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輝 HU Min-hui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漢 430212)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12,China)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
1.1 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治背景 2012年11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2013年11月9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1.2 我國現階段新型城鎮化建設現狀 在未來二、三十年里,我國城鎮化率每年將有1000多萬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加,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
2.1 城鎮水利建設問題
2.1.1 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防洪標準偏低,排澇能力不足 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幾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貫穿其中,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的輻射作用,人口與財富大量集中在城市,而目前小城市及縣城的防洪標準低,僅為五年一遇或十年一遇,有些縣城幾乎不設防;同時由于城區擴張,大面積地面硬化,使得暴雨產生的徑流量成倍增加,加上受外河水位頂托,使得內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區幾乎沒有排澇設施,造成市內排水系統不暢,排澇設施不足,城區經常遭受洪澇災害,損失十分嚴重。
2.1.2 現有部分城鎮盲目侵占城區河道,減少水面,導致洪澇災害和生態系統的破壞 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必然造成人口增長、工業勃興,同時也會出現對環境的忽視,因為在小城市及縣城建設中,土地利用價值高,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了多爭一塊土體,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滯洪區,將城區河道排水改為管道排水,在上面興建街道和商業城等設施,使得城區水面積急劇減少,天然調蓄功能不足,內河排水不暢,易淤積、堵塞洪水通道。
2.2 農村水資源利用問題
2.2.1 水資源利用率低,生活安全用水不能保障 長期以來,傳統的粗放灌溉方式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在農村生活用水方面,中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地區沒有給水排水設施。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目前,中國農村安全飲水發展水平與中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
2.2.2 水資源需求結構不合理 目前農村用水量中,農業用水占絕大部分,工業和生活用水比重很小。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用水和城鎮用水將大幅度增加,農業、工業、生活用水結構將發生變化,三者之間的矛盾將會明顯體現出來。
3.1 城鎮水利建設任務 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改造整治內河水系,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主要解決防汛、引水、排水、水環境等問題。堅持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觀與濱水環境,綠依水,水依城,將城區建設成與水融為一體的特色景觀環境。
3.2 農業水利建設任務 在城鎮化進程中,必然會伴隨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逐漸轉移這一結構性變化,但是糧食安全保障是我國的國策,這就要求通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等手段完善這一保障,這些手段就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村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把水利工程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
4.1 機遇好 中央確立的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規劃將本質上推動水利建設的發展。十二五規劃全國水利投資累計總額將達到1.8萬億元。中央統籌將有利于農田水利建設財政資金的落實。每年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資金(1000億左右)用于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尤其中央財政按20%比例統籌資金的提取將逐步落實到一些重點項目中,并平衡部分區域水利建設。
4.2 高技能型水利建設人才需求旺盛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的發展不斷深入,要完成上述任務就需要大量的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人員,大量農村人口的轉移,部分人員經過一定的技術培訓,可以填補水利行業中對普通技術工人的需求,然而基層一線的水利管理隊伍人才,特別是具有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十分缺乏。水利行業一線具有環境復雜、條件艱苦、技術難易差異大、生產系統復雜龐大等特點,同時社會的發展,大量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等高新科技的應用也已初見端倪,這就更是需要具有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4.3 高職類水利(群)專業畢業生具有的優勢 高職類水利(群)專業培養的人才目標是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水利工程讀圖、繪圖、施工技術、設計變更、監理、預算等能力,能夠從事水利建設一線的施工、管理、小型工程設計等工作任務的施工員、監理員、預算員、質檢員、材料員、安全員等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而這就注定了這類畢業生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
5.1 專業知識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水利面臨著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培養新要求的水利人才,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保護水環境,建設節水型社會將是今后水利建設的重點任務。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水利類專業基本上是傳統水利工程,這就要求專業設置或課程選擇上要逐步適應現代水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的需要。
5.2 求職意愿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畢業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改變造成擇業問題,一是部分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意到生產一線,怕苦怕累。二是就職地區選擇方面,仍傾向于大中城市或離家近的地區。三是不愿到與國營企事單位脫鉤單位和私人企業單位,只想去國營企業、行業單位。四是沒有人生的規劃,盲目追求高工資,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與就業的環境。
新型城鎮化建設恰恰是需要農田水利建設,小型湖泊河道生態整治,小城鎮防洪治理等工程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如果畢業生不能有正確的就業觀,就會失去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所得到的機遇。
[1]張榕紅.淺談水利行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建設[J].中國水利,2005(09).
[2]裘漢琦,張勁,茜平一.我國高職高專水利類專業改革與建設策略[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4).
[3]王宏,張莉.新農村建設與高職院校“三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