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 ZENG Li
(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廣州 510006)
(School of Busines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Songer和Molenaar[1][2]對美國的DB總承包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全面而又系統的研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便是對DB模式績效指標的選擇和績效評價模型的構建。1997年,他們通過重要性排序和專家結構訪談確定對項目績效影響最深的前5個項目特征:項目范圍定義,業主與承包商之間對范圍定義的共識,業主方的工程經驗,業主方配備的工作人員,確定的成本。1998年,以上述項目特征指標為研究基礎,他們收集了122個公共部門的DB工程項目數據對項目特征與項目績效之間的線性回歸關系進行了探索。其中項目績效指標的選取為:成本,工期,業主總體滿意度,是否符合使用者期望以及工程項目管理負擔。采用統計學方法構建了項目特征與項目績效之間的最優預測模型,研究結果表明,除項目管理負擔一項出現較大矛盾外,這個模型對其余4項績效指標都有不錯的預測性。Florence[3][4]對DB模式在新加坡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2004年,通過對公共部門業主的調查展開了DB項目總承包商的服務質量研究,給出了項目服務質量計算模型SERVUAL。隨后,他對業主、總承包商、咨詢工程師或設計師三個項目參與主體進行廣泛調研,從質量、工期、造價三個方向研究了新加坡DB模式的績效情況,給出了較為全面的績效評價指標。如質量指標包含功能性質量,建筑質量,技術質量,工藝質量;功能性質量指標進一步具體為:與客戶期望的一致性和業主的總體滿意度。Edmond和Albert[5]提出衡量一個項目的成功與否是件困難的事,關于成功的標準更是難以達成一致的見解。他們在香港就如何評價DB項目績效展開了研究,建立了一個評價指標的方程式,將相關指標分為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兩大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得出4個最重要的績效評價指標:工期,造價,質量(材料和工藝)以及功能性(項目要求說明書的一致性),根據帕累托原則,即著名的80/20原則,這4個最重要的指標就可以用來衡量DB模式的績效了。國內的楊秋波和陳勇強[6]在對DB與DBB工程項目績效比較研究中提出了相應的項目績效評價體系,此評價體系由成本、進度、安全、變更、返工5個一級指標,成本變化率、施工成本變化率、人員傷亡率、成本變更變化率、項目工期變化率、返工工期比率等共12個二級指標及相應的指標定義說明構成,但所有指標中沒有包涵質量相關指標。
2.1 DB總承包模式績效比較研究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大批學者通過對大量實踐工程項目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對DB模式績效進行比較研究。Roth[7]對海軍保育設施6個DB工程及6個DBB工程進行對比研究,證明DB工程能有效降低成本,減少工期變更和設計變更。但涉及樣本太小,說服力不夠。Mark Konchar[8]等收集了351個美國工程項目的數據,使用多變量模型對DBB模式、DB模式、CM-at risk模式在成本、工期、質量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對比,研究發現采用DB模式的工程在成本和工期方面有顯著優勢,此外,在項目質量方面,DB模式與傳統DBB模式、CM-at risk模式表現相當,甚至DB模式更好。Ibbs[9]等對美國建筑業協會數據庫中67個全球項目進行定量研究,通過對DB、DBB及其他模式成本變更、工期變更、生產率變更的絕對值和相對值數據分析得到:DB項目在縮短工期上較DBB項目優勢顯著;就成本而言,卻沒多大改善;項目管理團隊以及承包商經驗比項目交付方式對項目績效有更大的影響。2006年,美國聯邦高速公路管理局通過對DB高速項目和相似的DBB高速項目進行對比研究,發現DB模式較DBB模式有較高的成本增長,較低的工期增長。Darren[10]等從工期和造價兩方面對NAVFAC機構的39個DBB工程和38個DB工程進行比較研究,結果指出:對建筑工程項目,DB模式較DBB模式在成本、質量、工期上有較大優勢,DB模式能縮短工期,降低成本,且有較低的工期增長和成本增長。Pramen[11]等根據130個高速公路項目的數據從工期和成本兩方面對比了DB和DBB模式的績效,研究表明,DB模式在建造速度和項目移交速度方面有顯著優勢,在成本以及工期變更導致的成本變化方面無顯著差異。
2.2 DB總承包模式績效案例研究 1996年,Songer和Molenaar對美國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對待DB模式態度的研究中指出,選擇DB模式最重要的因素是它能縮短工期及降低造價。隨后,Molenaar和Songer[12]對公共部門DB項目的績效進行案例研究,結果顯示DB工程在工期和造價兩方面績效表現出色,且其中75%的工程在招標前設計程度僅為25%。在滿足業主的期望及業主總體滿意度上也表現優秀,但研究表明DB項目管理負擔較重,管理難度增大。Warne[13]對21個DB高速公路項目績效進行評估,得出DB項目總造價變更率低,造價確定性高,且大部分DB項目都能保證在預定工期內完工。
3.1 對DB總承包模式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評述 Songer等的研究給出了DB模式發達國家如何評價DB工程項目成功與否的標準,即評價DB模式績效的相應指標。他們得出的績效預測模型所需項目特征指標基本為項目未開始招標之前可獲得的數據信息,可操作性較強,對于有意愿采用或初次采用DB模式的業主預先評估項目的績效水平很有幫助。DB模式在新加坡的發展介于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Florence對DB模式績效的研究對我國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借鑒意義。Emond和Albert對香港DB項目績效的研究得出的績效指標與Songer及Florence基本一致。楊秋波等的研究沒有對相關指標在國內展開實證調研,其評價體系在國內的適用性受到質疑。但是針對我國DB工程項目數量少,DB工程成功實踐經驗相對欠缺,此指標所涉及到的相應變量均為較容易獲得的工程數據,對已完工的DB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有一定實用性,此體系的構建對我國DB模式績效研究的推動具有一定意義。
DB總承包模式績效評價涉及到項目交易的全過程,全方位。評價指標需要微觀與宏觀指標相結合,主觀與客觀指標相結合,定性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因此,DB總承包模式的績效評價體系主要由質量、工期、造價3個宏觀指標構成,其中質量可分為項目總體質量、項目工程主體質量和項目服務質量,總體質量通過與客戶對項目期望保持一致及客戶對項目總體滿意度2個指標衡量。工程主體質量通過其材料、施工方法、施工工藝選擇等指標評價,項目服務質量則涉及總承包商的可靠性、專注度、對業主要求響應程度等指標。項目工期通過定量指標如是否在項目工期內完工,項目總體工期變更率,項目施工工期變更率,單位工期變更率,設計變更、合同糾紛導致的項目工期變更率等進行工期績效評價。項目造價績效通過總體造價,單位造價,項目交易成本(如招投標成本),返工造成造價變更,合同糾紛造成造價變更等定量指標評價。以上給出指標體系作為建議指標體系,具體操作時需根據工程項目具體情況進行增刪,方能更好的評價相應工程項目績效。
