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霞 TENG Li-xia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蘇州 215104)
(Suzhou Tourism and Finance Institute,Suzhou 215104,China)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這為人才差異化評價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每個人都具有八種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認知智能等。每個人具有這八種智能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使得每個人的智能特色也不同。人與人相比,只是每個人具有的智能組合不一樣,沒有誰聰明與否的問題。因此學校里面沒有“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一個人的智能既有先天遺傳因素,也有后天的學習和知識積累因素,還與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聯系。每個人智能的發展過程是不平衡的,有的早年成才,有的卻大器晚成,所以過早地給人定位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應用發展性評價提供了理論依據,筆者認為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發展性學生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的評價。它關注學生的發展和變化,不重視目前的結果;它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不重視發展的一樣;它關注學生的自我認識,不重視精確的結論;不是為了選拔尖子,把學生分出優劣,這樣的評價對學生有激勵的作用,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只有這樣才能在評價過程中實現以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發展性評價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2.1 發展性評價應立足評價目標與學生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職業學校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有一個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方向,也是學生努力的方向。同時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需要有一個評價目標,只有有了評價目標,才能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方法,發展性學生評價立足兩個目標的一致性,發展性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實現教育目標。
發展性學生評價不是為評價而評價,不是僅僅為了給學生定一個等級或者給出一個分數,而是要通過對學生進行動態分析,了解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2.2 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進步的過程
在職業教育中獲得知識的過程比所獲得的知識結果更重要,因為如何獲得知識,如何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內化將決定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性評價強調通過關注和影響學生的各個發展過程的具體環節來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該僅僅在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終了時對學生發展的結果進行評價,而是既要關注學生的每一階段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其學習過程。
2.3 發展性評價是以多元評價方式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職業教育的要義是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因此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素養、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身心健康、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尤其是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關鍵能力的評價。學生發展性評價倡導評價方法的多元化。不能僅僅通過通過教師評價和書面考試評價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倡導運用多種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工具綜合評價學生在情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進步和變化。比如評價主體可以是學生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社會評價等,評價方式可以是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評價工具可以用觀察、交談、作品和試卷考試等。
總之評價學生要多尺度、多角度、多維度,教育評價不能是只有分數說了算。只有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4 學生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每個學生除了學業成績之外,都是有差異的,在心理、生理、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都是有差異,在職業技能方面可能各有所長,這使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軌跡、成長速度和目標都呈現出一定的獨特性。行行出狀元,每個學生都能在某一方面出類拔萃,成為技能型人才。發展性評價正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揚長避短,甚至在某項技能上“畸形發展”,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待。承認學生的差異,相信學生的潛能,分析每一個學生,進行“對癥下藥”式的評價,學生才會生動活潑地發展。
3.1 教師要給每個學生確立合理、積極的分階段目標
該目標既要富有挑戰性,也不能難度過大,如同摘桃子跳起來能摘到,通過努力可以成功,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在教學過程運用這一策略,取得預期效果。
江同學平時對自己要求不高,作業比較馬虎,寫字潦草,上課時有違紀現象,成績一般。在給他制定階段發展目標的時候,筆者曾經單獨找到他,針對他的學習,跟他一起商量制定出了這個他認為有可能達到的目標把自己的作業本上的字寫好。努力方向制定好之后,與課任老師聯系,時刻關注他的每一點進步,并及時給予反饋,重點在于激勵與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江同學的字明顯有了進步,同時課任老師的表揚讓他決心在下一階段的努力中爭取改善上課的學習習慣。雖然這種進步相對其他同學來說不算什么,但是對江同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有成功感,帶動他做其他事也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學期結束時任課老師、家長、其他同學對江同學進步都給予一致肯定。
3.2 教師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評價學生,多作激勵和正面引導
學生做了好事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如果犯了錯誤,有不足之處也應該及時批評指出,以免時過境遷,失去效果。多正面激勵,少負面評價,尤其對不合群的學生、有嚴重缺點的學生、與教師逆反的學生,要更多地給予他們以幫助和鼓勵,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期望,增強其學習和改正錯誤的信心。
3.3 教師要拓寬與學生溝通的渠道
如利用課后時間與學生聊天,在學生周記上寫批語,召開主題班會,與學生單獨談話,通過QQ、微信等網絡手段進行交流等。教師了解學生的渠道是非常廣泛的,溝通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局限于學習方面。師生雙方在評價中要達成理解。教師要用真誠對待學生,取得學生的信任,師生之間能坦誠相見、暢所欲言。教師要具有同情心,多做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看問題,學生如果有不同意見應該讓他們盡量表達出來,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4.1 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我們把職業素質分為:道德素養、學習能力、社會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人與特長等六個維度,在具體操作中,六個維度的發展目標分為若干要素,每個要素可列舉若干關鍵表現,在這些層面上對學生進行評定。
4.2 職業素質評價結果呈現形式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階段性評定等級。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個維度分別用優、良、還需努力三等級呈現,同時標明此階段學生各個維度的發展趨勢;二是綜合性評價。學期末根據階段評價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予以整體描述,并突出學生的進步、特長和潛能。階段性評價以學生本人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組成;綜合性評價以學生本人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小組評價組成。
4.3 具體實施過程
第一步給學生下發中職學生職業素質評價細目表、自評及教師評價表及家長評價表。首先讓學生對照細目表,結合自己開學以來的表現,對自己六個維度進行一個合理的評價,然后由老師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也給出公正的評價。家長評價表由家長填寫,幫助班主任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
第二步讓本班同學寫出熟悉的三位同學的優缺點。老師根據同學評價、學生自評、家長評價以及教師評價,跟學生一起制定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并制定發展記錄卡,讓學生自行記錄下這一階段中進步的表現,并由證明人簽字。
第三步一階段結束后將學生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同時再讓學生進行自評和教師評價,結合學生的進步和不足,再制定下一階段學生的努力方向。這一過程反復進行,不斷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發展。
第四步學期綜合評價。根據本學期以來學生的表現,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來給予學生本學期以來的總評。
通過分析當前狀態,教師了解,學生認可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做出第一次評價,再提出期望,引導學生新的發展目標,不斷促進,逐步發展。
在班級中實施發展性評價不是替代學生操行評定,更不是把它當作懲戒學生的途徑與手段,要充分發揮發展性評價的導向、診斷、改進、激勵的功能,引導學生自我約束,自主發展。發展性評價重視學生的發展過程,以促進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逐步發展為目標;發展性評價由教師、家長、同學、學生自己全員參與評價,發展性評價重改進輕甄別,重激勵輕選拔,重過程輕結果,重全面輕單一(成績)從而克服了傳統評價產生的弊端,在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周成平.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建平.今天,我們怎樣評價學生[N].中國教育報,2003(07).
[3]蔣乃平.社會能力訓練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劉光霞.中小學學生評價技巧集粹[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5]董奇.有效的學生評價[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