內容的綱目,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歸納、概括,使學生既對本門課程有系統、整體的印象,又非常清楚每節課所講內容和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賞析《紅樓夢·寶玉挨打》時,在幻燈片中輸入如下提綱:
《紅樓夢·寶玉挨打》欣賞
一、時代背景
二、曹雪芹生平
三、作品所關涉的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四、寶玉挨打的真正原因及作品所表達的主題
提綱設計了賞析時要思考解決的關鍵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意識進行閱讀,逐一梳理作品中出現的人物,理清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而且可以培養、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這樣教師講解時,無需花費太多精力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之處,可以講解重點內容,學生聽起來也不會茫然,沒有頭緒。
2.圖片
中國古代小說非常注重事件的前因后果,作品所塑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發生的具體環境。在傳統的古代小說欣賞課堂中,強調老師的主導性,多用敘述性語言渲染作品的藝術效果。事實上,好圖勝似千言。老師即使盡量發揮語言的魅力,學生有時也難以理解作品的內涵,難以感受作品所描寫人物內心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百聞不如一見”。與使用基于聽覺的設計元素相比,基于視覺的設計元素在向觀眾傳達信息時更快速、更直白。在眾多的視覺元素中,圖像元素具有其他不可比擬的優勢,它能夠把信息以更快捷、更簡便、更直觀的方式傳達給觀眾[2]。因此,多模態PPT應盡量少用文字,多用圖片,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
例如,《搜神記》“韓憑妻”,是中國古代較早產生于民間的愛情悲劇,歷代文人亦多有記載此事者。韓憑夫婦故事在流傳中,結局由化為枝體相交的相思樹,向化成形影相隨的鴛鴦演變。化樹類結局如段公路《北戶錄》,化鴛鴦類結局如劉恂《嶺表錄異》、李賀《惱公》詩、王初《青帝》《即夕》詩等。由韓憑衍生而產生的此類故事,歷經繁復變化,故事發生的背景已迥然不同。通過圖片,同類故事所發生的場景,以及時人的文化習俗、服飾、審美情趣等的細微變化,都可得到形象反映。學生可以從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挖掘作品深層的意蘊。
不僅如此,在中國古代小說欣賞的實踐教學中,很多知識需要比較。比如人物性格的差異,同一類型故事的源流演變,不同作品創作風格、藝術特色的異同等。分開講解,學生不易把握。使用圖片,將知識點串聯,生動形象、一目了然地展現給學生。
3.表格
《中國古代小說欣賞》課堂雖側重于作品的賞析,但也要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因此,不可避免地將小說理論,與其相關的文獻資料等引入教學中。對學生來說,單憑枯燥的講解很難使他們掌握清楚。多模態PPT中插入表格,能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潔。當需要在PPT中羅列或展示一系列文本,可以利用表格實現。適當地在幻燈片中應用表格,不僅避免出現大量文本數據的情況,而且能更清晰合理地展示數據內容[3]。
摘引課堂上所展示的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流程一覽表,如下:
這樣的資料,僅憑口述,學生理解起來勢必困難,筆記更是無從下手。如果老師板書,則耗時又耗力。幻燈片中表格的演示,能高屋建瓴地將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授給學生,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學生可以一邊聽老師講解,一邊看表格,一邊思考、理解、記憶,收效甚好。
二、聲音
多媒體教學中,單一播放幻燈片,學生易產生審美疲勞。聲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多媒體信息,PPT中使用聲音信息,可以提供程序的解說或背景音樂,從而強化演示效果,使整個交互式應用程序更加生動有趣[4]。
在《中國古代小說欣賞》教學實踐中,教師興之所至,忘情于作家作品的講解,非常投入。而學生卻難以追隨老師的思緒,沒有被老師感染、打動。恰如其分地添加聲音媒體,在渲染作品情境和氛圍的同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體認作品的情境和意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漢魏六朝小說中融入了大量的詩歌。詩賦滲透、融入漢魏六朝小說,在奠定敘述基調、營造環境、渲染氣氛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小說的敘述,也因詩賦的抒情性特征,行文帶情以行,敘述與抒情水乳交融,營構出詩情畫意之美,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價值。神仙洞窟類故事《搜神后記》“桃花源”,漁人沿溪捕魚,有幸光顧令人神往的桃源仙境:“緣溪行,忘路遠近,忽逢桃花,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曠空,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5]這段文字,節奏舒緩,鋪排了令人神往的桃源美景。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播放桃花源的古典音樂。在文字與音樂的共同作用下,學生逐漸進入小說所描繪的意境,沉醉于仙鄉的美麗風情。
三、視頻
視頻以其生動、直觀、具體可感的特點,在多模態PPT教學演示中應用非常廣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視頻是指對實際景物攝制的和用三維動畫技術制作的連續鏡頭,視頻使得課件看上去更專業化……觀看復雜裝置操作過程的演示和畫外解釋,比閱讀課本更有效。在歷史、政治等科目中,情節表演對學習者的態度能產生積極的影響,激勵他們自我反省和評價。視頻能引起學習者的情緒反應,有效地激發學習者參與,啟發思考,促進記憶[6]。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許多經典作品,都已經被拍攝制作成了影視作品。學生對這些影片,潛意識中有極高的興趣和熱忱。單憑教師講解,無法阻擋他們對集畫面和聲音于一體的影視的憧憬和向往。在多媒體課件中適當插入一些經過剪輯的影視文件,讓學生與作品近距離接觸,滿足他們審美期待,使他們切身體會作品的語言藝術美。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情節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課堂上播放了十娘怒沉寶箱的視頻。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視頻生動再現了當時沉寶箱的場景,呈現了十娘、孫富、李甲等人復雜的內心世界。看完視頻,他們爭相討論十娘沉寶箱的原因、寶箱的象征意義等問題。同時,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審美體驗,對作品進行解讀,與老師積極交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完成對作品的欣賞。
多模態PPT演示教學已成為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模式,尤其對主要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藝術鑒賞力的中國古代小說欣賞課而言,借助多模態PPT集圖像、語言、聲音等于一體的優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老師引導學生把握作品,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達到追求最佳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征.多模態PPT演示教學與學生學習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外語,2010(3):5458.
[2]石禹誠,姜成義.表達的藝術——如何設計吸引人的PPT[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82.
[3]九州書源.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36.
[4]傅獻禎.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139.
[5]陶潛撰,汪紹楹校注.搜神后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4.
[6]張軍征.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