3.2 對DB總承包模式績效評價研究的評述 DB總承包模式績效評價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對于DB模式具有縮短項目工期的優勢,學術界基本達成了一致的看法,但在造價、質量以及變更等其他指標上不同的學者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
在項目造價績效比較研究中,大部分學者的研究證明DB模式相對其他模式具有確定成本,降低造價的優勢,只有少數研究,如Ibbs,楊秋波及Pramen的研究得出DB項目在成本上較其他模式并無顯著差異,甚至有時較傳統DBB模式更差。對于項目質量這一難以衡量的抽象指標,只有一部分學者通過一些定性指標對質量績效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更多的傾向于DB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項目質量。而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大部分學者的研究集中與對DB和DBB模式的比較,只有極少數的學者將CM@risk等其他模式也納入對比研究當中。對DB模式的案例研究則得出了比較樂觀的結果,研究顯示DB項目在質量,工期,造價三方面的總體績效水平較高,能更好的保證項目在給定工期和造價范圍內高質量的順利完工。不過,DB項目各參與方也都認為DB項目管理負擔較重,管理起來較為困難。
總體來說,研究表明DB模式較傳統DBB模式等其他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各國政治、經濟、市場等環境的不同,建筑市場的發育程度更是參差不齊,不同國家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下得出的績效水平是否具有一般性,是否也同樣適用于我國,這還待具體的、進一步的考證。在當前我國建筑市場發育還不成熟,相關法律、規范制度還很欠缺的大環境下,我國DB總承包模式的績效研究及如何發揮DB模式的優勢推動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研究值得給予足夠的重視。
[1]Anthony D.Songer,Keith R.Molenaar.Project Characteristics for Successful Public-Sector Design-Build[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7,123:34-40.
[2]Keith R.Molenaar,Anthony D.Songer.Model for Public Sector Design-Build Project Selection[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467-479.
[3]Florence Yean Yng Ling,Canny Lee Kian Chong.Design and Build Contractors Service Quality in Public Projects in Singapore[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5,40:815-823.
[4]Florence Yean Yng Ling,Edwin Fu Kang Leong.Performance of Design-Build Projects in terms of Cost,Quality and Time:Views of Clients,Architects and Contractors in Singapore[J].The Australia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Building.Vol.2 No.137-46.
[5]Edmond W.M.Lam,Albert P.C.Chan,Daniel W.M.Chan.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Design-Build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8,134:333-341.
[6]楊秋波,陳勇強.DB與DBB交易方式下工程項目績效比較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10,2.
[7]Roth,M.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United States Navy Design/Build Contracts.Master’s thesi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5.
[8]Mark Konchar,Victor Sanvido.Comparison of U.S.Project Delivery System [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124):435-444.
[9]Ibbs C.William et al.Project Delivery Systems and Project Change:Quantit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3:392-387.
[10]Darren R.Hale at al.Empeirical Conprarison of Design/Build and Design/Bid/Build Project Delivery Method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9,7(135):579-587.
[11]Pramen P.Shrestha et al.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Large Design-Build and Design-Bid-Build Highway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2,138:1-13.
[12]Keith R.Molenaar at al.Public-Sector Design/build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1999(15):54-62.
[13]Warne,T.R.2005.Design Build Contracting for Highway Projects:A performance assessment,Tom Warne&Associates,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