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霞 LI Jun-xia
(大唐桂林新能源有限公司,桂林 541004)
(China Datang Guilin Renewable Power Co.,Ltd.,Guilin 541004,China)
對于企業來說,進行人才現代化管理是一個重要課題,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現代化管理涵蓋了多種管理方式。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之間不可能復制管理模式,但是,其他企業的管理模式可以為提供參考依據,通過創新成功的管理模式,摸索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模式。近年來,復盛一直處于高速發展中,業績不斷攀升,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一個跨國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過去的發展,企業是否進行過思考,反思自身的不足?在高速增長中,獲得了哪些經驗,失去了什么?其中,在優秀的人才、“吃風沙”的精神方面,失去了很多。企業在快速發展時,勝利蒙住了雙眼,當勝利的旗幟消失在眼前時,回首過去可能所剩無幾。
公司改變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改變?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想法。
下面筆者從六個方面闡述人才工作:
1.1 人才的選拔 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企業需要對人才進行選拔和培養,最終對人才進行使用。對于企業來說,其發展的過程就是演變、發展和完善選才標準的過程。這一過程明確提示我們: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德才兼備的選才標準,同時堅持實踐論與發展論之間的相互統一,研究和分析德才兼備的時代內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選才標準,進而對人才選拔標準的內容進行豐富,使得選材標準與實際情況相吻合,進一步指導實踐活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確保企業戰勝對手,不斷壯大自己。對于人的素質來說,可以分為德、識、才、學、體,德是選才的基礎。企業進行人才選拔時,選才標準需要重點把握:①理論和政策水平。在實踐活動中,系統地掌握基本理論,同時進行熟練應用,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執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②思想作風和犧牲精神。企業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為人正派,主動聽取他人意見。秉公無私,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③原則性和組織紀律。在工作過程中,堅持原則,辨別是非,為捍衛真理挺身斗爭,較強的組織觀念,遵規守據。④事業心和責任心。工作過程中,富有進取心,較高的工作熱情,充滿干勁。熱愛工作,認真負責。
1.2 人才的評價 在對人才進行評價時,采用個體考察與群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評,評價過程不僅看結果,還要注重過程,同時關注未來。未來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彼此交融,技術集成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的交流變得更加自由,社會分工逐漸細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個人作用逐漸被團隊優勢所取代,依靠單個人的力量難以支撐整個企業的發展。對于企業來說,如果繼續單打獨斗,那么將難以適應市場需要,錯失發展良機,甚至白費精力。因此,企業需要加大團隊精神建設,充分發揮團隊效應。企業通過營造和諧團結、攜手并進的良好的文化氛圍,進一步充分發揮人才群體功能。
1.3 人才的培養 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通過聘用、輪崗交流等制度,不斷培養復合型人才。在當今時代,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發展,每隔3年知識總量就要翻一番。“一張文憑,終身受用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在世界各發達國家,在企業發展戰略中都納入了人才培訓開發,在進行人才培訓開發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進而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以及綜合國力。美國企業界曾經進行過統計,其結果顯示:繼續教育每投資1美元,可賺3-7美元。另一項調查也充分證明:工作能力的10%是由學歷教育提供的,而剩余90%的能力依靠職工培訓和經過實踐獲得。對于企業發展和人才增值來說,企業進行人才培訓與開發是一項雙贏的投資活動。企業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培訓機制,同時制定長期的培訓規劃,并且進一步加大培訓投入的力度。
1.4 人才的開發 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挖掘人才潛能。人才通常分為顯才和潛才兩種,對于潛才來說,往往猶如滿瓶不動,深藏不露,這種人才容易被忽視,進而形成人才浪費。潛才的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有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伺機待發,一旦手中握有相應的職權,則可成就一番偉業;有的不喜爭強好勝,藏于“山林草澤”,這種潛才一旦被挖出,定能造就一番事業。通過上述分析,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挖掘潛才,進一步使其轉化為顯才。
1.5 人才的流動 人才的使用效益與人才的流動率符合正比關系。經過調查研究,美國管理學者證實:對于企業或研究所來說,具有最高創造力的人往往在本單位工作了2-5年,并且從其他組織空降過來。對于企業來說,通過人才之間流動,可以使人才與崗位之間實現對接,保證人崗之間的匹配性,擴大施才空間,使得人才廣泛接觸社會,增長見識,不斷積累經驗。
1.6 人才的激勵 通常情況下,人才的激勵主要包含:精神、物質。通過激勵,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活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進而滿足需求和欲望,在人的能力方面,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人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只發揮20-30%,通過激勵可達到80-90%。為此,企業需要充分運用激勵法,進而實現人才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2.1 加強人才培養 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規劃。培養建設一支善于治企的干部隊伍,同時確保這支隊伍具備科學的決策能力、駕御全局的能力、開拓創新的能力等;通過對人才進行培養,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養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的管理團隊。
2.2 做好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工作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開放的人才引進機制,制定完善的人才引進措施。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科學合理地配置人才資源,通過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動和調配機制,進而合理配置人才資源。通過對人才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進行研究和改進,在企業內部引進競爭機制,為人才的成長和存留營造一個平臺。
2.3 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環境 從1982年開始,我國將“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或初級專業技術職稱”作為統計人才的標準,對于人才工作的展開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同時給人才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人才是一個相對的、發展的概念,對于人才的含義,需要在“四個尊重”的指導下不斷進行深入研究,鼓勵人才大膽探索、積極創新,保護人才的創新熱情。
[1]李成宏.專業改行是現代企業人才管理的一種有效調節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7).
[2]劉長新.人才管理的新進路分析——KM模式之介入與融合[J].價值工程,2013(20).
[3]劉越,郭景瑞,李俊霞.企業管理人才培養使用工作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